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7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值得购买的标头 尼康DX 35/f1.8G评测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3-24 10:4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F-S DX尼克尔35mm f/1.8G这支镜头从规格上来并不是那种很彪悍的“神头”或者“牛头”,而只是一支光圈并不算太大(相对于其焦段)的定焦镜头。但是,这支镜头出现的实际和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则多少有些耐人寻味。



      首先,这是一支专门为APS-C幅面也就是尼康的DX幅面机身开发的数码单反专用镜头,这支镜头理论上只能搭配D300以下的各款DX机身而并不能够用在FX全画幅机身上。其次,这支镜头的焦距为35mm,在DX幅面上的等效焦距为52.5m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镜头”。另外,作为一款2009年发布的新镜,这支AF-S镜头拥有宁静波动马达SWM,搭配几款没有内置对焦马达的机身(比如D40/D40X和D60)非常合适。



       长久以来,我们在DX幅面上一直缺少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标头”。解决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一是动用颇为老款的AF 35mm F2D,这支镜头的用户不少但实在是未免老旧了一点而且价格相对于其性能也不算太宜人;二是使用廉价的“小痰盂”,也就是我们熟悉的AF 50mm f1.8D——这支镜头的确是价廉物美,可惜在DX机身上焦段从50mm升级到75mm,显得略微长了一点;由于这两支镜头都不是AF-S驱动,所以在D40/D40X和D60机身上都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第三种办法就是上副厂头了,比较常见的选择是那支广受好评的适马30mm F1.4 HSM,但问题是那支镜头的价格更不便宜,而且体积和重量也颇为惊人。


       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出现无疑宣告了尼康“无原厂DX标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更深一层的涵义则是告诉用户尼康并不会放弃广大的DX用户。尽管FX(全画幅)在未来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很可能会变成DSLR的行业的普遍趋势,但是在性能与价格方面已经达到良好平衡点的DX规格依然被尼康所重视。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给了许多“DX怀疑论者”(包括我)一个有力的还击,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DX的“红旗”还会继续打下去。

       另外,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和另外一款同样比较新的镜头AF-S 尼克尔 50mm f/1.4G的发布也表明尼康开始更新镜头群体系,一些老镜头将会被逐渐淘汰而有些则会以AF-S和G的新规格重新亮相,有关这个问题我后面会继续谈到。


35mm F1.8 G与传统50mm F1.8的对比



      我们还是把眼光放回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我一直觉得这支镜头与其说是接35 F2D的班还不如说是为了取代廉价的AF 50mm f1.8D痰盂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

       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让DX幅面有一个相对廉价的大光圈标头”,这一点和尼康当年推出AF 50mm f1.8D的定位相当接近。而AF 35 f2D则显然是一款定位于中端为实现“小广角”而推出的大光圈定焦头——尼康从来没有打算把这支镜头当作DX标头来设计。

       另外,不管怎么说,这支新镜在产品制造工艺和定价方面也更向低端靠拢。目前,AF 50 f1.8D的售价大概7-800元、AF 35 f2D的售价则要2300元左右,而新款的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实际市场定价也就是1300元多点。



      我手头正好有一支AF 50 f1.8D可以与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做对比(下图中左侧为老款的AF 50 f1.8D,右侧的为AF-S DX尼克尔35mm f/1.8G)。

      这两支镜头在高度方面差异不大但在直径方面则有明显差别。由于加入了宁静波动马达SWM,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镜身直径明显要比老头粗壮许多,但镜头滤镜口径倒是和老镜头一样,都是平易近人的52mm。这支镜头由于定位不高,因此还是工程塑料外壳,重量大约200克,还是属于比较轻便的类型。


       相对于一些老款的尼康标头,这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采用了比较复杂的6组8片结构,其中还有一篇非球面镜拥护改善光学性能。从下面这张照片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款不同画幅的“标头”在光圈叶片的安装方式上正好相反。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采用了7片圆形光圈,这也是各品牌新镜通用的配置,我们可以利用它获得更柔和圆融,更自然的虚化效果。


      在镜头卡口方面,两款镜头都采用了金属卡口,当然AF-S镜头在触点方面显得复杂一些,后组镜片似乎也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更大一些。我注意到相对老款镜头,这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在自动对焦时,手动对焦环并不会自动旋转。这个设计虽然很小,但实际上却是非常人性化的。



       我在使用AF 50 f1.8D的时候,由于镜头比较短,所以手指常常会不自觉的摸到手动对焦环。由于老镜头在自动对焦时手动对焦环会跟着一起转动,所以持机的手感就显得有些古怪。我常常要提醒自己AF时手指不要碰到手动对焦环以免损坏马达,而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当然,新镜头在对焦动作时候前组镜片不会转动——这也就不会对用户使用滤镜产生不良影响。

各光圈下的画质分析



      AF-S DX尼克尔35mm f/1.8G从制造工艺和设计方面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在包装盒里还能找到一个小小的遮光罩以及一个绒布镜头袋。两个东西虽小,但至少可以让用户感觉尼康的贴心。毕竟老镜头包装里就缺少镜头遮光罩这种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很有用(即可以遮光挡雨又可以小小亮骚)的配件,虽然自己买一个组装货也不算太贵,但毕竟还是原装的更好!



      很多网友特别关心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在不同光圈下的画质问题,所以我把这支镜头装在一台很普及的尼康D80机身上(并非图片里的D70s),然后上天台咔嚓。由于今天上海空气质量不是太好,所以在默认的标准模式下画面有些发灰。不过我们别把测试画面当摄影作品看就行。
      下面两张样张可以点击观看原图,分别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在F1.8最大光圈和F4光圈下的画面。

F1.8

F4

       我实际已经在D80的样张库里面放入了更多光圈下的样张,但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还是简单的做了一个截图来展现这支镜头在不同光圈下的画面素质。这几张截图分别来自于F1.8/F2.8/F4/F8/F13/F22六档光圈,截图位置分别是画面中心和左下角边缘部分。

中心
F1.8
F2.8
F4.0
F8.0
F 13
F 22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的画面,这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都展现了一个特性,那就是这支镜头在F2.8-F4时的画面品质最为优异。而该镜头在全开光圈F1.8下的画质也算不错,只要略微收缩一点光圈(F2-F2.2)画质就有很大提高而到达F2.8后效果就非常出色了。这支镜头在F13后,画面品质有一定的下降,而最小光圈F22时会有一定程度的曝光减少情况出现。不过我相信这档的光圈在实际拍摄中基本没有人会用到。

边缘
F1.8
F2.8
F4.0
F8.0
F 13
F 22

      结合实拍的经验以及官方的MTF图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支镜头的画质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大光圈时镜头中心和边缘的画质水平相当接近,这无疑非常符合我们对于一支标准镜头的期望。毫无疑问,这支带有SWM的AF-S镜头在价格提升不大的前提下无论是在对焦性能还是在实际画质方面都肯定会超过老款的AF 50 F1.8D,这一点实际早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我看了一下到目前为止各大网站(无论是IT还是摄影类)以及传统媒体朋友对这支镜头的画质评测几乎都是赞扬之声(除了有一些畸变,我等会用样张显示),也的确证明了这支价格并不高昂的DX标头在最关键的画质方面能够令人满意。

DX幅面下的实际拍摄样张



       接下来到了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实际拍摄段落,不过由于前面的简单测试我们实际对于这支镜头的画质已经充满了信心。本段落以及后面篇幅中的所有样张图片同样可以点击放大观看原图,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样张是使用尼康D80而不是D70s拍摄的。



       由上而下,这些图片都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拍摄,光圈则F10到F2不等,基本可以体现这支镜头的整体画质。第一第二张照片虽然都是在F10较小光圈下拍摄的,不过拍摄的物体距离差距很大。第一张样张用于表现风景的细节以及画面中心与边缘之间的画质差异。当然,在这种相对较适宜的光圈下我们并不会发现镜头中央边缘的成像差异,总体还是相当锐利的。

       而第二张画面的对焦距离相当近,几乎用足了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30mm最近对焦距离。虽然放大倍率不大,但是利用这支标头拍摄一些特写照片也是不错的。我相信画面中呈现出来的物体细节与良好质感一定会打动不少关心这支镜头表现的读者。




       作为一款略显老旧但依然风头不减的“常青”机身,尼康D80直到09年初依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尼康机身(甚至影响到了后续机D90的销售),而我也觉得这个档次的机身搭配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镜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尽管D40系列和D60看起来似乎更适合AF-S镜头,但我想愿意购买一款定焦镜头的人未必会是那些使用D40系列或D60的入门用户;当然了,用这款镜头的人应该也不太会是那些选择尼康D300等昂贵旗舰的高级发烧友(他们通常会选F1.4或者其他更贵的产品);所以,我觉得那些因为预算不很高而选择相对廉价,但又看重性能和表现力的D80的用户才是这款镜头的主要客户群。


       下面这张样张为F5.6光圈拍摄,此时镜头的锐度和解析力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作为一款标准镜头,我通常的评价就是“可近可远”,用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拍摄风景也好,局部的特写也好,人像也好还是花花草草也好,这种镜头的通用性实在是最佳的。我以前曾经在适马 30mm f1.4 HSM的评测中写过,如果从此就只能选用一支镜头拍摄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它。这一方面是因为好镜头带来的好画质,同样也因为标准镜头50mm焦距在取景构图方面的通用性。



       下面是几张运用较大的光圈(F2)拍摄的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样张。为了保证画质,在良好光线下拍摄时我还是略略的收缩了一点点光圈。很显然,对于这种小场面特写,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表现很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圆形光圈的应用,使得镜头的焦外显得非常自然。虽然这样的表现还无法动用诸如“油润”、“奶油一样化开”这种煽动性很强的字眼(那是要给神头们留着的),但一款定价仅仅千多元的镜头有这样的表现还是很让人心动。




       紫边问题。在强烈的明暗对比时我的确发现这支镜头有一些以红色为主的镜头色散,但程度非常轻微。而明亮的紫边却始终没有在我的样张拍摄中出现,或许是因为尼康D80的算法问题?总体而言,尽管没有ED镜片的加入,但是由于有了一片非球面镜,所以这款定位并不高的DX标头在紫边与色散控制方面做的要比我原先预想的好很多——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尼康的新镜头(也包括其他品牌新开发的镜头)在这个方面的提高的确是有目共睹。一些中端甚至是初级的新镜头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甚至要比一些当年的“牛头”、“神头”还要出色。




当DX镜头遇上了全画幅机身



      很有意思,我最早并没有在全画幅FX机身上使用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打算。但是刚拿到镜头那几天我手头除了一台D3外恰好没有其他可用的机身(还有台帮朋友收的二手D70s很快就出手了)。于是,我只能很尴尬的把DX镜头强行安装在FX全画幅的D3机身上,没有想到最后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那天,我本来打算利用D3的DX模式来拍摄刚刚到手的“神兽”(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结果我通过取景器观察发现在FX模式下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暗角。这个发现让我小小的诧异了一下,我还特地进菜单确认此时是FX模式还是DX模式,最后我得到了下面这张照片。
(插播广告,有关于神兽的故事,请大家点击这里。)



       我发现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即使装到FX全画幅机身上,镜头也并不会出现广角DX常见的黑色成像圈而只是四周有比较明显的暗角而已。当我把这个结果放到博客上后,很多网友对此表现出很强的兴趣,要求我在日光下、无限远对焦情况下拍摄FX下的成像圈情况。so,最终结果如下图。


      上图是一张不同光圈下成像圈情况的GIF动画。和我原来所说不一样的是,这支镜头实际是在F4光圈下成像圈最小(仅四角有暗角)而最大光圈F1.8下的暗角其实也不是太明显。

       这意味着什么呢?由于尼康D3/D3x/D700这几款全画幅相机都支持5:4的画幅模式,因此象AF-S DX尼克尔35mm f/1.8G这种原本只能在DX机身上使用的镜头,在FX全画幅机身上实际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这里有一张尼康D3相机搭配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在F4光圈下拍摄的样张原图。如果我们采用5:4画幅进行裁切,最终会得到一张在四角上略有暗角的照片(还可以开启暗角补偿呢),而此时画面的分辨率将远远高于DX幅面的500万像素。虽然画面边缘的品质肯定会比DX幅面上有明显下降,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并不会对我们的拍摄产生绝对的负面影响。

定焦镜与变焦机身:吴江路的混搭外拍



       为了证实这种DX镜头用在FX机身上的理论,我带着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和D3机身跑去吴江路拍摄夜景,最终发布了一篇相关博客
在这次拍摄中,我时而采用相机的FX全画幅模式,时而又切换到DX模式。所以,最终出来的影像一会是35mm小广角,一会又是52.5mm的标头视角,难怪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中打趣的说我这种做法是定焦镜+“变焦”机。


       夜景,尤其是大光圈下的夜景看来是最能掩饰画面上暗角的拍摄场景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画面中的确有一些暗角也往往会被昏暗的场景所掩盖掉。通常情况下,观众会特别关注画面中央明亮部分,而忽视边缘部分——所以即使真的有些可见的暗角以及画质下降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至少,如果我不告诉你这几张照片是采用DX镜头在FX画幅下拍摄,你也不会立即意识到画面的暗角问题吧。



       35mm的原始焦段,同样适用性很广泛,用来拍摄吴江路这种人流嘈杂,场景繁复的场景,出一些以纪实为主题的作品还是很合适的。淡淡的暗角效果,反而很好的烘托了画面的气氛,使观者的目光更向画面中央的主题聚焦。这种效果,其实也是目前一些主流的影像后期处理中的常见手法。


      下面这张照片同样是在FX幅面下拍摄,我们会发现AF-S DX尼克尔35mm f/1.8G这支镜头在FX画幅下,实际的边缘画质也并没有下降的太明显。不过,这张照片也显示出这支镜头有一定的桶型畸变(在DX幅面下同样如此)。如果想用这支镜头拍摄很正规的建筑照片,恐怕并不太合适。



      下面几张照片,体现的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应用在尼康D3的DX幅面上的表现:52.5mm焦段展现的视角、F1.8的最大光圈、7片的圆形光圈以及宁静的SWM马达,当然还有一个超强力的机身构成了这些看起来赏心悦目的画面。



       可以注意观察下面这张画面的焦外,事实上在D3的样张库里还有一张我使用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拍摄的,完全失焦的照片。那张照片或许能够更好的展现圆形光圈的焦外特性。



       这篇评测的最后一张样张,要送给家里可爱的宠物小猫“小刚度”。在搬了新家后,我一直没有找到一款合适的镜头与机身来给它拍特写。不是机身高感光度画质一般就是镜头光圈太小或者焦距不对,总之始终没有办法在夜间室内灯光环境下给小家伙拍下清晰的照片。终于,AF-S DX尼克尔35mm f/1.8G与D3的组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样张库里面,还有另外一些路边拍摄的小猫照片。想来如果是D700机身搭配这支不大的DX镜头,或许在外观上更搭调一些。




这是一款值得购买的好镜头



       正如我在开篇时所说,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并不是什么神头或者牛头,但它出现的意义的确超越了它本身。
      不用讳言,自从尼康D700和佳能无敌兔发布后,我一直觉得未来各大厂商肯定会把精力放到全画幅上,而DX或者APS-C将会逐渐放慢脚步。但是,尼康的这枚新镜头显然说明至少到目前为止尼康并没有放松对DX幅面的研发脚步。随着尼康D400谣言的愈演愈烈,我原先认为尼康D300或许会成为“最后一代DX旗舰”的设想会有所改变。显然,目前APS-C规格还没有遇到4/3规范的那种像素提升瓶颈,佳能EOS 500D的出现已经证明这个规范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至少可以把最高像素提升到1500万以上。


       但是,我还觉得在未来会形成这样一个格局,那就是对C,N,S为首的DSLR厂商会把各类专业与准专业产品全面采用全画幅感光元件,而DX(APS-C)元件则会被应用在入门DSLR或者至多到中端产品上。象D300(或者D400)这样既拥有非常强悍机身同时又选用DX(APS-C)幅面的机型还是会变得越来越少。


       有些说远了,还是回到AF-S DX尼克尔35mm f/1.8G上吧。

       毫无疑问,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是一支很值得购买的好镜头。它拥有轻便的外形,出色的画质,良好的性能指标以及平易近人的售价,我把这款镜头推荐给每一个拥有DX机身的尼康用户。只要不是预算太过紧张,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再考虑焦段过长且对焦速度显然无法与超声波马达相比的AF 50mm f1.8了;同样的,既然已经有了价廉物美的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我想除非是便宜的二手或对手动光圈环有特殊需求,否则AF 35 f2D也应该从你的选购名单中去除

       ——毕竟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体型更轻便、光圈更大、对焦更快速,而且价格更便宜。

[ 本帖最后由 在路上 于 2010-3-24 10:5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24 11:17:02 | 只看该作者
你在做广告吗????哈哈
3#
发表于 2010-3-24 13:37:49 | 只看该作者
估计能拿到广告费
4#
发表于 2010-3-24 15:48:09 | 只看该作者
平民镜头,值得关注。
5#
发表于 2010-9-18 14:40:1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