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摄影网

标题: 榆林名胜----红石峡 [打印本页]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36
标题: 榆林名胜----红石峡
    榆林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处、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红石峡的得名,一说是因山皆红石而来。又说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余于誉为副都御史巡抚延绥,驻榆林,凿石为渠,引水由西而下与无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渠成之时,夕阳东照,红石映日,分外耀目,名为“红石峡”。

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有红山寺,据《创建石佛殿碑记》记载:“为宋、元间古刹”,故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代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峡崖崩坍,墙垣楼阁等建筑尽被毁坏。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寺门楼子的门洞上额携刻着“红石峡”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高龄时所书题刻的。

  红石峡,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水石相击,有“水帘飞雪,石洞栖云”之称。站在岩头,水声相击,轰鸣如雷,波翻浪滚,云雾腾飞。登临洞口,顿觉寒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誉为奇观。洞口刻有“蚊窟龙窝”四个大字,醒目耀眼。
  南峡,东崖高12米J,长250米,西崖高18米,长284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胜比。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38
    在峡东西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44.8平方米不等。
  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今存有巨幅题记 84 幅(其中东崖54幅、西崖30幅)。有为庆功题刻如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10月延绥镇兵备副使张在东崖上刻纪出击挞谈获胜“褚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峡”的战功,有赋诗题刻的如男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三边总督曾铣《山墩望套》诗;有铭记题刻的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巡抚王汝梅题刻的“龙蟠虎踞”、十四年(公元1583年)兵备副使李春光题刻“万里长城”、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抚陈性学题刻的“雄石封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巡抚刘敏宽题刻“华夷天堑”等。
  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如“禹迹摩崖”、“中华天柱”、“天外奇峰”、‘潮海蓬莱”、“开元图画”、“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等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如“还我山河”、“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清代榆林书法家陈漳所书“三山拱翠”以及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字迹苍劲。更有蒙文石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魂宝一绝。红石峡石刻,是我国罕见的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被世人所嘱目,为游人所迷恋。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39
红石峡的起源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东西对岸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其中的红石峡。《榆林府志》上说:红石峡“山皆红石,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 ”,“山之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峡中榆柳荫映,凫鹭唼呷”。所以游人说,红石峡风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47
以上资料为转贴,供大家参考。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48
p.1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48
p.2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49
p.3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3
p.1、3及以下p.16为从西崖拍的东崖全景图,其中p.1是9幅接片。
p.2是站在东崖前拍的9幅接片,由于距离太近,用广角拍摄产生严重畸变,就成了哈哈镜般搞笑效果。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3
p.4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4
p.5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4
p.6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8
从几处石窟穹顶的石刻藻井看,明显是道教的道场(如p.6)。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8
p.7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6:59
p.8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2
p.8这组泥塑罗汉像,风格很近代,很写实,但创作人员对榆林干燥的气候估计不足,泥胎干裂不忍卒睹。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2
p.9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3
p.10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4
伸个懒腰,打个呵欠,放松一下,我们得向这位罗汉学习!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5
p.11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5
p.12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7
石琢的暗道很陡峭,爬上去拍劲还真费劲!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7
p.13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8
p.14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9
p.15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09
p.16
作者: 不懂摄影    时间: 2014-6-8 17:11
名胜古迹,好拍摄!感谢分享!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8 17:12
下午3点多钟,太阳当头,紫外线强烈,拍摄效果不好。
谢谢浏览!
作者: 我心常掸    时间: 2014-6-8 17:25
原帖由 荷锄老农 于 2014-6-8 17:02 发表
p.8这组泥塑罗汉像,风格很近代,很写实,但创作人员对榆林干燥的气候估计不足,泥胎干裂不忍卒睹。
等着占沙发,还是连板凳也没得坐泥胎干裂倒像是袈裟,别有情趣。图文并茂,免费旅游一次,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这道风景。
作者: 我心常掸    时间: 2014-6-8 17:26
雪后拍摄的好地方。
作者: 钟鸣声声    时间: 2014-6-8 17:30
拍摄精彩,构图精准,主体突出,大气,壮观,特别是几张接片,很震撼。去过的人都知道受条件限制不好拍,爬高上低,像老师这样70多岁的老人能拍出这样作品实属不易,值得学习。
作者: 五道梁    时间: 2014-6-8 18:58
图文并茂,感谢分享佳作
作者: 影随光    时间: 2014-6-8 19:58
景点介绍详细,构拍精彩!学习欣赏!
作者: 白鹿原    时间: 2014-6-8 21:14
好片子,欣赏!
作者: 梦里的地方    时间: 2014-6-9 09:54
有图有文,好介绍!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9 16:59
原帖由 我心常掸 于 2014-6-8 17:25 发表
等着占沙发,还是连板凳也没得坐泥胎干裂倒像是袈裟,别有情趣。图文并茂,免费旅游一次,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这道风景。
掸版真是想象丰富,眼光独到。我看泥胎干裂,想到像古瓷器的开片裂纹,但开片太大了。掸版这么一说,倒真觉得像袈裟上的格子,佩服!
作者: 荷锄老农    时间: 2014-6-9 17:00
原帖由 钟鸣声声 于 2014-6-8 17:30 发表
拍摄精彩,构图精准,主体突出,大气,壮观,特别是几张接片,很震撼。去过的人都知道受条件限制不好拍,爬高上低,像老师这样70多岁的老人能拍出这样作品实属不易,值得学习。
谢钟鸣声声鼓励,没拍好,惭愧!
作者: 一凡    时间: 2014-6-9 22:39
图文并茂,感谢分享佳作。。。。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4-6-10 09:31
我最不会拍此类片子,向老师学习了
作者: 芦薇    时间: 2014-6-10 12:47
老师的眼里处处是景有故事!学习了!
作者: 一兰    时间: 2014-6-15 12:49
P12尤其喜欢!仰望的感觉,更添意境~




欢迎光临 影像中国摄影网 (http://www.gophotos.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