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7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长焦通吃 适马50-500mm防抖头全国首测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4-5 12: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你没有深刻理解“不厌其烦”这个词的含义,请去看看适马公司的产品线。
利用同一块X3传感器和机身,他们造出了DP1、DP1S、DP1X 、DP2和DP2S五款相机。

      对于长焦端达到500毫米的变焦镜头,他们在已有50-500毫米F4-6.3、150-500毫米F5-6.3 OS、170-500毫米F5-6.3和200-500毫米F2.8的情况下,最新又推出了一支50-500毫米F4.5-6.3 OS。

图1:本文的主角。
      新老两支50-500毫米镜头在规格和外观上都十分相似,刚开始时我就把它们弄混了。
      其实在这里“不厌其烦”并不是个贬义词,它说明适马的产品线极其丰富,给用户们留下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但这可苦了我了,每次试用适马的产品,我都得仔细查对资料才能弄清楚相似产品之间的区别。
      比如本文主角,虽然表面看起来和原先的镜头很相似,但内部的区别还是不小的。除了短焦端的光圈小了1/3挡,增加了OS防抖装置外,镜片的结构也有改动。因而它们的光学表现也不尽相同。
      在最近对焦距离上,新镜从老镜的1米减为了半米,最大成像倍率也从1︰5.2增大到了1︰3.1,进步巨大。
图2:新老镜头的光学结构对比。
图3:新老镜头的MTF曲线对比。

外观和操控:
      本文主角的直径是104.4毫米,长度是218毫米,收到最短时并不比70-200毫米F2.8这类的镜头大多少。不过它的重量达到了1970克,拿在手里极为沉重,因此为它加装防抖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外拍时带上一支独脚架也是一个好主意,不然回家时你的胳膊一定会发酸。
      它对焦环的行程约为130度。自动对焦时十分迅速和安静。手动对焦时的手感很顺滑,还支持全时手动功能。看来它使用的一定是高级的超声波马达。
对焦环位于镜身的前部而变焦环位于后部,与一般的镜头相反。这是因为它的前部镜片太过硕大和沉重,适马的工程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后对焦结构,让镜头的马达只用推拉相对小巧的后组镜片即可完成对焦,对焦时镜头的前端还不会旋转和伸缩。
图4:滤镜口径达到96毫米的镜头前端。
图5:小巧得多的后端镜片。
      它变焦环的行程接近120度,转动还算平滑,但手感就十分沉重和费力,要在手持拍摄中快速完成变焦,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再次体现出了超长焦变焦镜头的份量。变焦时镜筒前部会伸长87毫米左右,加上大型的遮光罩,总长能达到380毫米左右,终于有了一点“大炮”的气势。
图6:超长焦镜头的气势。
      变焦时,焦距与最大光圈的连动关系如下:50毫米时F4.5,55毫米起变为F5,110毫米起变为5.6,240毫米起变为6.3。
      它的镜身上共有3个开关,分别是对焦方式、防抖设置和镜筒锁。其实不锁上镜筒,竖立时沉重的镜筒前部也不会轻易自行滑动。不光结构紧密,本文主角的做工也很扎实。
图7:镜身上所有开关。
      看上去和用起来,它给人的感觉都很高级,和适马近期推出的顶级镜头24-70毫米F2.8和50毫米F1.4等很相似。不过近来适马很吝惜,本文主角和之前问世的120-400毫米F4.5-5.6 OS、150-500毫米F5-6.3 OS做工和成像都很不错,但都没有获得“EX”的称号。因此,本文主角和之前的50-500毫米F4-6.3 EX相比,镜身上就缺少了一道金圈。

视角:
      本文主角的变焦倍数达到了10倍。其它大变焦镜头都是从广角到长焦,而它则是从中焦到超长焦。虽然没有广角段,但突出的超长焦距使它成为了一支别有用途的另类大变焦镜头。
      比如在颐和园,你可以利用不同的长焦距对场景进行任意裁切,获得多种长焦风景照片。
图8:50毫米的视角。
图9:332毫米的视角。
图10:500毫米的视角。
      除了将远处的主体拉近到眼前,它还能提供强烈的空间压缩效果。利用这种特性,你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并和近处的物体叠加在一起,获得一种独特的透视效果。
图11:强烈的空间压缩感。
图12:独特的透视效果。
成像:
      成像照的拍摄使用了三脚架、反预加定时自拍、最佳JPEG格式和标准照片风格,未用任何滤镜,并尽量保证镜头光轴与所拍立面的垂直。每种设置拍摄两张照片,选用表现更好的那一张。未做后期处理。
图13:50毫米测试照全图。
图14:50毫米原大截图对比。
      短焦端的中央部分表现很好,光圈全开时的分辨率很接近最佳光圈,反差也是各光圈中最大的。边角部分也很接近中央部分,但有较明显的横向色散。
图15:500毫米测试照全图。
图16:500毫米原大截图对比。
     长焦端中央部分的表现很出色,反差与分辨率都以F11时为佳,光圈全开时也能接受。边角部分与短焦端相比有所不如,成像较松散,始终存在青色和紫色的色散。
畸变:

图17:50毫米畸变表现。
图18:500毫米畸变表现。
      这方面表现很不错。50毫米时,画面边沿的直线存在轻微的桶形失真。500毫米时有可见的枕变,但不算严重。

暗角:


图19:50毫米暗角表现。
     50毫米端的暗角淡而大,让画面看起来整体偏暗。收小一挡光圈后暗角消失。

图20:500毫米暗角表现。
     500毫米时暗角较重,同样面积很大。得收小两挡光圈才能将暗角消除。

眩光:

图21:眩光表现。
     表现不错。首先,没有扎眼的大光斑。其次,虽然强光源周围出现了“光雾”,但面积不大,没有对画面的反差造成明显的影响。

防抖:
     上次试用适马的150-500毫米镜头时,我抱怨过它防抖装置的反应稍慢。一年半过去了,适马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现在半按快门,在合焦提示音响起的同时,取景器中的画面就已稳定下来,基本让人感觉不到延迟。

     在防抖装置起动和停止的一瞬间,镜身中会传出“咔”的一声,取景器中的画面也会晃一下。

     镜身上的防抖开关有三挡:关闭、方式1和方式2。方式1时对各个方向的抖动进行补偿,方式2时只对上下的抖动进行补偿,便于用户追拍平移的主体。

     经实测,它的防抖效果很出色。

     我不倚靠任何物体站好并手持相机,开启防抖功能,逐级减慢安全快门速度进行拍摄,每次拍摄5张照片。由于使用的是APS单反,安全快门速度采用了等效焦距的倒数。

     结果使用安全快门速度时,照片全部清晰;减慢1挡快门速度时,照片全部清晰;减慢2挡快门速度时,4张照片清晰,1张稍模糊;减慢3挡快门速度时,4张照片清晰,1张稍模糊;减慢4挡快门速度时,2张照片清晰,2张稍模糊,1张花掉。

     适马宣称本文主角的防抖装置能降低4挡安全快门速度。我认为即使再多降低一两挡快门速度,也有不小的机会能拍出清晰度完全能让人接受的照片。

图22:防抖实际效果。
我们的观点:
      对于一支焦距达到500毫米的变焦镜头,本文主角的成像我完全能接受。它完全好于我用过的一些年头较长的同类产品,甚至是不少焦距只到300毫米的变焦镜头。

      论成像它肯定不能与那些超长焦的定焦大炮们相比,但它的机动性也是大炮们无法具备的。它还有一手绝活:最近对焦距离0.5米,最大成像倍率1︰3.1。远了可以拍摄飞鸟水禽,近了可以拍摄花草昆虫,绝对是生态摄影的全能工具。

     它的一个短处是长焦端的光圈较小,有时不能保证足够快的快门速度。好在现在单反数字相机的感光度越来越高、噪点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已不是那么突出了。

      那在适马的50-500毫米F4.5-6.3和150-500毫米F5-6.3之间如何选择呢?

      经过使用我认为它们的成像、做工和光圈很接近,体积和重量的差别也不大。但本文主角的焦距范围更广,防抖性能也稍为占优。这样,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2#
发表于 2010-7-17 10:36:29 | 只看该作者
经过使用我认为它们的成像、做工和光圈很接近,体积和重量的差别也不大。但本文主角的焦距范围更广,防抖性能也稍为占优。
大变焦,拍摄题材可以更广,不错的镜头。
3#
发表于 2010-7-20 01:23:0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对焦距离0.5米,最大成像倍率1︰3.1。远了可以拍摄飞鸟水禽,近了可以拍摄花草昆虫,绝对是生态摄影的全能工具。
方便实用的镜头,不错的选择。
4#
发表于 2010-7-27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生态摄影的全能工具,方便实用的镜头。
5#
发表于 2010-7-28 00:21:20 | 只看该作者
一镜走天下,大变焦,实用!
6#
发表于 2010-8-8 09:12:51 | 只看该作者
焦距范围广,防抖性能强,值得拥有!
7#
发表于 2010-8-9 08:54:1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拥有的镜头!
8#
发表于 2010-8-11 17:56:54 | 只看该作者
看样张还不错,不知道实际运用怎么样?
9#
发表于 2010-9-15 17:35:25 | 只看该作者
防抖性能强,值得拥有!
10#
发表于 2010-9-15 17:56:52 | 只看该作者
估计价格不菲啊,不过不太适合室内拍摄,光圈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