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消费,才是照片的归宿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12-28 09:5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摄影,很多时候,只是开始,只是生产。消费,才是照片的归宿!




    在数码摄影技术、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大头贴”已经是一个街头巷尾的文化现象了。拍摄大头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摄影行为,你会发现,它基本不会被列入“摄影师”的学习内容,而只是大众消费。

    趣味恰好在于,这种消费的对象是“照片”——它将“照片”特殊化,而这种特殊化将“照片”从摄影师、业余摄影师、业余摄影行为里面解放出来,从而指向了照片的真正价值,甚至是实质地指向了“摄影”。

    摄影这个行为的结果是照片,是照片的生产过程。但照片生产完成以后呢?它是如何被使用或者说被“消费”的呢?在日常生活领域,传统照片不仅生产过程长,你需要去冲洗和等待,而且,消费周期被拉得很长——你对传统照片最充分的消费就是将它放到钱包里,反复看,更多的,你是将它们放在相册里,偶尔翻看,而且频率很低地与客人、那些好朋友和亲戚分享。

    由于传统照片的边际成本较高,所以它被在重要的关系之间消费,尚还经济合算。数码相机出现以后,从经济角度来说,并不合算——照片边际成本基本为零,导致你拥有无数张照片存储在硬盘里。回想起来,你将所有照片看一次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说,你多久会将照片看一次?大多数的家庭数码相机的使用状况是,拍摄,存储,拍摄,存储。没有观看……选择和观看的成本使得“消费”没有发生。所以你再看“大头贴”,它巧妙地将“拍摄”行为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具有参与乐趣感的事情,从而使得“生产”也是一种消费。所以,当两个或者几个亲密的女孩子一起在大头贴机器面前做着各种鬼脸,挑选各种相框,贴上各种闪光的星星,这个生产过程充满了消费的快感。

    这不是本文主要揭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照片拍摄出来以后,它在立刻被消费。消费,才是照片的归宿。摄影,很多时候,只是开始,只是生产。

    当手机照相开始以后,当手机照相与移动通讯网络结合以后,照片真正开始了自己的道路。以前,照片除了在亲朋好友之间消费以外,它要具有公众消费的意义,必须通过报纸杂志这样的大众媒体,或者变成艺术品。但今天,它可以直接手机拍摄,迅速上传网络,通过微博,在朋友圈和泛公众层面进行传播。

    是照片的消费被革命了。我们即将开始肆无忌惮酣畅淋漓地消费照片了——是的,消费驱动生产。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詹膑】


[ 本帖最后由 唐朝 于 2010-12-28 09: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2-28 09:57:45 | 只看该作者
一种言论而已。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0:06: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凌鹰 于 2010-12-28 09:57 发表
一种言论而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才是摄影的好兆头!
4#
发表于 2010-12-28 10:07:14 | 只看该作者
从照片而言更多的商品属性
从摄影而言更多的精神文化的范畴吧
5#
发表于 2011-1-6 12:52:56 | 只看该作者
一堆废话,观点不明,逻辑不严,比喻不当,论证乏力。。。。。。。。。。。
6#
发表于 2011-1-21 11:40:30 | 只看该作者
摄影不仅仅是用来消费的,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精神的需要,更甚者,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7#
发表于 2011-1-21 11:54:1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买一个好一点的彩喷也不是很贵啊,几百到几千的都有,拍了可以自己打印出来,如果嫌耗材贵,还可以装连供,使用成本就低很多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弄一个电子相框,也是欣赏照片的好办法。
8#
发表于 2011-1-23 10:0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有容 于 2011-1-21 11:54 发表
现在买一个好一点的彩喷也不是很贵啊,几百到几千的都有,拍了可以自己打印出来,如果嫌耗材贵,还可以装连供,使用成本就低很多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弄一个电子相框,也是欣赏照片的好办法。


照片上唯一的,说法是多变的!
9#
发表于 2011-1-23 10:51:29 | 只看该作者
快餐主义,有点极端
10#
发表于 2011-3-23 17:22:03 | 只看该作者
各有各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