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大家没有用过或者从未知道什么是Rangefinder(连动测距相机),大家都多听过德国Leica这个品牌。在不少影友心目中,Leica除了是Rangefinder的代表,甚至也是一个品味、摄影态度的象征。上代M8推出三年之后,今代推出的M9终于走进全片幅年代,像素提升至1800万,成为全球最轻巧的一部全画幅数码相机。身价达HK$57,000的Leica M9究竟是否物有所值?今次就带大家揭开M9的“身价之谜”!
Rangefinder vs DSLR
在观看M9的测试之前,大家必须要知道Rangefinder跟DSLR在本质上的不同,现在先来一个简单的重温。连动测距相机(Rangefinder)曾经是世界相机的主流,跟单镜反光机不同,Rangefinder的观景器为旁轴取景器,取景器的影像并非镜头的真实影像,而是由一个独立的观景窗取景。 Rangefinder的旁轴取景器又透过镜头连动测距器与镜头的对焦系统连动,对焦不准时,取景器会出现两个主体影像,要转动镜头的对焦环直至对焦准确,这两个主体影像才会重叠。用家透过影像的重叠,便可确定相机对焦已经完成。 Rangefinder与SLR有截然不同的设计,两者可以作以下的比较︰
由于Rangefinder跟DSLR各有好处,本身就是两样不同的东西,不能直接比较。因此这个测试报告将会撇除这个差异,在摄影性能上主要以Rangefinder的角度及标准来评价M9,而不会以DSLR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例如说M9没有AF、取景有视差等)。不过,由于影像处理及数码部分跟机体form factor无关,因此在数码化的部分就可跟DSLR进行比较。
1800万像全片幅CCD
自2006年推出M8之后,经过2008年的小改版M8.2,M9终于都走进全片幅年代。相比起DSLR,由于Rangefinder的后组镜片与感光元件的距离(后对焦距离)较短,镜头出来的光线会以较斜的角度照射至感光元件的边缘,令画面边缘的吸光能力减低,造成相片出现四角失光现象,当转用全片幅时问题便会更为明显。
观景窗(右)及取景线照明窗(左),观景窗内的取景线要靠取景线照明窗提供光线才能显示,距离尺取景窗,为中央对焦部分提供影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odak为M9开发的这片全片幅CCD便采用了特别的设计,CCD边缘的微透镜会稍为移位,抵消了光线斜射的影响,再加上M9对应镜头而进行的数码化暗角消减功能,即使用上全开光圈拍摄,相片的暗角也是只十分之轻微。
数码相机类型 | | 旁轴 | 有效像素数 | 1800 万 | 最大像素数 | 1850 万 | 最高分辩率 | 5212×3472 | 传感器尺寸 | 23.9×35.8mm | 快门类型 | 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B门 | 曝光模式 | 程序自动曝光、手动曝光 | 曝光补偿 | ±3EV,每级1/3EV可调 | 曝光测光 | 多区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 白平衡调整 | 自动,手动,预设 | 图像尺寸 | 5212×3472
3840×2592
2592×1728
1728×1152
1280×846 | 液晶屏类型 | TFT LCD显示屏 | 液晶屏尺寸 | 2.500 英寸 | 液晶屏象素 | 23.000 万 | 存储卡类型 | SD卡/SDHC卡 | 尺寸 | 139×37×80 mm | 重量 | 585.0 g |
|
“飞”走摩尔纹滤镜
相信不少影友在购买镜头后,都会第一时间为镜头加上保护滤镜。但是无论滤镜的质素有多好,加上滤镜之后即是加了一片镜片,对成像的品质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影响。因此,拍摄日出、日落时除下滤镜是惯常的做法,一些发烧级的影友甚至不会为镜头加上滤镜。基于同一原因,Leica在设计上一代M8时也没有将惯常会使用的摩尔纹滤镜加在CCD上,而采用数码处理的方法来减少摩尔纹现象;至于IR/UV滤镜也只用0.5mm超薄款式,务求将Leica原厂M系列镜头的性能完全发挥。
不过这个“发烧”设计却令M8在拍摄黑色物件时出现偏红,最后Leica为M8的用家提供安装在镜头前的IR/UV滤镜以解决问题。今代M9的CCD一样没有摩尔纹滤镜,不过IR/UV滤镜就用回正常0.8mm厚度,用家终于都不用在镜头前另加IR/UV滤镜,用起上来感觉也「正常」一点。
取DNG格式较佳
除此以外,这片由Kodak开发的全片幅CCD更采用了低折射指数的微透镜以进一步提升画质,加上改良了的电路设计以及两枚影像处理器,即使像素由M8的1030万增加至1800万,相片的杂讯及动态范围反而比M8更有所改善。这种改良在杂讯处理方面特别明显,即使ISO 800的相片仍相当「可用」,不过以现今DLSR水平来说,这种杂讯控制水平当然算不上特别高明。另外拜特殊的CCD设计以及高质素的镜头所赐,M9所拍的相片色彩还原以及宽容度都有相当理想的表现,锐利感当然更是好得无话可说。虽然M9的自动白平衡比M8有所改善,不过亦好不过大部分的DSLR,所以选择以14-bit的DNG格式来储存是最明智方法,而且亦为后期调校提供更多空间。
M9支援大部分M接环镜头,接环上设有6-bit编码阅读器。由于底盖可以更换,机身编号于是刻在热靴上。
M9的取景窗 全机只有一个USB接口
设计出色,性能安全稳妥
说到M9的机械结构部分,相信没有太多用家会对Leica的工艺有所怀疑。机身以镁合金制造,为机内结构提供最佳的保护;顶部及底部面板以整块黄铜制造,配以坚固的锁上装置,即使将相机摔在地上,相机最多坏掉,里面的SD卡也不会跌出来,令拍摄好的照片不至于全部毁掉。这种设计源于菲林年代,因为菲林一旦意外弹出「走光」,未冲晒的相片便会泡汤。现在使用SD卡已不用担心「走光」、轻微碰撞等问题,不过M9的坚固设计仍然令用家感到用得安心,即使相机遭大货车辗过,相信相片仍能保得住。
设置 ISO更方便
M9的外观跟M8分别不大,尺寸亦是几乎一样,不过使用了全片幅感光元件后,令M9成为了现时最细小的全片幅数码相机。细心留意M9的外观,大家亦可发现M9跟M8/M8.2的分别。最明显是机顶的快门转盘少了1/8000秒的选项,增加了8秒的慢快门选择,拍摄夜景更加方便。此外,M9亦终于都加上了ISO专用按钮,用家只要按着ISO掣同时按左右掣便可选择ISO值。机背一样是一个普通的2.5吋230,000像素LCD,亮度比M8有明显改善。在M8.2时曾一度用上昂贵的蓝宝石作为LCD的防刮花保护面,不过为了减低成本,今次M9就用回玻璃面板。
外观更简洁
以往M8机顶上设有一个小小的资料显示屏,用以显示相片剩余数目及电池状态,到了今代就索性删掉。虽然这可令机身更加简洁,不过以后要看相片数目、电池、ISO、白平衡等资料就得按Info按钮,在机背LCD上查看,对于用惯普通数码相机的人来说十分不便。从这点可以看见Leica的两难,假如在M9身上加上几个转盘、大量快捷键的话,虽然可以加强操控,不过就会令M机失去原来的神髓。不过买得M9的用家,连手动对焦都不会嫌麻烦,操控上的一点不便相信示不会影响M9的吸引力。
快门转盘设有自动快门选项,快门按钮可使用机械式快门线。
2.5吋230,000像素LCD。
设有机背转盘及方向掣 新加入ISO专用按钮
底部面板以整块黄铜制造。
要取出电池及SD卡就要打开整个底盖。
三段式快门按键
在M9身上,大家可以见到不少很有心思的设计。用普通的数码相机,大家都习惯半按快门来对焦及测光,不过M9的快门键长有三个阶段,轻轻一点会先启动测光,按深一点就能锁定曝光,全按的话便开启快门拍摄。考虑到这种长键程的快门可能会令慢快门拍摄时较容易手震,因此M9特别新增了Soft Shutter一项,轻轻半按快门已可拍摄,令相机更加敏感。在快门释放模式中还提供了Discreet宁静模式一项,使用这个模式时,使用者在按下快门拍摄后,只要不放手便不会进行快门帘拉回起始位置的动作(re-cock,当中会听到明显的马达声),用家可以走到远离主体的位置或者将相机收好才放手,对于街头抓拍、演讲等题材十分有用。
在曝光模式方面,M9虽然没有P模式及快门先决模式,只提供光圈先决及全手动曝光,不过只要大家将profile设定至Snapshot,便可以选用自动感光度功能。大家可以直接选用心目中的光圈及快门值,相机会根据测光而以适当的ISO值来配合,十分之方便。
以往M8要跟原厂镜头“相认”,就得使用设有6-bit编码的原厂镜头。今次M9同样支援这个6-bit编码镜头识别设计,令镜头的资料可以被写入相片EXIF,同时更可令相机为个别镜头进行不同的优化(如减少暗角)。除此之外,M9更设有手动选择镜头功能,即使镜头没有加上编码,亦可以进行识别及优化。
新增soft shutter功能,半按快门便可拍摄。
支援4个用家profile,使用Snapshot profile后可选用自动感光度。
使用自动感光度及自动快门时,可以设定最慢的快门速度。
除了可以6-bit编码自动识别镜头外,亦可手动输入没有编码的镜头。
电池状态以及记忆卡余量就靠这个图表显示。 支援ISO 160至ISO 2500,并可伸展至ISO 80
不设自动除尘功能。
影像调控的设定相当有限。
支援最多7张曝光包围。
可将机背转盘设定至曝光补偿转盘。
测试白平衡(室内光管) 自动
预设
手动
GretagMabeth测试图RGB原色
ISO感光度测试 ISO 80 与 ISO 200
ISO 400 与 ISO 800
ISO 1600 与 ISO 3200
总结
要用性价比来评价Leica M9可能不大适合,因为如果阁下要选择一部最好的数码Rangefinder,M9是唯一的选择。套用地产商的解释,M9可说「罕有得像艺术品」,加上品牌价值,对花得起钱的影友来说价钱再贵亦值得投资。在供应及选择如此缺乏的情况下,M9的价售虽然不便宜,但仍然好像豪宅般不愁销路。如果阁下不喜欢使用Rangefinder的话,不用说HK$57,000,就算HK$5,700亦会嫌贵。总括而言,Leica M9可说是今代的经典机种,如果在数码处理及操作方面可以再改良一点的话,相信不难令数码Rangerfinder进一步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