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摄影网
标题: 华清池 [打印本页]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29
标题: 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临潼区骊山北麓,是唐代华清宫内的温泉浴池,以温泉和风景秀丽著称,更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驰名中外。华清池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华清池大门上方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
华清池1.jpg
(141.24 KB, 下载次数: 32)
-
华清池2.jpg
(139.12 KB, 下载次数: 34)
-
华清池3.jpg
(129.85 KB, 下载次数: 33)
-
华清池4.jpg
(119.91 KB, 下载次数: 30)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31
相传3000多年前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以石筑室,名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代又经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两次大肆扩建,改名“华清池”,这时的规模最为富丽堂皇,但经安史之乱后已遭毁坏。现今华清池的亭台楼阁,多为1949年以来修建恢复的,只占盛唐时的一小部份。
-
华清池5.jpg
(167.46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6.jpg
(136.8 KB, 下载次数: 30)
-
华清池7.jpg
(156.94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8.jpg
(110.58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9.jpg
(123.76 KB, 下载次数: 28)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34
环园原为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桢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新修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环园”。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华清池10.jpg
(100.99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11.jpg
(124.33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12.jpg
(100.2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13.jpg
(130.69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14.jpg
(102.98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15.jpg
(131.5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16.jpg
(128.77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17.jpg
(129.22 KB, 下载次数: 22)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38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重加修缮,成为高级官吏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来陕布置剿共计划,曾两次下榻于此。五间厅的1号房间是蒋介石的秘书室;2号房间为蒋的卧室;3号房间蒋介石办公室;4号房间会议室;5号房间为蒋介石的侍从室。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兵谏,凌晨五时包围五间厅,与蒋的侍卫队发生激烈的冲突。蒋介石听到枪声以后,由卧室出逃,隐藏在骊山上。而当士兵冲到五间厅,闯入卧室时,看到衣帽、斗篷尚在,室内却空无一人,伸手摸摸被窝,尚有余温,断定蒋没有跑远,就开始搜山,果然在骊山半山腰石缝扣押了蒋介石,将其送往西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临潼兵谏的发生成为当时时局转换的关键。至今墙壁上、窗户上仍留着累累弹痕,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1982年,五间厅遗址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华清池19.jpg
(127.03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18.jpg
(141.2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20.jpg
(103.32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21.jpg
(123.7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22.jpg
(116.55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23.jpg
(125 KB, 下载次数: 29)
-
华清池24.jpg
(169.88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25.jpg
(162.58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26.jpg
(76.29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27.jpg
(95.6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28.jpg
(148.74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29.jpg
(117.87 KB, 下载次数: 27)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39
桐荫轩也叫三间厅,始建于1900年,曾为达官显贵游览下榻之所。1936年10月、12月随从蒋介石而至的侍卫官、秘书曾在此厅住宿。12月12日晨,兵谏发生,蒋的侍卫官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
-
华清池30.jpg
(128.82 KB, 下载次数: 25)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55
白莲榭,始建于1878年,为清环园的主要建筑,四面临水,景致别样。1924年7月,鲁迅先生赴西安讲学途中,夜宿环园五间厅,次日在此就餐,观赏荷花池风光。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下榻五间厅行辕,以白莲榭为宴会厅,宴请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及其军政大员。
-
华清池31.jpg
(106.3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32.jpg
(68.67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33.jpg
(109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34.jpg
(153.8 KB, 下载次数: 29)
-
华清池35.jpg
(116.86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36.jpg
(150.31 KB, 下载次数: 30)
-
华清池37.jpg
(140.25 KB, 下载次数: 30)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56
禹王殿建于清道光年间,当地民众为纪念“大禹治水”、祈求风调雨顺而建。1936年“西安事变”时,国民党中央宪兵队曾驻扎于此。
-
华清池38.jpg
(108.04 KB, 下载次数: 24)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19:59
海棠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贵妃池,因它的平面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状而得名“海棠汤”。始建于公元747年,是唐玄宗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汤池小巧玲珑,设计独特,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池壁全由青石拼砌而成,青石在唐代叫墨玉。黑色的玉石,是皇家的上等贡品。分为上、下两层的台式结构,由18组卷石拼砌而成。池中有专供杨贵妃沐浴时专用的长条石,出土了刻有“杨”字纹样石块。池底中间有一直径为10厘米大小的进水口,底部正中有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接连花喷头,下接陶水管道与总水源相通,温泉水因自然压力通过管道从莲花喷头四散喷出。原理与我们今天的喷泉形式相同,可以想象,当清澈的泉水从莲花喷头涌出,散落在海棠花型的池中,水花四溅,飞珠溅玉,沐浴者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在此沐浴了近十个春秋。贵妃出浴后的娇媚姿态不仅是唐玄宗最宠爱的,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正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形象地再现了贵妃出浴的媚态。
杨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719年6月22日-756年8月15日,开元七年六月初一日-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五日),号太真。是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相传杨玉环为隋朝皇室后裔。杨贵妃备受宠幸,其宗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获授官爵或赏赐: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堂兄杨国忠为人好赌,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后愈加沉溺于酒色,政治更加腐败。
贵妃池,相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浴所用。
-
华清池39.jpg
(123.86 KB, 下载次数: 29)
-
华清池40.jpg
(172.65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41.jpg
(127.75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42.jpg
(106.42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43.jpg
(146.66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44.jpg
(154.5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45.jpg
(133.5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46.jpg
(135.13 KB, 下载次数: 25)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00
位于园内双人池7号浴池,是1961年10月17日1总理陪同尼泊耳国王马亨德拉一行游览华清池后,周总理让客人在贵妃池沐浴,自己在双人池沐浴。现在浴池内仍按当时情景,简朴的陈列。
-
华清池47.jpg
(142.93 KB, 下载次数: 29)
-
华清池48.jpg
(84.09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49.jpg
(140.3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50.jpg
(98.76 KB, 下载次数: 27)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03
莲华汤,建于唐天宝6年(747年),唐时也称“御汤九龙殿”,有内殿外殿之分。汤池上平面呈莲花状,下平面是八边形,东西长为10.6米,南北宽6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池中有双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底座,储满水近100立方米,俨然就是一座室内的游泳池。据《明皇杂录》的记载,安禄山为了取悦唐玄宗,从范阳用上等汉白玉雕刻成鱼、龙、鸟、凫、雁和双莲花底座放于池中,供皇帝享用。当皇帝第一次下水沐浴时,随着水波的浮动,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栩栩如生,惊吓了皇帝,皇帝大怒,将装饰品撤出汤池,只留下了双莲花底座。象征着玄宗与贵妃的爱情,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永作并蒂莲。在封建社会,浴池是皇权等级的象征,皇帝享用的浴池自然是面积最大,最宏伟的。汤池的四周出土有宫殿殿宇的柱础,根据《宋代营造法式》础一尺,柱一丈的标准计算,础宽二尺五,柱高二丈五,仅从这一点便证明了莲华汤的雄伟壮观。
-
华清池51.jpg
(149.68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52.jpg
(114.17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53.jpg
(143.95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54.jpg
(182.12 KB, 下载次数: 29)
-
华清池55.jpg
(98.62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56.jpg
(121.23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57.jpg
(122.01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58.jpg
(163.06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59.jpg
(104.22 KB, 下载次数: 23)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04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是出土的五组汤池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说起星辰汤的得名,还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那时人们沐浴是在自然形成的汤湖中,一般在夜晚沐浴,可仰望天上的星辰,故称“星辰汤”。我们现在出土展出的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唐代汤池遗址。汤池的造型是南壁为陡峭山形,北壁为圆滑的川形。唐代工匠为什么要把汤池修葺成这样的形状呢?从力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星辰汤距离温泉古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所以没有管道相连,温泉水以河流的形式直接涌入汤池,为了防止水流在汤池中漩涡,直冲北壁,因而池北壁就修成了弧形,起到缓冲作用。在唐遗址下还发现了秦汉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和沐浴用具陶鉴、陶瓮。进一步证实了秦汉时期御汤的存在。汤池西侧设有便殿,为皇帝沐浴前更衣,沐浴后休息的小型宫殿。进深两间,东有散水道,是遗址发掘中保存最完整的。
-
华清池60.jpg
(161.56 KB, 下载次数: 27)
-
华清池61.jpg
(120.88 KB, 下载次数: 22)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07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华清池62.jpg
(140.87 KB, 下载次数: 21)
-
华清池63.jpg
(165.66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64.jpg
(146.65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65.jpg
(136.41 KB, 下载次数: 20)
-
华清池66.jpg
(129.09 KB, 下载次数: 18)
-
华清池67.jpg
(148.02 KB, 下载次数: 16)
-
华清池68.jpg
(136.42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69.jpg
(129.83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70.jpg
(154.2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71.jpg
(139.63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72.jpg
(124.76 KB, 下载次数: 21)
-
华清池73.jpg
(165.49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74.jpg
(158.24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75.jpg
(172.78 KB, 下载次数: 28)
-
华清池76.jpg
(158.18 KB, 下载次数: 24)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08
唐华清宫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练歌舞的场所,该梨园又称随驾梨园。不过梨园不是梨子园,而是以前唐明皇与杨玉环进行文艺活动的地方,估计杨贵妃就是在此创作霓裳羽衣舞的。
-
华清池77.jpg
(154.6 KB, 下载次数: 26)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12
碑刻艺术作为文字载体,记录着人类历史与文明,透射出文化与艺术的厚重和久远。华清池的碑刻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制诠释着华清池的历史地位,记述其六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独具华清池文化特色的碑刻艺术长卷。碑林建于2003年,展示碑刻45通,集多种类型碑刻艺术形式,纳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
-
华清池78.jpg
(154.52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79.jpg
(144.22 KB, 下载次数: 20)
-
华清池80.jpg
(135.62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81.jpg
(126.26 KB, 下载次数: 22)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13
基座的不平整处.就是唐代汤池殿基遗存。
-
华清池82.jpg
(156.18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83.jpg
(162.92 KB, 下载次数: 24)
-
华清池84.jpg
(121.21 KB, 下载次数: 24)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26
在石券洞内,一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一泓碧波,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迷雾缭绕,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据说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2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
华清池夕佳楼处温泉古源。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水温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墙上有近代书法法家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夕佳楼”三字,隐喻“骊山晚照”之意。
-
华清池85.jpg
(166.22 KB, 下载次数: 18)
-
华清池86.jpg
(117.53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87.jpg
(131.96 KB, 下载次数: 20)
-
华清池88.jpg
(139.7 KB, 下载次数: 26)
-
华清池89.jpg
(108.99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90.jpg
(164.28 KB, 下载次数: 24)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27
华清池温泉古源2号出水口
-
华清池91.jpg
(115.17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92.jpg
(151.45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93.jpg
(115.25 KB, 下载次数: 25)
-
华清池94.jpg
(124.44 KB, 下载次数: 25)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28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厕所的建设和使用就已经十分规范,唐代的厕所多修建在宅院东部,称“东司”或“东净”。御净轩是华清宫的“宫廷式”高档次厕所。该建筑粉墙高耸,花丛环绕,蔚为壮观,充分反映了唐华清宫华贵的生活气息。
-
华清池95.jpg
(145.21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96.jpg
(125.98 KB, 下载次数: 22)
-
华清池97.jpg
(141.74 KB, 下载次数: 30)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2 20:29
华清池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山水风光旖旎。“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作为著名的景点,华清池的历史非常悠久,尤其是倍受历代帝王垂青。
相传三千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修建骊宫,曾上演过烽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秦始皇时,以石筑室砌池,取名“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建宫殿楼阁名叫“汤泉宫”,高宗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又大规模扩建,环山筑宫殿,宫周筑罗城,治汤井为池,更名“华清宫”。华清宫内有一贵妃池,相传杨贵妃在此沐浴了近十个春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对当时华清宫盛况的绝佳描述。华清宫后遭安史之乱,建筑残存无几。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几经扩建,始具现今规模。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览华清池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华清池的风貌与发展。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华清池跻身全国首批AAAA景区之列。
-
华清池98.jpg
(136.85 KB, 下载次数: 23)
-
华清池99.jpg
(133.08 KB, 下载次数: 22)
作者: 谈笑 时间: 2013-5-12 20:35
精彩纪实,谢谢分享

作者: 虚幻 时间: 2013-5-12 20:47
下池洗洗最开心啦哈哈!
作者: 山石居人 时间: 2013-5-12 20:55
详尽回忆了历史的遗存,图文皆精彩,了解知识、学习作品,一举二得啊!
作者: 五道梁 时间: 2013-5-13 08:08
记录详实,图文并茂
作者: 伟大 时间: 2013-5-13 11:42
组图介招精彩纪实,谢谢分享

作者: 昆仑铁骑 时间: 2013-5-14 18:12
观察细致,构图工整严谨,精彩拍摄,欣赏隹片。
作者: 风来叶面 时间: 2013-5-14 19:03
欣赏陈先生图文并茂的游记,精彩的文字、清晰的拍摄使观者如同亲历。就是我等老西安也始料不及。华清池的美景我等常去,相比陈先生的心细好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作者: 淮海晨 时间: 2013-5-15 18:43
感谢版主抬举,深感惭愧,时间之匆忙,华清池地方之大,远不能尽兴,只是初步印象而已,再此谢过!
作者: 东来西往 时间: 2013-5-16 13:32
陈先生的帖子就是一部糸统、全面丶详细的摄影游记作品非常欣赏先生大作。
作者: 寒凉 时间: 2013-5-16 15:28
图文并茂,现场直播。
作者: 休闲人 时间: 2013-5-16 21:39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
作者: 我心常掸 时间: 2013-5-16 22:05
欣赏佳作
欢迎光临 影像中国摄影网 (http://www.gophoto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