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0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影像感------------------[翟红刚]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8-4 10: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翟红刚)

  似乎是一种触动,一种源于照片影像自身魅力的感动,当然也间杂着些许照片信息层面的东西。

    做图片编辑有好几年了。刚刚入门时,很注重照片的质量,遇到画面不清晰、焦点不实、构图不恰当的,很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兼而对照片的作者也有些不屑。

    时间久了,经验多了,对照片的理解渐渐深入,才知道照片的好坏并不是“质量”一词所能够担当的。偶尔看到一张画面不那么清晰,却弥漫着一种淡雅或亢奋氛围的照片,反而心头为之一振,叫一声“好”。

  影像感,成了我评价照片好坏时常说的一个词。但影像感到底是何物,却说不太清楚。简单说,似乎是一种触动,一种源于照片影像自身魅力的感动,当然也间杂着些许照片信息层面的东西。影像感是照片从摄影的角度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独特性所在,是艺术性、偶然性、机械性、技巧性等自由融合的结果。

  在混沌而自以为是的感觉中,我开始以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像感标准来指点照片,对照片的“质量”有点不屑。那些手机拍摄的照片、读者投来的趣图,时不时让我饱赞一番。摄影记者有时传回的照片,虽然焦点全无,却也因契合我的影像感标准,而备受我的推崇,甚至有一次激动地按捺不住打电话过去,“你的照片拍得太有感觉啦”。

  由于“影像感”,连带着我对摄影器材也不屑起来,对那些烧器材的发烧友们还有点儿鄙视。有几次被请去参加摄影爱好者的聚会,总觉得尴尬,经常被陷于照片如何拍得更清晰的话题中。

  几年过去,曲曲折折。现在想来,我对照片质量的理解实在浅薄。质量,之于照片,远不是清晰那么简单,即便是清晰,也有不少讲究。

  或许是转职到杂志工作的原因,或许是中国人像摄影领域里有影像感的照片太少了,我对照片的第一个鉴别标准又变成了“质量”。因为,杂志印刷对照片质量的要求远高于报纸,一些小瑕疵在报纸上是瑕不掩瑜,在杂志上却变成功亏一篑。

  首先,质量高的照片,画面质感清晰、层次丰富细腻、用光自然生动、后期真实恰当。看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先不谈影像的触动,首先的就是赏心悦目。

  其次,质量控制可谓摄影师职业性的最佳体现。运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巧,拍出高质量的照片,这是一个职业摄影师的基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之一。

  然而,在我有限的直接经验里,以及我认识的摄影人的间接经验里,目前国内能熟练控制照片质量的职业摄影师,少;如果再限定一个影像感标准的话,则更少。
2#
发表于 2011-8-4 10:12: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认真学习。感谢大陆老师的分享!
3#
发表于 2011-8-6 12:00:42 | 只看该作者
真实体验,学习。
4#
发表于 2011-8-31 18:02:36 | 只看该作者
实用有用,好好学习!
5#
发表于 2011-9-1 15:37: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陆老师精彩介绍,认真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