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8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悟摄影师的思想[上]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3-12 09:3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平衡与和谐的决策必须在完全人为设计的构图中完成,但尝试利用构图来影响观者观看图片的方式却少见得多。这意味着说服观者以某种特定顺序来体验图像,先看到某样东西,然后转向另一样。事实上,主要问题在于将观者的视线引导至照片中一个重要但一开始并不明显的结论上。

     摄影中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与传统绘画相比更为少见。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这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的过程,大部分拍摄发生得太快,因此很难做到这一点。此外,大部分摄影师可能都更倾向于试验和对眼前场景更为本能的反应。当然了,和许多拍摄技巧一样,时间短并不意味着不能做,这样更能突出有天赋和经验的摄影师在快速处理时的额外能力,但合理利用引导视线在某些类型的摄影中的确更为容易。风景、建筑和影棚摄影一般就比新闻摄影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和构思。

      控制观者视线的尝试并不多见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过程。我们无法强迫任何人以某种特点方式来观看一张照片,除非以视频方式拍摄并将画面逐渐拉近。如果我们对人对图像的反应方式和原因有更多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但令人惊奇的是,关于观看方式的研究非常少,更不用说其原因了。视线轨迹是由眼球转动来测量的,这种方法被用来记录人们观看东西的顺序。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很长的历史,其中也间断过,但由于电脑屏幕和互联网的缘故,这一方法最近流行了起来,可惜普通图像方面的成果很少。20 世纪50 年代阿尔弗雷德•雅布斯的研究仍然是这一方面被引用最多的,但此后,处于明显的商业原因,视线轨迹主要用于研究人们如何浏览网页,而非如何观看照片。

      雅布斯于1967 年出版的著作《眼睛运动和视野》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记住:首先,“眼睛运动的记录表明,观者的注意力通常只集中于画面中的某些元素”,因此,画面中的关键元素会引起大量关注。其次,“观者的注意力经常返回到这样一些元素,它们虽然没有给出重要信息,但在观者看来,他认为这些元素可能会含有重要信息。观者经常会集中关注特定环境中不同寻常、不熟悉、难以理解的元素。”这意味着人会注意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摄影师可能认为重要的东西。雅布斯还写道,“……当视线转移时,观者的视线会反复回到画面中的相同元素。感知过程的额外时间并不会被用来检视次要元素,而是反复检视最重要的元素。”因此视线会被拉回关键元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而不是像你可能期望的那样,去探索画面的其余部分。最后,也是很有助于深入构思照片方法的一点,“眼睛运动反映了人的思考过程,因此观者的思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眼睛运动记录的。”

      虽然这种做法有实施难度,但有些时候这种技巧也有其不可否认的用途。将视线从画面的一部分引导至另一部分有两种特定用途。一是将注意力引向某一特定特征,由于注意力是被强制拉过去的,你便可以将画面中的这一特征保持在相对小的尺寸。二是创造矢量,即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方向感,从而使画面更有条理。如果这种做法奏效,就能让照片增添一重趣味,甚至具有复杂性。此外,由于引导视线的概念涉及顺序问题,从这里开始,到那里结束,它便能为静止照片增加一些时间维度。
13#
发表于 2012-3-12 12: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西风瘦马 的帖子

个中道理,慢慢领会,这可不是看一次就懂得
12#
发表于 2012-3-12 10:45: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12-3-12 09:59:20 | 只看该作者
好教材  谢谢西风版的转载
10#
发表于 2012-3-12 09:57:5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9:43:1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矢量来引导视线



在这个例子中,背着香蕉树干的妇女走过小路,这一场景对于照片的动态非常重要。线条已经交汇,正如示意图所示,但行走的妇女让它产生了动感。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9:41:46 | 只看该作者

视线与明暗渐变



又是假想视线, 来自沐浴的少女,这一次还加上色调渐变,从而将观者视线向上拉至可窥见一斑的树叶间的太阳。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9:40:53 | 只看该作者

视线与透视


来自前景人物的假想视线以及中景的两个次要人物,再加上明显且强烈的几何透视(因为使用了超广角镜头近距拍摄)将注意力牢牢地钉在飘在空中的旗帜上。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9:40:0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线性透视来引导视线


一群身穿白色长袍的女性的楔形背影被两个站立的女性的递减透视进一步加强了,从而将视线向右侧和上方拉。正在称东西的男性由于他所面对的方向起到了阻挡视线的屏障效果,因此视线会停留在女性群体的范围内。

线条

l  高度边缘对比的线条:对角线的“指向”效果最为强烈。

l  视线:并不一定要看到人物的眼睛—人物面对的方向也可以引导观者。

l  光线渐变:视线倾向于由暗处移向亮处,特别是沿着持续的渐变方向,如果光亮区域被局限在画面内效果最为强烈,如果光亮区域溢出画面外(比如明亮的天空)效果就会被削弱很多。
l  光束:其效果与光线渐变相反,将注意力从光源拉向被照亮的区域。

l  透视:所有透视(线性、空间、递减、重叠)都可以引导视线,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将视线拉向远方,使用广角镜头时效果最为强烈。

l  聚焦:当画面中有聚焦差异时,最清晰的区域就会引起注意,尤其是在有持续渐变的情况下。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9:38:52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锐度渐变来引导视线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使用了600mm 的镜头,叼着火烈鸟的鬣狗还是太远了,很难被注意到,但清晰度的渐变会将视线拉向它。光线渐变加强了这一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