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8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怦然心动——试用Distagon 2/35 ZE镜头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11-1 09:1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把EF 50毫米F1.4出了,无非是嫌它F2.8以上的大光圈成像较软,对焦马达不甚结实……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折腾器材的思想在作怪。
中焦的定焦头不是老用得上,但没有一支也挺别扭。换什么好呢?让人颇费思量。我一直在用APS画幅的佳能相机,标头就显得长了一点,于是我把目标定在了35毫米的定焦上。
在佳能的产品中,35毫米F1.4太贵,而且继14毫米F2.8和24毫米F1.4之后估计很快会换代,现在买太冤。而35毫米F2是90年问世的,我对这个20岁高龄的老爷爷实在提不起兴趣。我试过图丽的35微,对它的印象极好,遗憾的是它和适马的30毫米F1.4一样,只适用于APS相机,而我早晚会买全幅单反……
为难之中,我参加了佳友举办的大觉寺外拍活动,试用了蔡司Planar 1.4/50 ZE。虽然只拍摄了廖廖几张,但它沉郁的色彩和养眼的焦外已让我惊艳(以下试镜照均有EXIF信息),一下将我的目光引向蔡司。
图1:Planar 1.4/50的JPEG直出照片,除缩小外未做任何处理。
回家一查,蔡司专为佳能生产的ZE口镜头还有一支Distagon 2/35,而且价格是6700多块钱,完全能够接受。我急忙通过佳友借到了这支镜头,先试试,看它能不能让我动心。

关于外形:
拿到手一看,这支镜头可不像1.4/50 ZE那么小巧,粗细差不多但要长3厘米左右,而且对焦时镜身还会伸长0.5厘米。
图3:对焦时镜身会稍稍伸长。
它的重量也超出了我的想像,拿在手里就像一个秤砣。查了一下,它有530克,而佳能的35毫米F2仅有210克,尼康的35毫米F2仅有205克。
它之所以这么重,除了复杂的反望远设计使用了更多的镜片,主要原因还在于采用了全金属结构,不但镜筒是金属的,连遮光罩和对焦环都是金属的。我想仅此一点,那些有着“金属癖”的烧友们就会对它垂涎欲滴。
提到遮光罩我要由衷赞叹一下。它的遮光罩小巧而份量十足,不管是正扣还是反扣,看起来都和镜身浑然一体,一点也不突兀和碍事。
如果配合APS相机,蔡司建议用户换用Planar 1.4/50的更大一些的遮光罩,这样能获得更好的遮光效果。
图4:正扣和反扣的遮光罩。
不过它金属镜身表面的涂层太过光滑,摸几下就会留下一堆指印,害得我拍产品照时得擦个不停。另外金属不像塑料那样具有弹性,遇到磕碰时容易产生掉漆和凹痕,尤其是在边角和对焦环上的细纹上。我见到的好几支蔡司镜头上都有此类伤痕。
图5:镜头前端。
图6:镜头后端。


关于手动对焦:
ZE口的蔡司头内置有芯片、电控光圈和电子触点,可以完成自动测光和自动曝光,并向机身传递焦距和光圈等信息。由于能自动全开光圈测光和收小光圈曝光,比利用转接环使用蔡司老头要方便许多。
不过ZE镜头依然没有内置对焦马达,你只能手动进行对焦。许多像我这种近10年内才开始认真学习摄影的人,对此都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这也是阻止蔡司镜头普及化的主要原因。
但在使用了2/35 ZE几天之后,我发现手动对焦并不难接受。
首先,使用ZE镜头相机依然会有合焦提示,只要半按快门然后转动对焦环,合焦时你选用的对焦点就会在取景器中点亮,同时相机会发出“滴”的一声。过程和自动对焦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只是需要你转转对焦环。当用惯了这支镜头后,一看取景器你就会知道应向哪个方向转动对焦环,手动对焦也就变得很简单,而且合焦的准确性极高。
其次,这支镜头的镜身上详细地标示着对焦距离和景深标尺,使你在很多时候都能借助超焦距的技巧,不用对焦就能完成拍摄。
比如进行如下设置,这时使用F16的光圈,从1米到无穷远都能清晰成像,最适合进行风景拍摄。
图7:拍摄风景时的超距离设置。
图8:利用超距离拍摄的照片。
而这样设置,用F8能实现1.2米至3米内的清晰成像,使你不用对焦即能进行纪实风格的拍摄,轻松完成抓拍甚至是盲拍。
图9:进行纪实摄影时可这样设置。
图10:这种设置完成的抓拍。
图11:这种设置完成的盲拍。
图12:盲拍2。
另外,2/35 ZE的对焦行程长达115度,很利于进行精细的对焦。而对焦环的手感又超级顺滑,这样当你掌握了一定的手动对焦技巧后,手动对焦就不会再是烦恼,而会成为一种享受。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9:16: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成像:
为摸清这支镜头的脾气,我实拍了如下场景。拍摄时使用了三脚架、反预加定时自拍、最佳JPEG格式、标准照片风格和液晶屏取景对焦,未用任何滤镜,并尽量保证镜头光轴与所拍立面垂直。每种设置拍摄两张照片,选用表现更好的那一张。未做后期处理。
图13:成像测试照全图。
图14:测试照原大截图。
我的感受是:
全开光圈时的成像超出了预期,完全可用。这支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2,比不上那些F1.4的镜头。但看到F2时的这种水准,说真的我已经不太向往光圈更大的镜头了。
反差也很不错,让画面具有了很好的明锐度,尤其是在不受衍射干扰的大光圈时。
边角的表现不及中央,但差距不大。不过收小光圈后边角处反而会出现横向色散,PHOTOZONE网站在测试ZF口的该头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在光圈较大时,这支镜头存在着明显的纵向色散,将光圈收小两挡可将其基本消除。这是大光圈镜头,哪怕是顶级镜头都很难修正的一个问题,像佳能的35毫米F1.4和50毫米F1.2都是这样。
图15:纵向色散实测全图。
图16:纵向色散原大截图。
在实际拍摄中,这支镜头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成像水准。比如这张全开光圈的人像,就很好地将焦点处的锐利(人眼)、适当的反差(人脸)和细腻的层次(手指)结合在了一起。
图17:成像实拍表现。
当然,镜头的表现不止于分辨率和反差,尤其是蔡司的镜头。让我们继续感受。


关于色彩:
人们总是在说蔡司、徕卡的镜头具有独特的色彩,这次我算是领教了。
2/35 ZE的色彩可以用“浓妆淡抹总相宜”来形容。面对颜色丰富的场景时,它的表现浓郁而含蓄,不会让人感到夸张和轻浮。而且颜色的饱满完全不是以丢失色彩的层次为代价的。
图18:浓郁而内敛的颜色。
图19:色彩饱满又不失细腻层次。
面对颜色简单的场景时,它又能转而表现出一种清净和雅致,让人感受到一份别样的淡然。
图20:清净而雅致色彩。
图21:面对单调的颜色。
在电脑中调出它的照片时,我总能感受到蔡司对于颜色的准确把握,我往往不需再加调整,就能得到恰到好处的画面色彩。
对于佳能相机,在照片风格上使用“标准”就最好,不需要调用“人像”、“风景”等其它选项,真是让人叫绝。
我曾试图找到这种特点的成因,但最终没有成功。它的照片似乎并不固定于某种颜色倾向,你不能简单地将它归结为偏黄、偏青或是偏品。看来蔡司镜头的功力确实有点深不可测。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9:17: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气氛感:
当把上述的成像、色彩特点和景物的虚实感结合在一起时,Distagon 2/35在刻画现场的氛围方面就体现出了一种从容而又丝丝入扣的造诣。而且越是在弱光环境下,它的表现就越迷人。
可以说,这是这支镜头最让我感动的地方。随着拍摄的深入,从前对于鲜艳而锐利画面的喜爱渐渐离我而去。我不敢说自己的境界得到了提高,至少这支镜头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对于摄影的认知和追求。
图26:氛围的刻画。
图27:氛围的刻画。
图28:氛围的刻画。
关于眩光和T*:
T*是蔡司的另一个传奇,厂家宣称它的作用主要是抗反射和眩光。我将它直面太阳,光圈全开时存在少量的光雾,光圈很小时出现了明显的光斑,表现差强人意。
图29:眩光测试照。
当然这种测试很极端,日常面对强光拍摄时的状况要好得多。另外在拍摄夜景时,强光源周围出现的杂光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图30:日常拍摄的表现。
图31:夜景的表现。
我想T*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左右照片的色彩,毕竟多层镀膜的功效就在于应对不同波长与颜色的光线。
暗角及畸变:
我一向不讨厌暗角,认为它是渲染照片气氛的要素之一。而现在的相机和软件都能轻易将之除去。畸变也一样,35毫米定焦镜头的畸变本来就不会明显,许多软件同样能将它修正。所以它们不试也罢。

最后的结果:

感谢蔡司推出单反相机镜头,让各家的用户都能方便地使用它们,而不必像从前那样依赖转换环,带来使用上的麻烦和打板等诸多问题。
关于此类镜头的身世,网上莫衷一是。我查来查去,认为还是维基百科的说法最为靠谱:蔡司将技术授权给第三方公司制造……多是向日本的代工商提供光学和机械的设计在当地生产,并安装上日本设计的电子模块和相机卡口。
其实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具体到2/35 ZE,我认为它真的是一支好头。
它有着出色的像质和均衡性,即使是在光圈全开时。
它的色彩和焦外独特而迷人。
它具有超强的弱光和气氛表现力。
它的设计、用料和制作十分精良,不拍照时也能供你把玩。
用在APS和全幅相机上焦距都很合适。
价格比别家的顶级35毫米镜头便宜一大截,性价比超高。
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反正我完全被它打动了,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它据为己有。

后记:我可不是在这里瞎编软文,我LP已经把钱都给我了,就等着Distagon 2/35 ZE到货了。
4#
发表于 2010-11-1 09:29:18 | 只看该作者
介绍的很详细,了解了,感谢。
5#
发表于 2010-11-1 10:53: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介绍,关键是要有钱。呵呵
6#
发表于 2010-11-5 09:06:18 | 只看该作者
谢楼主精彩的介绍,对器材多了些了解了!
7#
发表于 2010-11-12 08:49:05 | 只看该作者
谢楼主精彩的介绍,令人心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