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摄影网
标题:
那日松:平遥摄影节是庙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唐朝
时间:
2013-9-22 09:21
标题:
那日松:平遥摄影节是庙会
那日松:平遥摄影节是庙会
7514_11190530_1.jpg
(122.83 KB, 下载次数: 123)
下载附件
2013-9-22 09:21 上传
9月20、21日晚8时,平遥摄影节幻灯晚会在柴油机厂锅房炉酒吧举行。纯黑的幻灯上,印着一行醒目的“〈像素〉的理想——让中国最好的影像留下档案”在幻灯上来回放映。伴随壮阔的历史音乐,还有《像素》带来的中国摄影历史的丝丝脉络。
那日松,知名策展人,《像素》杂志主编。曾任《大众摄影》编辑、《北京青年报》图片编辑、《摄影之友》执行主编、《PHOTO》(中文版)执行主编、全景视觉传媒副总裁,现为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
瘦削的面庞,瘦削的身形,双手环胸,神情冷静而沉默,细眯着眼睛,那日松给人的感觉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带着几分陌生,几分熟悉感,记者冒昧上前:“请问是那日松老师吗?”从而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您参加过几次平遥摄影节,如何评价平遥摄影节?
那日松:我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参加平遥摄影节。我觉得平遥摄影节就像庙会,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混杂,也因为这点广受诟病。2002年的时候,我也曾经批判过它,认为它是非专业的摄影节,要打倒它。但实际上这就是平遥摄影节的一种状态,它的特点就是多元、开放、自由,带有庙会性质。
平遥摄影节的最大吸引力是,一、平遥古城的魅力。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封闭的小城,摄影界每年在这里聚集。二、平遥摄影节是一个综合性的摄影节,是摄影人的一次盛会。
您参加了10年摄影节,和往年相比,今年有什么特点?
那日松:相比往年,今年摄影节更加整齐规范,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
浙江摄影网:您主编的《像素》,要为中国最好的影像留下档案。
那日松:我原来做过《大众摄影》、《摄影之友》等一些普及性的杂志,心里一直有媒体情结,想做一本专业的,纯粹的摄影杂志,后来有机会做了《像素》。《像素》是季刊,以后想循序渐进做成双月刊,然后再月刊。这一年来,《像素》的市场反响比较好,我在考虑明年可能办成月刊。
《像素》的选稿标准、原则是什么?
那日松:《像素》选稿没有特别高的标准,也没有什么地域限制。《像素》要有一定的榜样性,会选择一些名家文章,这是高端的,当然它也有一些新生代的作品,是一本开放性的专业摄影杂志。如果要投稿,可以直接发邮件。
我对文章的要求:一、首先必须真诚、真实。图片必须真实,文章必须真诚。作者必须关注人的真实状态,不迎合,表述民生的立场,有真诚的性格。二、对影像的看法和评价要与《像素》的性格基本一致。
作者:
唐朝
时间:
2013-9-22 09:22
那日松:中国摄影理论基本出于荒芜状态,我们缺乏好的摄影批评,缺少这种氛围。上个世纪90年代,摄影是一支缺少文化的队伍,今天仍然是。没有主流摄影文化,没有影像价值观,一些看法会混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才会爆出各种丑闻,甚至包括金像奖。没有价值观,没有标准,这些问题无法避免。
您觉得这种现状怎样才能改变呢?
那日松:这需要时间,需要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加入这个队伍。
作为北京798映画廊艺术总监,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经营的矛盾?
那日松:艺术作品要分两种情况。一种追求短平快。摄影家、收藏家、策展人三者共同运营操作,把艺术品快速推向市场,高价出手。另一种则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量。
小画廊就像小饭馆,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开辟新的市场,基本能够经营下来。中国的收藏家现在开始多起来,他们可能买不起几百万,几千万,但可以买几千,几万的,这也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大画廊要求有雄厚的资金,成熟的操作运营。要做好这块市场,必须有各种资源准备,包括艺术家、收藏家、媒体宣传资源等等。大画廊永远是烧钱的,不要寄希望它能带来多少效益,那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国外一般由财团支持。
谈谈您印象当中的浙江摄影?
那日松:浙江有很多好的摄影家,吴品禾、初小青这些,我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认识,还有像傅拥军、潘杰都是很不错的摄影家,最近约潘杰的一篇稿子,一直在等他。我去年还刚刚参加了丽水摄影节。
后记:思考中的那日松是严肃的,又是随和的。他会亲自给记者倒茶,当记者提出约稿要求,他轻松地答应,没问题。看着记者拉着箱子从旅馆往外走,他打了声招呼:“要走了?”
作者:
依旧涛声
时间:
2013-9-22 10:11
谢谢老师的介绍
欢迎光临 影像中国摄影网 (http://www.gophotos.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