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8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胶片与数码宽容度究竟谁更高?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2-21 19:0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都认为胶片宽容度大于数码,这是一个错误的认定。


    宽容度在摄影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宽容度大能够记录更多的影像层次,有更好的信息扑捉和描写能力,摄影人对宽容度非常渴求和关注。


    美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对区域曝光法的研究,成就了他在区域系统实践和学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后人用亚当斯的理念,对数码和胶片的宽容度进行了充分的对比研究,这些比对的意义在于,习惯胶片摄影的各位摄影师,过去积累的经验和传统功底,完全可以为数码所用,只是数码对摄影的原理基础和影像控制表达的更清楚、更具体、更量化、更精确。过去的胶片是含糊的模拟感觉,现在的数码是精确的数字表述,过去是经验式的手艺操作,现在可以定量和理性把握。数码提升了我们的眼界,并要求我们全方位的提高综合素质,了解与数码相关的多种知识,显然,数码知识圈大于摄影本身。


    亚当斯把影像分10个区域,他有一句经典的名言,“细节一般只能从7个区域范围内扑获”,这7个区域就是7档光圈,这7个区域是可以左右移动的,无论怎么移动,它只能有7个区域,这个区域是定死的,这就是胶片的特征。7个区域是指黑白胶片宽容度,黑白胶片的光比是11281128就正好是7个区域。彩色负片的宽容度接近黑白胶片,为6-7区域,而彩色反转片比彩色负片又少一级,只有5-6级。有人用标准白板,放在稳定的白光下,分别用胶片机和数码相机同时拍摄15张不同曝光级别的照片,然后从每张画面裁取大小相同的一条,按白黑顺序排列成15级灰阶,在Photohsop中打开,找出两条灰阶中高于255和低于0的截止位置,在0-255中间是能够记录层次的有效宽容度,实验显示,胶片(KODOK EKTAR25彩色负片)宽容度为7级,而数码拍摄(1Ds MarkⅡ)的有效数据的灰阶有11级,在高光多出一级,在暗部多出3级,这与若干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也与亚当斯的论述一致。


    亚当斯的贡献就在于通过很多的技术技巧把黑白胶片的7个区域扩展到10个区域,但亚当斯的绝技,绝大多数人做不到。


    大量的实践和实验,都证明数码影像通过优良的前期拍摄无须后期调整就可以获得10个区域的范围。如果使用HDR高动态影像通过软件合成技术,可以极大的扩展宽容度,可以超过10级,甚至能达到15级以上,这种宽容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胶片。数码显示黑区有层次,而胶片则达不到。


    综上所述,数码比胶片的宽容度高,而且高很多,因此数码图片的有效层次高于胶片,这就造就了数码图片的高品质,胶片无法望其背,这也是很多摄影大师放下胶片机,改用数码单反相机的根本原因,也是尼康等专业相机制造公司停止生产胶片机,柯达、富士胶片等公司大幅度的削减相机胶片生产线,大幅度的调整相机胶片的生产额度的根本原因。


    数码照片的优秀画质,有一半得益于软件的功能,因此有的专家一再告诫:当今的数码摄影,是由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二部分组成,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后期制作在现代摄影中的重要性。


    在撰写此文时候,还准备了很多研究数据、表格和图片,文章也很长,考虑到感兴趣的人不是很多,就都省略了,只是把结论编成这个短文,盼您阅读后给予评说和指导!

[ 本帖最后由 儒歌 于 2011-2-21 21: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2-21 20:41:0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说的宽容度实际上是动态范围,是指最黑到最白。
而层次是指它渐变的相容性,胶片的效果像血浓于水,它的记录是物理的。
而数码记录在CCD、COMS上,在通过低通滤镜的时候,已经损失了很多光线信息
而且数码的记录是线性的,永远是12121212——数字排列,例如1与2之间就没有记录
因而数码的片子显得直白和僵硬。
3#
发表于 2011-2-21 20:48:04 | 只看该作者
数码和胶片还是不同属性的,也是个性与差异。
因为差异的存在才使很多追求丰富层次与影调的摄影家不放弃胶片拍摄。
4#
发表于 2011-2-21 20:52:41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只有徕卡M8.M9在CCD前面没有低通滤镜
佳能,尼康有三层,宾得两层
所以,徕卡M8/9更接近胶片效果。

5#
发表于 2011-2-21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说胶片的宽容度大
是指胶片在曝光时允许误差大点,特别是高光
数码过曝是死穴啊,……
因而有“数码向左胶片向右”(数码要欠,胶片要过)的说法。
6#
发表于 2011-2-21 21:02:36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下,反转片不如负片的宽容度,拍正片要非常严格的爆光。
说的不对之处还请老师海涵。








[ 本帖最后由 凌鹰 于 2011-2-22 10:50 编辑 ]
7#
发表于 2011-2-21 21:05:5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8#
发表于 2011-2-22 09:44:37 | 只看该作者
英雄所见略同!
9#
发表于 2011-2-23 12:00: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的分享,细读了!
10#
发表于 2011-2-24 08:43:03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好的学习之贴 尤其凌鹰实战体会经验值得研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