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摄影网

标题: 关于这张作品我认为的构图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丁香雨    时间: 2010-10-31 12:16
标题: 关于这张作品我认为的构图方式
借用“炊烟”老师的这幅作品,谈谈我个人对这幅作品构图的解读,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学习!此作品没有征得炊烟老师的同意,请炊烟老师谅解!谢谢!

原作品如下:


裁剪后的作品如下:

作者: 丁香雨    时间: 2010-10-31 12:22
个人理解这样裁剪作品更加简约,漂亮的线条如音乐的五线谱,劳作的工人活跃了画面。画面右边留下较为凝重的立柱,目的是使劳作的工人和整个画面平衡,个人理解,敬请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
作者: 霞映山色    时间: 2010-10-31 12:24
我很赞成丁版的看法,原片信息量较大,裁剪后的画面更加简洁干净!
作者: 山水无痕    时间: 2010-10-31 12:35
经丁版这么一裁,形式上非常漂亮了,确实许多照片在后期并非其他种种复杂的PS处理,稍裁切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就这张而言,裁切还可以有多种方法,如果从人文的角度上看,仅我个人而言,还可以裁成如下(当然形式上肯定没有丁版漂亮)。我主要的目的是想保留工作环境,也就是说工人们在桥边工作,不知道如何?
作者: 海啸    时间: 2010-10-31 13:24
剪裁得好!
作者: 光之影    时间: 2010-10-31 14:40
裁剪过后,环境交待不够清楚。照片裁剪是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的。
作者: 儒歌    时间: 2010-10-31 16:08
我觉得背景应该换一下,换成蓝天白云,因为看了半天,没看明白这幅图片告诉人们什么?原来是那几个空中作业的工人,背景要是天空,一看便知。
那黄背景不会是黄墙吧?
作者: 邗上闲人    时间: 2010-10-31 21:51
问题出在比较颜色单一,不带桥墩不易交代环境。作者在构图时已经考虑尽量去除可以去掉的东西。
作者: 行者无疆    时间: 2010-11-4 15:07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习!
作者: 大山    时间: 2010-11-8 10:04
精彩的点评,一并学习了!
作者: 香水百合    时间: 2010-11-8 10:20
二幅作品各具有特色,丁版的裁剪使作品简介大方 干净利落。本人比较喜欢裁剪后的作品!
作者: 岁月永恒    时间: 2010-11-11 09:45
突出了主题,让人一下子就看到了在吊蓝里作业的工人,第一张就不容易看出来,被桥吸引了目光
作者: 岁月永恒    时间: 2010-11-11 09:46
突出了主题,让人一下子就看到了在吊蓝里作业的工人,第一张就不容易看出来,被桥吸引了目光
作者: 有容    时间: 2010-11-11 17:43
剪裁后的效果更好
作者: 月落乌啼    时间: 2010-11-21 14:34
向大家学习了!
作者: 路人甲    时间: 2010-11-23 10:03
热闹的交流氛围,老师们分析的很精彩,受益匪浅啊!
作者: 顽童一笑    时间: 2010-12-19 16:04
看了这样的交流、点评,很受教益!真诚期盼版主们能用我的稚片作评析。
作者: 乐天    时间: 2010-12-19 16:18
片子一看便知大概的情况有二:差片、佳作!不同的欣赏着有不同的审美构图。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各有妙处!
作者: 摄甲一方    时间: 2011-2-18 12:03
向各位版主大师学习!
作者: 万古春    时间: 2011-2-27 10:03
版主带头,版块一定会越办越好,欣赏!
作者: 快乐夕阳    时间: 2011-3-2 23:40
原帖由 光之影 于 2010-10-31 14:40 发表
裁剪过后,环境交待不够清楚。照片裁剪是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的。

我很赞成光之影老师的观点
作者: 匠人    时间: 2011-3-15 08:44
喜欢这个栏目,总让人学到很多!
作者: 乐天    时间: 2011-3-15 09:09
保留原片较好!地理位置特定!剪裁后尽管画面简洁,但特殊的环境因素信息也将化去,那么,画面中悬浮在半空的人是在建筑高楼大厦、高铁工地、还是.......,显然让人一头雾水了!不要一寐的追求形式美而不顾所反映的内容!要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两者兼顾才是可取的。
作者: 炊烟    时间: 2011-3-19 19:17


刚刚才看到这个帖子,谢谢丁香雨版主!谢谢各位老师的指点!网站的这样探讨很有必要,这样大家摄影技术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说明一下,这张照片是在三峡大坝西陵长江大桥附近拍的,我想题目叫《时代之弦》较为合适,之所以没有裁剪,是因为由李鹏题字的“西陵长江大桥”交代了地点和中国成功修建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壮举的历程,检修大桥钢索的工人虽然很微小,但也能使人一目了然,本人也喜欢这样的简洁构图,至于背景的颜色则无须刻意的雕琢。

[ 本帖最后由 炊烟 于 2011-3-19 19:33 编辑 ]
作者: 摄交人    时间: 2011-5-19 11:20
标题: 回复 24# 炊烟 的帖子
交流氛围很好,我同意稍微剪裁,但保留大桥题词,以示环境
作者: f_hf2800280    时间: 2011-5-19 14:12
标题: 尝试
原帖由 丁香雨 于 2010-10-31 12:16 发表
借用“炊烟”老师的这幅作品,谈谈我个人对这幅作品构图的解读,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学习!此作品没有征得炊烟老师的同意,请炊烟老师谅解!谢谢!

原作品如下:
28300

裁剪 ...

丁老师我这是根据这张照片的特点,尝试用这样违规的裁法,是不是可以,俺不懂,正在学习中,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20101031_16c92136ab932e8c9e57rxI574t231Ds.jpg (36.92 KB, 下载次数: 65)

20101031_16c92136ab932e8c9e57rxI574t231Ds.jpg

作者: 合肥三哥    时间: 2011-5-19 15:46
400D的机器拍的也蛮好····
作者: 合肥三哥    时间: 2011-5-19 15:46
400D的机器拍的也蛮好····
作者: 合肥三哥    时间: 2011-5-19 15:46
400D的机器拍的也蛮好····
作者: 合肥三哥    时间: 2011-5-19 15:47
400D的机器拍的也蛮好····
作者: 合肥三哥    时间: 2011-5-19 15:49
怎么一下回了4帖
作者: 深山红叶    时间: 2011-8-15 09:18
原版更好。
1.画面有足够的信息量。交代了具体的环境。剪裁后不知所云。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当形式破坏内容时,这种形式就是有害的。
2.有大小轻重对比。原图存在一种响应式平衡,就象秤的原理,在大面积空白上有一小黑点,但位置远离右侧粗重的对象,构图平衡上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同时竖直线条有支撑画面的作用,整体显得稳重有力。剪裁后画面明显失衡、无力。
3.山水无痕的剪裁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仍然轻重失衡,右侧靠边撑满,显得太重,不十分妥当。
4.此图如果要解决右侧略重的问题,个人认为能否适当将右侧影调淡化一些?如果为了照顾整体光效,或者也可以加大桥墩的明暗反差,以调和局部粗壮黑线的重量。
5.既然色彩对画面没有太大提升,那么是否可尝试处理成黑白高调?
拙见。
作者: 半坡居    时间: 2011-8-15 16:39
原帖由 深山红叶 于 2011-8-15 09:18 发表
原版更好。
1.画面有足够的信息量。交代了具体的环境。剪裁后不知所云。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当形式破坏内容时,这种形式就是有害的。
2.有大小轻重对比。原图存在一种响应式平衡,就象秤的原理,在大面积空白上有一 ...


红叶老师言之有理,分析透彻,顿悟,认真学习!




欢迎光临 影像中国摄影网 (http://www.gophotos.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