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终于将7D拿到手了,我结合实拍好好地体验了一番它的新功能,弄清了自己和大家心中留下的疑团。下面就让我们来测试7D新功能在实战中的真实功效。
1. 7D的高感表现如何?
1800万像素突破了APS画幅相机的记录,但像素密度的增加会降低图像的信噪比,带来更多的画面噪点。因此7D高感光度照片的表现如何,就成为了我和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拿到7D后,我首先对此进行了实测。
我用多种感光度拍摄了这个场景,然后对绿框中的亮部和暗部进行原大载图,列表进行对比。
图1:感光度测试所拍场景。 图2:7D多级ISO的画面对比。 从上图看,ISO 800与ISO 100的画面接近,细节和色彩都保持得不错。从ISO 1600到ISO 3200,噪点开始增多,明暗反差也开始下降,亮部黑色区域中的白点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好在主要是亮度噪点,对色彩的干扰不是特别大。ISO 6400超出了7D自动感光度的范围(ISO 100~3200,厂家自认画质可接受的范围),画质劣化的幅度变得很大,尤其是在暗部。我认为这时图像的可用性已经大受影响。至于扩展之后的ISO 12800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在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下面还有一张开关降噪功能后的对比图,也供大家参考。
图3:开关降噪对画面的影响。 我手头还有一部佳能的450D,拿来做了一下对比。两机画面的亮度稍有差别,但曝光参数是一样的,均开了降噪。在ISO 1600时(450D的最高感光度),7D的噪点还是要略少一些。看来7D传感器的设计确实如宣传所说是有改良的,7D比450D多了400万像素,但高感的表现不但没有下降,还略有提升。
图4:7D与450D的高感对比。 遗憾的是我没有尼康的D300s,不能进行同档机型的对决。作为弥补,我从实用的角度探讨了7D的高感表现。大家拍照,最多的用途是放到网上分享,这时7D ISO 100和3200的照片分别很小。请看下面长边是常规的800像素的缩图对比(ISO 3200的略调了亮度和锐度)。
图5:ISO 100的缩图。 图6:ISO 3200的缩图。 我们还会把照片冲印出来欣赏。为此我将这两种感光度的照片打印到了A4大小。结果和网络用图一样,除了暗部稍有噪点和颜色略显灰暗外,差距也很小(至少我的家用激打所出的照片是这样)。看来对于以上最常见的两种用途,7D的ISO 3200是完全可用的,效果还很好。
图7:将照片打印出来进行对比。
我还特意去拍摄了城市夜景,在7D的自动感光度内,我不但能手拍相机完成拍摄,还有余地利用光圈来控制一下景深。而且高感照片的色彩能细腻地还原现场的氛围,细节也能有所保留。
虽然比不上那些能将黑夜拍成白昼的高感强机,我认为7D的高感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基本能满足日常弱光环境的拍摄需要。这样,除非是要施加特殊的表现手法,你在夜晚拍摄也无需动用三脚架和闪光灯了。
图8:手持拍摄的弱光照片之一。 图9:手持拍摄的弱光照片之二。 图10:手持拍摄的弱光照片之三。 2. 7D的对焦系统仅是比50D多了几个对焦点吗?其实用效果如何?
7D发布之后,不少网友认为7D的对焦系统只是比50D的多的10个对焦点,是换汤不换药。从表面上看,在对焦点的结构、灵敏度及对镜头最大光圈的要求上,7D和50D是一样的。但在对焦系统中隐含的对焦算法上,两者可是大相径庭。按佳能的话说,7D采用了“新的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算法”,“对运动物体进行追踪的自动对焦得到了大幅进化”。
大家不要小看自动对焦系统的算法。许多别家相机的对焦系统看起来结构也很强大、灵敏度也不低,但实际效果就是比不上佳能和尼康的相机,以至于被广大的专业人士遗弃,很大原因就是在对焦算法上存在差距。
在50D上,各对焦点都是单兵作战。除了选择使用那个对焦点,是采用“单次AF”还是“人工智能伺服AF”外,你不能对对焦进行更多的控制。说实话,50D的自动对焦系统除了单个对焦点的结构更为强大外,与佳能的入门相机相比并没有更多的先进之处。
而在7D上,对焦系统可以进行集团作战。除了使用一个对焦点,你还可以利用“区域对焦”和“对焦点扩展”方式,同时调用多个对焦点来追踪拍摄对象。你不但可以选择是采用“单次AF”还是“人工智能伺服AF”,还可以设定追踪对焦的灵敏度,设定追踪对焦、连拍速度与快门释放的优先权,决定是否忽视出现在主体前的障碍物,永定对焦点是否与横竖拍链接等。看看下面的功能,在50D上你可找不到它们。
图11:提供区域对焦。 图12:提供对焦点扩展。 图13:设置追踪对焦的灵敏度。 图14:追踪对焦时的优先权。 图15:是否忽视障碍物的设置。 如果使用过佳能的1系或是尼康以1位数命名的相机,你就会知道这些功能通常都是出现在顶级专业相机上的。所以说,7D的对焦系统与50D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它们有着级别上差距。如果说50D的对焦系统与佳能的入门机型差距不大,那么7D的对焦系统可以说是更接近于佳能的顶级相机。
7D的对焦系统在实拍时表现如何?
我特意打开8张/秒的高速连拍,追拍了一些运动物体。结果无论是面对活蹦乱跳的小孩,还是四处乱窜的小狗,一但合焦,7D就能咬住移动的主体,连续拍摄数十张照片都不脱焦。大家可以参见这组奔跑小孩的照片。原照张张都很清晰。我还做了一个画面较大的GIF动画,可惜佳友不能上传这种图像。
我以前拍摄活动的物体,习惯于对主体不断对焦,在出现合适的镜头时再按下快门。现在使用7D,我可以随便对着主体连续狂拍,在得到的几十张照片里总能挑出几张精彩的。过程十分轻松,成功率还特别高。
许多人认为7D只是一个“打鸟”机。我认为不仅如此,面对可爱的小孩、活泼的宠物或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亲友,7D也能让我们轻松获得更多的精彩瞬间。说实话,感受了7D之后,我已经爱上了高速追拍。
图17:连续追拍的瞬间之一。 图18:连续追拍的瞬间之二。 图19:连续追拍的瞬间之三。 在使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追拍时如果主体较小,既使焦点对准了主体,照片有时也会脱焦。比如下图。我在使用尼康的D3X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看时这时需要调整镜头的焦距或是拍摄距离。
图20:主体较小时会脱焦。 另外在追拍过程中,如果出现较多或较大的干扰物也会导致失焦,像下图的水花就造成了这种情况。这时换用佳能最新的1D4,不知情况能否有所改善。
图21:干扰造成失焦。 3. 定点对焦是什么意思,好用吗?
定点对焦是7D和1D4上新增的功能,对此我十分好奇,于是进行了一番研究。
图22:除单点对焦,7D还提供了定点对焦。 我们知道,单反对焦模块中的对焦敏感条并不完全处于对焦点之内,有时你会发现对焦点仅是贴近主体,相机就能合焦。这也是造成相机跑焦的原因之一。
而定点对焦就是缩短对焦敏感条的长度,让它尽量位于对焦点之内,以便提高对焦的精度。下面是1D4定点对焦的示意图,7D的类似,供大家参考:
图23:定点对焦工作原理。 在实拍中,定点对焦确实能发挥作用。比如对于这个场景,当焦点对着很小的针鼻时,定点对焦就能准确合焦。而使用普通的单点对焦,由于主体太小,背景又存在丰富的细节和反差。焦点很容易就会跑到背景上去。
图24:定点对焦能锁定主体。 图25:单点对焦造成了对焦错误。 不过使用定点对焦时,合焦会变得比较迟疑,看来它不适用于捕捉运动的物体。
4. 新加的无线引闪功能好用吗?
7D的问世,使佳能相机终于具有了用内闪同步触发外闪的功能,在试用中,这一功能能精准地同步引闪佳能的独立闪光灯。在下图中,当快门开启的瞬间,我们能看到外闪被同步触发了。利用这个功能和放在主体后面的外闪,我拍下了这张琉璃项坠的照片。
图26:外闪与快门同步开启。 图27:利用引闪拍摄的照片。 7D最多能控制3个外闪,或是内闪加2个外闪。在E-TTL2方式下,它能在8:1~1:8之间控制闪光灯之间的光比,或是在正负3EV之间控制各灯的闪光暴光补偿。在手动方式下,它能在1/128~1/1之间调整闪灯的输出功率。除了闪光包围曝光、高速同步和频闪等,7D的引闪控制能力与独立的外闪、引闪器差不多,可以说功能还是很强大的。
图28:可大幅控制外闪的光比。 图29:可大幅控制外闪的功率。 5. 点测光能与对焦点连动吗?
佳能宣传7D时,总是强调新的63区双层测光系统能与每个对焦点对应,测光能充分考虑到对焦点的选用。这让我不由得浮想联翩:佳能会不会把点测与对焦点连动这一功能下放到1系以下的机型中呢?答案是冷酷的:7D的说明书明确指出点测光只针对取景器的中央,我实测的结果也是这样。对于这个场景,将对焦点移到亮处的浅色区域,或是暗处的深色区域,获得的测光读数毫无变化。
不过使用评价测光时,测光倒是会与对焦点连动。
图30:改变对焦点对于点测的结果没有影响。 6. 新增的水平仪好用吗?
继尼康之后,佳能从7D开始也为相机内置电子水平仪了。而且水平仪的功能更强,除了歪斜,还能感知相机的俯仰角度。通过实用,我发现这一功能还算好用。不过当镜头完全向下来拍摄微距、静物、产品照或是进行翻拍时,水平仪就失效了,其指针会乱转一气。这时还是传统的气泡水平仪管用。
图31:俯拍时水平仪会失效。 图32:相机俯拍时的水平仪状态。 7. 新型的屏幕确实能提高显示效果吗?
7D采用了佳能新开发的“清晰显示液晶监视器2代”,据称用弹性光学材料填充了液晶屏内的空气层,能大大降低屏幕的反光,提高显示效果。请参见下图。
图33:新型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我特意将相机和三脚架做了如下布置,用固定的角度拍摄了阳光下的7D和450D屏幕。结果7D液晶屏的反光确实较低,让人能更清楚地看清显示的内容。看来佳能没有吹牛。
图34:固定机位和角度来检测屏幕效果。 图35:7D屏幕的反光确实较少。 8.拍摄短片时7D能自动对焦吗?
经过试用我发现:在拍摄短片时,按7D的AF-ON键(快门键不管用)可以进行自动对焦。但这时只能使用实时和人脸模式,对焦速度很慢,而且会导致短暂的失焦和曝光变化,因此AF基本没有实用性。
另外,即便将相机设为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相机也不能自动追焦。
不过也有好消息:在手动方式下,拍摄短片能调用各级感光度,大大加强了弱光拍摄性能。在拍摄短片时,随时可以按下快门,拍摄高分辨率的静止图像。
图36:高感弱光短片的截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