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笔者从网友手里借到了一支白色的“小竹炮”,和适马的“小黑”角逐黑白道的强弱,看看谁才是这个焦段最优秀F2.8中长焦镜头,请看我们下面的评测。
尼康“小竹炮”VS适马“小黑” 尼康Nikkor AF-S VR ED 70—200mm F2.8G俗称小竹炮(XZP),是尼康推出的最新款70—200F2.8镜头,自从2001年镜头发布至今受到了无数的尼康追随者的追捧,如今XZP凭借自己出色的品质已经成为尼康的标志性镜头产品。
尼康Nikkor AF-S VR ED 70-200mm F2.8G 尼康发布这款镜头的用意很明确:作为最早设计出防手抖技术的照相机厂商,尼康却在专业镜头上始终被 佳能的防抖镜头技术(IS:Image Stabilizer—图像稳定器)压制。直到2000年,尼康才发布了第一款采用了VR技术(VR:Vibration Reduction—抖动减少)防手抖镜头产品—AF 80—400mm/3.5-5.6D,但是这支镜头并没有在广大的用户中掀起巨大的波澜,直到2001年尼康发布了研发第二代VR技术的计划。第一个应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就是尼康Nikkor AF-S VR ED 70—200mm F2.8G,镜头继承了上一代产品尼康AF-S 80—200mm F2.8 ED IF-ED高速对焦的特点,将原有镜头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的同时,增加了防抖技术,一下让镜头的实用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更为重要的,尼康第一次将F2.8光圈的高端镜头,设计成为G口。果断的放弃了部分使用尼康老款相机的用户(G型镜头没有光圈环的设计,在部分F4年代的电子相机上不能实现光圈优先和手动操作),让尼康对镜头的研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数码单反时代奠定了基础,因此Nikkor AF-S VR ED 70-200mm F2.8G可以说是尼康转换思路的标志性产品。
适马APO 70-200 F2.8 EX DG Macro 在副厂镜头中,可以说只有适马在70—200mm这个焦段一支独秀,人称“小黑”的70—200mm F2.8镜头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发布了三代。特别是适马掌握的HSM超声波马达技术在70—200mm这个焦距的镜头上优势明显,受到广大影友的一致称赞,价格上“小黑”系列的售价一直是最实惠的,记得最初“小黑”版本的售价不到人民币5000元,很难想象这是一支拥有超声波对焦技术的F2.8大孔径镜头。之后随着数码时代逼近,适马APO 70—200 F2.8 EX DG随之诞生,可能也是另外两个副厂镜头大厂没有与之正面交锋的主要原因。今年适马公司对这款镜头产品又进行了更新,增加了微距功能,尽管现在的售价和之前不能同日而语,但拥有“微距”功能仍然让这支镜头有着特别实用的特性,而且内部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是目前影友关注的焦点镜头之一。在此我们感谢适马(香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为我们的这次提供的尼康卡口“微距小黑”,因而可以拿“微距小黑”和“小竹炮”进行Side By Side的对比。
安装在D200上的“小竹炮”
“小竹炮”的金色铭牌很是显眼 刚拿到这支“白色”的VR 镜头,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支镜头有着纤细的身材(黑色的让人感到更加细),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镜头的分层明显,白色的喷漆和黑色的橡胶搭配确实有点竹子的感觉。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管它叫“小竹炮”或“竹节虫”。 作为 尼康“超声波钢炮”瘦身的产物,镜身采用轻量的铝镁合金制造,小竹炮比AF-S 80—200mm F2.8 ED IF-ED一下轻了155克,可谓彻底的减重。整体镜身上的喷涂材料和之前的产品相比颗粒更加细腻,触感变得润滑,但反而让人有了单薄的感觉。镜头的超声波对焦距离显示位于镜头的前端,面积较小。给观察使用制造了一些的困难;镜头的中间VR-Vibration Reduction被显著突出——毕竟这是这支镜头最不同于之前产品的地方。Nikkor ED的金色标示在镜头的下端,不仅清楚的表明了镜头的身份,在外观上也颇显档次。遮光罩的设计在尼康的镜头群中显得十分独特——修长且棱角分明,并在遮光罩的侧面配有遮光罩锁定按键,安装拆卸便利。
灰白色的“小竹炮” 注:虽说尼康对外宣称这是尼康的白色版本镜头,但是在笔者看来颜色偏浅灰,这样的颜色设计没有佳能“小白”一样的耀眼,但是显然更耐脏,更能保持日久如新的状态。
安装在D200上的“微距小黑” 适马APO 70-200 F2.8 EX DG Macro 俗称“微距小黑”,顾名思义黑色的外观必不可少,使用了适马一贯的黑色磨砂状涂层材料,手感颇佳,单从第一时间的触感来说要强过小竹炮。镜头上面没有很突出的铭牌之类的装饰,只有镜头的侧面暗金色的EX字样颇为抢眼。镜头的前端有金色的圆环,象征着这支新款镜头在适马家族中的地位。镜头的体型偏短粗,设计的超声波对焦的指示和其他的设置指示被很紧凑的压缩在镜头的中部,但面积并不显得狭小。遮光罩的设计延续了镜头一贯的品牌设计思路,即使是塑料的外观同样也有手感颇佳的涂层。遮光罩的下端有一圈线条,配合下面对焦环和变焦环的细线显得漂亮,内侧线条显水平状,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遮挡光线去除反光给画面带来的影响,效果和有些遮光罩的内侧的植绒类似。相比于“小竹炮”内侧的黑色漆质材料,“微距小黑”显然更科学。 [url=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78/index773323.shtml]  [/url]
尼康Nikkor AF-S VR ED 70-200mm F2.8G结构图
尼康AF-S VR ED70-200mm f/2.8G(IF) 由于防手振机构的加入,相比于之前的80—200 镜头镜片组成由四代镜的18片14组增加到21片15组,还有五枚ED超低色散镜片。从成像的素质看并没有丝毫的下降,ED镜片有效的控制了镜头的色散情况,并提高了画面的质量。 [url=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78/index773324.shtml]  [/url]
适马APO 70-200 F2.8 EX DG Macro 结构图
适马公司作为副厂镜头行业内的佼佼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令人震惊的产品,这次的这款“微距小黑”是适马70-200mm家族的第三代产品,体积为86.6×184.4mm,口径为77mm,采用18片15组设计,共采用了4枚特殊镜片。分别是两块“SLD”超低色散镜片和两块“ELD”特级低色散镜片,变更的原因不仅仅是推进对焦距离,尽可能的消除色散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
“小竹炮”的脚架环很实用
应该说两支 镜头的脚架环的设计都是独具匠心的。先看看“小竹炮”,这只70—200镜头的三脚架座新增插韒式基座,靠着快速钣手按钮可以立刻拆卸。但有一点要提醒一下在使用过程中尽量请拿住镜筒,并先将锁钮上紧,否则在行进过程中到若误按快速扳手,会出现痛不欲生的情况。此外,三脚架接座上有两个孔,可视有无接上增距镜的重心改变而调整使用。另外笔者曾经听到过有的网友抱怨前端的脚架环的螺丝有过滑扣现象,请使用者一定注意。 [url=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78/index773330.shtml]  [/url]
“小黑”的三代产品都有相同的脚架环
“小黑”的三脚架接环也是可以随时拆卸的,虽然在使用上会有一定的不便,但相对可靠内卡扣的设计把使用的风险降至最低的限度。三脚架上只有一个空基本上沿用了和 佳能“小白”类似的设计,90度的拐角短小粗壮,压在手上没有丝毫的不舒服的感觉,手指可以轻易拨动镜头前端的变焦和对焦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