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凌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情常有 幸福难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6-20 11:38:55 | 只看该作者
俺是新手,本不应有评说的资格,但我还是要说二句:
作为本网的一名版主,我想应该对摄影有较深的理解,摄影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能俨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有那么点次毛求疵的感觉。
作为版主要拿出水平引导大家提高摄影水平,而不是在这里互相强词夺理。
要看见别人之长,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在摄影界只有以作品服人,从道理服人!
个人看法,不计对任何人,只是探讨,见谅!
22#
发表于 2011-6-20 11:52:3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热烈固然有利于各方进步,但若是非要问一个结果,未免过于执着。幸福?金钟老师被大家由衷的认可和祝贺时应该是幸福的;无论作品导演与否,从祖孙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摄影人又不是政治家,有些时候,有些数字,口误完全可以理解的,摄影为的是什么,不是寻求真理,只是通过镜头表达自己对事对物的一种态度。在按下快门时的那一刻,求的不是结果,只为满足内心的一种幸福!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也是网友
网络人人平等
论坛没有讨论
一味阿谀奉承,那已经死水一潭了。

凌鹰不过发一点不同的声音
结果被海啸扣帽子打棍子罗列很多恶名
好在凌鹰心里有数
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真善美
我想“真”是首要的。
没有了真,就没有了善与美

很多年以来这个社会都在流行“高大全”“假大空”
已经21世纪了还是这样——
为了高大全假大空可以不择手段
由此获得的“幸福感”
凌鹰只好掩面飘过……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2:17: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尘祈 于 2011-6-20 11:52 发表
讨论热烈固然有利于各方进步,但若是非要问一个结果,未免过于执着。幸福?金钟老师被大家由衷的认可和祝贺时应该是幸福的;无论作品导演与否,从祖孙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摄影人又不是政治家 ...


尘祈有颗柔软的心……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2:26:54 | 只看该作者
盐越吃越咸
话越说越多
我们都去平静地体会自己的幸福吧……
这才是我们自己可控制的部分。

谢谢你们!
26#
发表于 2011-6-20 13:24:55 | 只看该作者
《幸福》的作品“总有一种力量温润我们心灵深处”。其实,也总有一种感动值得我们去坚守和捍卫。这力量,这感动,就是草根者的幸福。正是无数的中国草根,用纯粹、质朴的举动编织着自己的幸福,才让人们体味了社会的温情与大爱,看到了人生的美好与希望。

在信息浩若烟海的网络世界,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的感情,那一定是最本质最直接的。正如这幅照片,当这位清洁工街头抱孙女鼻吻时,黝黑皱褶的脸庞如同菊花一般绽放了欢乐……于时光而言,它是纯粹劳动者的职业痕迹,你读得到风吹日晒的生存必须;于生活而言,这一刻,这皱纹却因个人的幸福化为一屡最动人的曲线,你听得到自己内心最温柔的心跳。

这正是《幸福》的摄人心魄之处。劳动者的幸福,草根者的爱意,这是一个社会的底气。每个人都要走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起点不同,际遇不同,对现实的希冀也不同。但看到这副图片,看到这一对普通人平凡的欢乐,我们心中涌动的,却都是相同的温情与希望。当他放下简陋的清洁工具,将孩子抱于膝上,欢乐如泉水一般自动流淌,劳动的疲惫在这一瞬化为烟云。幸福与亲情,成了对普通劳动者最美的慰藉,这是草根阶层的生活底气,是希望,是未来。

无论世事如何艰难,生活多么不易,有幸福,就有未来。不论是一名与灰尘为伴的清洁工,还是一名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还是在车间里埋身于机器间的操作工……大家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与命运抗争角力,也同样揣着一个梦想:为孩子、为家庭营造一个更好更安稳的未来。这是草根的梦,是草根的幸福。在一个“弱势心态”不断蔓延的社会里,每一个心怀希望的人都在小心呵护着自己的幸福。那是生活的意义,是生存的回报。

我们不否认差距,不否认不公,但我们在意——幸福。当你骤然被某个幸福的瞬间所打动时,你会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声音:要保护这平凡的幸福。这声音是一种责任——爱护草根的幸福,保护草根的幸福,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转型中国而言,是眼下最大的社会责任。

“幸福”这个词,近几年间,从高层到民间一直被着意重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珍视草根的幸福,为草根幸福创造最大空间的社会,才有力量去弥合人心、缝合疏离。保护草根的幸福,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社会的底线才不至于那么脆弱。
27#
发表于 2011-6-20 15:38:34 | 只看该作者
凌版说我有颗柔软的心,柔软也是女人的一种美德,在这我就当凌版在夸我了。 我们需要坚守真理,但不是较真!真理不是一家之言,是经过各方反复论证的产物。在坚守真、善、美的同时,更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中国有句古老的俗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己不认可的真理并不一定是伪真理。关键在于你知道内心坚持的是什么!我从无意去阿谀奉承,如果做了,那也是友善的鼓励、赞赏。
28#
发表于 2011-6-20 15:5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尘祈 于 2011-6-20 15:38 发表
凌版说我有颗柔软的心,柔软也是女人的一种美德,在这我就当凌版在夸我了。 我们需要坚守真理,但不是较真!真理不是一家之言,是经过各方反复论证的产物。在坚守真、善、美的同时,更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中国有句 ...
占同这位老师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把自己的认识说出来,不可以将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别人,个见。
29#
发表于 2011-6-20 17:29:39 | 只看该作者

纯粹路过,不谈工作

路过,不谈工作!

IMG_4126.JPG (165.27 KB, 下载次数: 160)

IMG_4126.JPG
30#
发表于 2011-6-21 00:16:35 | 只看该作者
对摄影本身的探讨,其实源于各自对摄影的看法不同,这一点,在摄影的历史上就没有停止过争论。
根据纪实摄影的说法,只要能够证明在镜头之前的人或物未经刻意安排,这样拍摄的作品就可以被称作为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可以说左右了20世纪摄影的发展,很多大师也被归于这个门下,但是其范围实在很不好界定,仍然存在着模糊的空间,争议也一直存在。举两个例子。
美国摄影师多萝里-兰格的那幅著名的作品,“MIGRANT MOTHER”,在按下快门之前,兰格跟这位母亲交谈过,并解释她的用意、携带相机的目的等,然后兰格用不同的焦距拍了五张照片,其中的一张成了她的传世之作。并且在拍摄的同时,那位母亲主动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兰格,也就是说,拍摄前后及过程中是有互动的。而这种互动是否足于影像照片的“真实”成分,也成为了日后见仁见智的事情。这张照片成为经典之后,成为了一种象征,原本强调客观切入的纪实摄影在这里也就具备了主观的意义,这也反映了纪实摄影的一种迷思。
另一位匈牙利籍的最伟大的战争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他的很多作品也被质疑,其中还有学者甚至怀疑他的成名作《士兵之死》的真实性,(当然后来被证实不是伪作)。其实自摄影发明以来,照片的真伪性一直是一个话题。
而“决定性瞬间”的布列松则完全不接受任何形式对被摄对象的干扰或摆布,他就是采取在人群中慢慢的等待,等待那个决定性时刻的到来,连使用闪光灯也不允许,被他称之为犹如在钓鱼前往水里投掷石头,由此可以想象他对摆拍的不能容忍。
可见,这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估计今后还会长时间的存在下去。尽管传统的纪实摄影有一定的成规,可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不一定完全认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纪实摄影的重心不是形式或体裁,而是它所呈现的内容。
随便说说,不是参与争论,而是觉得,如果是对摄影本身的深入探讨,那是网站会员大家的幸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