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视角·主体—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几点思考

2017-5-23 16:13| 发布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查看: 2160| 评论: 0

身份·视角·主体—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几点思考

藏     策

    我最早关注农民摄影,是从在网上看到一位叫谢万清的农民摄影家作品开始的。
    网络是一个拥有众多摄影器材发烧友的平台,论坛里每天都有大批影友在炫耀手里的各种高档器材,并且对器材的高下各执所见争吵不休。忽然有一天,论坛里发了一个介绍农民摄影人谢万清的帖子,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用最廉价最简陋的器材拍摄的,但却质朴可亲风格独具。我仔细地看了这个帖子,觉得谢万清的照片虽然简单,但视角却不同于一般摄影师,完全是中国农民所特有的观察视角,对乡村的一草一木都注入了一种亲切感。他的照片让我想到了农村年画和剪纸的特有风格,想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特有的视觉经验,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传统中国农民的视觉影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对于农民摄影的深刻印象,我对寻找农民视角的影像实验活动充满了期待,而且在后来的《隐没地》影像实验中,更将这一探寻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也是我开始与“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一次亲密接触与体验。
    从以往的城市/乡村二元结构来说,农民这个词,首先意味着的是一种身份,是一个人的户口所在地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规定性认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与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今天的农民早已从既定的身份规定中溢出,成为了具有各种可能性并充满张力的群体。一方面,传统的乡村早已面目全非,不复以往的田园景象,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留下的多是老人与儿童等留守人员,以往的乡村生活经验被改写。另一方面,新的农民群体,在新的摄影形态中,既有可能是企业家,也有可能是打工者,更有可能是都市的边缘人群,其身份早已日趋复杂化,根本无法再用以往的社会属性来加以规定和区分了。所以对于今天的农民而言,身份不再等于主体,多元化的主体,正在不断地溢出传统身份的硬壳。而这些对于今天的“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来说,则意味着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多的可能性。基于以往农民大展的经验,我们发现农民摄影师在多元主体与传统身份之间还充满了焦虑,没有充分开拓从自我主体出发的新的视觉经验,而仍从旧有的身份出发去虚构了一个其实并不属于自己的俗套观看视角。比如那些大量模仿沙龙的作品,以及模仿传统报道摄影俗套图式的图像。当然,这个问题也并不只是农民大展中出现的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摄影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农民摄影师只是没有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视觉经验,而盲从于摄影界的那些俗套模式而已。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种俗套化了的摄影图式,而让农民摄影大展真正成为新一代农民呈现真正属于自己生命体验与视觉观看的影像盛会呢?我以为首先要突破以往的摄影分类模式。把摄影作品分为纪录类、艺术类等类别的分类模式,早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摄影发展了。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能不能率先做出突破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能不能借鉴当今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摄影分类,而对国内的摄影进行新的划分?这不仅仅是对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全面创新,而且对整个中国摄影的健康发展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另外,由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摄影家介入及引领农民摄影大展,也是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办法。《隐没地》影像实验的成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摄影早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样式。微信召集、手机自拍等影像互动方式,可以创意出更多的当代摄影方式,为农民摄影开拓出新的视觉呈现路径。

版权与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与网络,仅作为影友会员研究学习用途,如存在版权等问题请与影像中国摄影网联系告知,将尽快删除存在版权问题文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