古城临涣的重要地位为临涣茶馆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历史上临涣曾为郡、为县。唐代临涣县先后为北谯郡、亳州所辖。五代时期,临涣仍设置为县,属宿州所辖。宋朝,铚城为北沛属地,后临涣改属河南道。元朝,临涣改属河南归德府,后又并入宿州。明时,临涣下设十三集,属凤阳府。清朝,临涣为宿州三大镇之一,下辖百善乡、孙町乡。以后又改镇为区,辖有商东、商西、仁圣等19集。历史上,这样一个重要城镇占据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它的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就因了这一特殊地位而发展起来。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也与这样一个重要城镇溶为一体。
临涣便利的水路交通把临涣茶馆推到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古代没有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陆路上的人力和畜力运输又耗费大、容量小、限制多,远远比不上水路运输的经济与便利。临涣由于有泡河和浍河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占尽了水利交通之便。两河在临涣南端会合,下游入淮河,进入长江;唐代浍河上游挖掘鸿沟直通东京汴梁。明、清时期,浍河上游可达河南省商丘,泡河上游可达河南省民权县王六口。豫、皖、苏、浙四省的船只都可由浍河和泡河进入临涣地区,临涣与周边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便捷和频繁,因此成为远近有名的古代名城。明清时期浍河中往来船只十分众多,停泊在临涣码头桥东西两边等待装卸货物的船只每日不下100艘,最大木船载量为10吨。临涣当地专门依靠水运生活的船只24户,具有大小木船182只。过去,临涣由于地处苏、鲁、豫、皖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埠,这里逐渐成为过往商贾休闲的重要场所。 四面八方的客商聚集在一起,品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样当地的人们也逐渐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并一直延续了下来。
编辑本段发展
长时期的文化积淀赋予了临涣茶馆不可替代的商业和文化地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对于茶客已由解渴这一生理上的满足到了心理上的依赖这一地步。茶馆是临涣这一特定区域乡土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方百姓的精神,标志着一方百姓的生活风格,凸显着一个相对独立人群的价值。茶馆蕴涵的茶饮文化,是基于农民对健康长寿最朴实的追求;茶馆蕴涵的的娱乐文化,是农闲时光和晚年余生最基本的精神满足;茶馆蕴涵的社会功能,是农民劳作以外自身价值的又一种真实体现。临涣茶馆的所有文化形态,几乎都是这一区域文化的典型表现。在临涣,不管时光流转,不管社会变迁,不管政府更迭,不管人事代谢,乡土观念和亲情观念早已化成深深的情结,植根于茶客的骨髓之中。
老茶馆的接连歇业,新茶馆的瞬间开业与瞬间关门给茶客带来的是一种悲凉,也标志着这一特定的民俗现象在走向衰落。茶馆衰落的原因不在于缺少茶客,相反,茶客却与日俱增。除了老年人以外,许多中年人也养成了到茶馆喝茶的习惯,一部分妇女来加了进来。另外,慕名前来的外地访客也时常不断。
老茶馆的主人年纪大了,没有能力继续招揽这门营生了,子女又没有承继的兴趣。新茶馆的主人最初把茶馆看作是一种商机,后来发现赚钱少而慢,就转投它业了。煤价在涨,而茶价无法再长了。茶客多是农民老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来源,喝茶的开销主要靠自己原有的积蓄和儿女的接济。这种积蓄或接济是十分微薄的,大部分都用来糊口,节省下来的用于喝茶。若茶价再涨,他们就负担不起了。临涣的四大名泉有三个相继埋没于地下,仅存的龙须泉也随着临涣新闸的建成而没于浍河水中。当地人在努力地挽救着龙须泉。
特定时代形成的特定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习俗的见证,从兴盛走向衰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当今的人们有必要对此加以保护和传承。
临涣茶馆的优势与特色
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茶馆一样,临涣茶馆具有一般茶馆的共性,也蕴涵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特点。以家为店。临涣老茶馆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店。临涣集镇坐落在浍河北岸,老茶馆大都近水临街,多依家舍而设。独特水质。俗语谓“茶好不如水好”。在天水、井水、江水、湖水、泉水中,茶对泉水情有独钟,而临涣的泉水又最宜沏茶。临涣城下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它们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泉沿浍河之水“┗”形排开。临涣得天独厚的古泉资源,是临涣茶馆名扬四方的一大优势。1998年水文专家对临涣泉水进行过专门化验鉴定,确认临涣泉水含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活络通经,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因而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另外,临涣泉水的张力极强,沏泡的茶水高出杯沿而不溢。临涣回龙水是硬水,同样是一杯茶,用回龙水泡制的就比用平常水泡制的重约1两。
独特茶料。临涣茶馆的茶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唯一性,茶叶的唯一性是临涣茶馆“茶”的精髓。临涣当地不产茶,临涣茶馆使用的茶也并非一般的茶叶,而是专门取自两百里以外的六安的茶梗,临涣人把这种低廉的茶梗叫做红茶棒。说来也怪,在六安本地很少有人用这种棒棒茶,在其他地方用棒棒茶的几乎没有。最令人惊异的是,这种茶梗经临涣泉水的沏泡,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但是一旦将这种茶梗带出临涣,用其他地方的水沏泡,永远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味道、舒适的感觉和奇特的功效。很明显,六安的棒棒茶与临涣的古泉水达到了不可代替的完美结合。常饮这种棒棒茶,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另外还有解酒的功能。临涣棒棒茶的另一个特点是多饮不撑腹,无论喝多少,都不会有撑胀的感觉。饭前饮之能增进食欲,饭后饮之能帮助消化,闲暇饮之可舒神清心,劳累后饮之能解疲提神,常年饮之能延年益寿,一时饮之能充饥解渴。早些时候,除红茶棒外,茶馆还使用过秫秸库子(高粱秸皮)、桑叶等作茶料。
宿州清代志上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临涣本地有一财主,老年时,随当官的儿子到了外地。暮年的财主经常心胸烦闷、体乏无力,一天到晚总打不起精神,做什么都没有心思,吃什么都没有胃口。一天,忽然想起了临涣泉水,于是托去临涣贸易的一位船工捎带泉水。当时浍河水涨,船工到了临涣码头,只得停留在码头桥的东面,无法到达回龙水的地方。船工就地装了一罐浍河水带了回去。财主命人把水烧开,把茶泡好。已经习惯了临涣回龙泉水的财主刚喝了一口,就发现此水不是龙须泉水,于是命人召来那位船工,很很地责罚了一顿。后来财主经常托船工捎带临涣泉水。员外经常饮用临涣泉水,八十多岁时依然精神,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不靠拐杖。
独特茶客。临涣茶馆的茶客五花八门,三教九流。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拉车挑担的朋友往往在此歇脚,风尘仆仆中喘口气、喝碗茶、吸袋烟;再不然,掏出窝窝头、咸菜,喝着茶吃顿午饭……。但是常来饮茶者,大都是当地有些年纪的人,六、七十岁的老人占了茶客的一大部分。这些茶客满脸皱纹,手指关节尤其粗大,吸着劣质的烟。他们一大早从自己家中出发,有着离茶馆二、三十里,不急不躁地缓缓地走来,不时地与路见的熟人打声招呼,或调侃几句,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来到茶馆,先缓慢地伸出手,从裤袋的深处掏出一个布包或纸包,举到眼前,一层层揭开,从中摸索出旧而平整的分币或毛票,很认真地数够三毛钱,递给茶馆的主人。茶馆的主人拿来一把茶壶和一个茶盅,从地面放着的一个塑料袋子里抓一撮棒棒茶梗,放在茶壶里,从熊熊炉火上提起一把水烧得翻滚的铝壶,往茶壶里倒水冲泡,然后端起茶壶、拿起茶盅,送到茶客选定的桌子或台子上。茶客便开始慢慢地喝,细细地品。这样,每天摆在门口的长条矮桌围坐得满满的,每人面前一把茶壶,一只茶盅,徐徐地品那红褐色的茶水。他们行动迟缓,表情木然,反映迟钝,对采风的摄影家、采编的记者都视而不见,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有一种嗜茶上瘾、一整天泡在茶馆的茶客,被当地人称作“茶瘭子”,早晨茶馆没开张就在门口等着,茶馆一开门就冲进去,晚上茶馆打烊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临走时还要带一壶回家。 独特底蕴。棒棒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万千农家茶客,个中原委不仅仅因为它的价廉,很大程度上归属于数百年来老茶馆的文化积淀:那厚重淳朴的乡土文化,绵绵延续着棒棒茶的历史。临涣人饮茶不是仅仅停留在止渴的生理满足上,而是作为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糅进了每一个日子。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咽叶味,渗和着茶水味,混在一起味道怪怪的。就是茶馆里的这种怪味,才是老茶客们最感亲切的气味,缺了它,他们会感到生活枯燥又乏味。这些老人哪儿都可以喝茶,但独独喜欢来到茶馆里,主要享受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趣、一种滋味。他们看重茶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大清早赶来,摸着黑回去。这些老茶馆的馆主心里也清楚,营造一个茶文化的民俗氛围和心理空间比营利更重要。作为老茶馆,不仅是一处喝茶的地方,而且是许多老茶客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茶客,每天不惜跑上数公里路,来泡茶馆。尽管近年茶叶、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开茶馆其实已利润不多,但是象江淮茶馆的周志田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茶馆馆主认为,万万不可因些许私利而薄了亲情。临涣茶馆的业主大都恪守这一点——宁可少赚不赚,也得顾及乡邻四方。
茶价低廉。老茶馆茶价低廉,只消花上很少的钱便可不计时辰地泡在茶馆里。茶客进了茶馆,首先向茶馆主人打声招呼:“来一壶茶!”或“来半壶茶!”茶馆主人为要一壶茶的茶客送去一把手提陶瓷大茶壶和两个小茶盅;为要半壶茶的茶客送去一把陶瓷小茶壶和一个小茶盅。一壶茶价在明代为一个字钱,在清代为一个铜子,在民国时期为两个铜子,在五十年代为人民币五分钱,在六十年代为人民币一角钱,在七十年代为人民币一角五分,在八十年代为两角,在九十年代为三角。茶客一次付钱,喝完后,殷勤的茶馆主人马上又给你添满。喝多长时间以及喝多少茶任随茶客,不再收取一分钱。
临涣茶馆的社会功能
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并得以延续下去,不仅仅是它的商业特点和经营之道,更多地表现在它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功能上。我们都习惯于把茶馆看作仅仅是一个休闲的地方,但实际上茶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共空间。茶馆是高谈阔论的好去处。临涣人爱进茶馆,是因为临涣人喜欢“摆龙门阵”。与面熟又不太相干的茶客聊农事、聊生计、聊百姓中的奇闻轶事,大家各自都在这里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也都得到了些什么。市井百姓在熙来攘往的茶馆之中,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什么话题都有,涉及时事、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等。有的茶客默不作声,只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茶客们在这里可以一边品饮棒棒红茶,一边海阔天空,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实为人生至乐。
茶馆是较劲竞技的好去处。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搓麻将、读书看报、赏花遛鸟等活动。常有一些自恃技艺超群的青年人,也来这样寻找棋艺高手,杀上一盘。赢了,带着得意的微笑轻盈离去,输了,带着不服气的神情准备明天再战。高兴起来,放声大笑;着急起来,拍得桌子山响,别人也见惯不怪。
茶馆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人说”戏曲是用茶水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下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最常见的是评书、大鼓书、坠子。时常也有莲花唠子、清音、金钱板等客串。现在在茶馆义务客串的有唱大鼓书的李明才、说快板的吴清杰等民间艺人。茶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一个毫无拘束的地方。如果他感觉燥热,可以剥掉衣服赤裸上身;如果他需要理发,理发匠可就在他座位上服务。
茶馆是接客待友的好去处。小镇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以茶待友、以茶会友,促膝谈心,既体面又方便。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却十分方便。
茶馆是洽谈生意的好去处。在旧社会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因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商人在茶馆隔着袖子互掰手指头,扭捏比划,论质讨价,发出的声音或震耳欲聋,或低声细语。几盅红茶,也就促成了一笔生意。
茶馆是调解纠纷的好去处。旧社会的茶馆还兼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茶客调解。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双方诉说。根据理法、人情秉公评议,最后说得双方心服口服。大多是盛怒而来,低头含笑而去。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很多民间矛盾纷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的。茶馆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就是一个“民事法庭”。 解放后,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到茶馆去理论的人逐渐减少,但这种习惯依然保存至今。
茶馆是议事决策的好去处。若家有婚丧嫁娶、置办家业的大事,常邀几位老兄弟到茶馆里一聚。一壶老茶,一捧瓜籽儿,私私窃窃的就把事情商量妥了。
茶馆是江湖救急的好去处。在过去,个别生活无着的人,实在走投无路了,到茶馆去求救,往往都会得到茶馆主人或茶客的资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茶馆的有些社会功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更多的功能却逐渐退缩或消亡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时间在剥夺了它的一些优势的同时,也必将赋予它新的功能。对于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掘、研究和利用,就会大大增加茶馆存在下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茶客到茶馆并不是简单地品茗,更多的是享受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氛围。早年的茶馆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文化氛围,才使茶馆成为人气旺盛的场所,才有更多的回头客和固定客捧场聚人气。
临涣的茶文化,誉满全国,名扬海外。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等多家报社对临涣的茶文化进行过专门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也连篇报道。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台进行过专门采访和详细报道。在1999年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民风民俗摄影展上,一组临涣茶文化的照片荣获金奖。临涣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定为“棒棒茶”节,届时举行盛大的庆祝和文化展示活动。
临涣茶馆作为临涣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点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蕴和内涵,失去这一内涵,茶馆也就失去了特色与本色,失去了格调和情趣,也就失去了其生命的活力。茶馆最终得以幸存并仍然是这个城镇日常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充分显示了它的特色与本色和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在重复的形式中才显出它的坚韧,这就是临涣茶馆。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4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18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8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8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9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29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0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0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1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1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1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8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8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8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9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39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1:40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09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09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0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0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0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1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1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2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3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4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4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5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6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4-12-18 22:17
古树斜阳:民风纯朴、人文独特,600年的《乡村茶馆》 - 临涣摄影作品选
作者: 山水云间 时间: 2014-12-20 00:13
又是一次精彩的摄影之旅,路线成熟,一定会有大收获!
作者: 快乐的摄影 时间: 2014-12-20 00:21
网站摄影活动丰富多彩,都是摄影的精品线路!
作者: 快乐夕阳 时间: 2014-12-20 09:17
拍人文的好地方 可别错过好机会啊
作者: 乡土 时间: 2014-12-20 10:42
人文拍摄的精品路线,欣赏,可以参与一下!
作者: 影子的影子 时间: 2014-12-20 13:53
感受古镇的历史文化传统,品位人文特色。
作者: 90000 时间: 2014-12-20 21:27
费用多少?
作者: 致青春 时间: 2014-12-22 09:18
经典的线路,老师们又要准备启程了
作者: 90000 时间: 2014-12-25 20:43
报名啦!关注着呢!期待着
作者: 吴悠 时间: 2014-12-27 16:21
标题: 回复 78# 90000 的帖子
90000老师,很抱歉,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特别邀请网站为他们安排的一次采风活动,不接受工商学院以外的老师报名哦!

作者: 90000 时间: 2014-12-28 00:53
标题: 回复 79# 吴悠 的帖子
谢谢版主回复!因为安排住在宿州所以想去哪儿看看。下次再去拉
作者: 淮河 时间: 2015-1-5 23:04
我打算星期天开车去,不谋而合,巧!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5-1-5 23:10
原帖由 淮河 于 2015-1-5 23:04 发表 
我打算星期天开车去,不谋而合,巧!
可以参加活动讲座,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涣专题拍摄者:刘小兵,进行精彩的“人文摄影”讲座,机会难得,欢迎宿州、淮北的网站会员参加讲座活动。

作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时间: 2015-1-5 23:12
讲座准确时间网站会提前在本帖后跟帖通告!

作者: 画语 时间: 2015-1-7 09:07
预祝精彩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唐朝 时间: 2015-1-7 10:39
预祝:临涣摄影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永华 时间: 2015-1-7 16:11
祝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一剑在手 时间: 2015-1-7 22:37
精彩线路,拍摄人文的好地方,期待老师们的佳作!
作者: 驴踪马影 时间: 2015-1-8 07:49
祝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老大不小 时间: 2015-1-8 09:07
祝!精彩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光影如梭 时间: 2015-1-8 16:55
祝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影子的影子 时间: 2015-1-8 16:59
祝!精彩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江南春 时间: 2015-1-8 20:43
临涣摄影创作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参团会员创作丰收!
欢迎光临 影像中国摄影网 (http://www.gophoto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