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庆源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原亭大门口两侧有联为“车马绝喧阗忆前人三径怡情托迹不殊陶靖节、鸡犬声相闻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犹似武陵源”。横联为“桃源深处”。
庆源村地貌极为奇特,狭长的山谷两侧,海拔千米以上的二条山脉对面相峙,“合掌观音”主峰抱合“明镜山”,而“天外来龙”主脉下,天生一座“玉屏岭”。“神龙西至挂屏岭,合掌观音坐镜台”大有隐仙卧龙的圣境和净土佛地之灵气。整个村貌犹似一条船,船身依屏对镜、船头船尾形成狭窄的隘口,是进出村庄的咽喉之地,也将整个村落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
进入庆源,一条小溪串村而下,溪中建有7处石碣,沿溪人家在漪涟中时隐时现,27座石桥木桥将二岸连为一体,溪磅由条石叠建形成二华里长的青石街面并间有10余处凉亭,二侧溪埠在上下桥底斜相对应。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蓝天、碧岭,体现出人与自然融合和谐的最佳境界。
庆源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鸿儒名流、巨商富贾,明清期间最为鼎盛,如明代翰林大学士詹养纯、武将詹天表,清进士詹轸光,其他如抚台、知府、知县等有数十人之多,均有谱可究。村中至今还保存着“大史第”、“大夫第”、“资政第”等达显贵人的旧居,昔日官邸、寻常巷陌,虽几易其主,但古韵犹在。
在庆源众多的古建筑中,以村末的双层石拱桥最具特色,桥上建有二层楼,高十六米,廊桥四门进出,墙窗砌日月之形,原正门二侧有联“描来新月半弓,封成石磴,添得闲云一片,锁住花村”。桥墙上有“半空浮壁,翠映银屏,空谷传声,祥云出岫”等匾题并有普陀寺高僧云游此地时题诗“翠园深处淡烟笼,古木森森一径通,流水小桥花细落,行人笑指武陵中”。廊桥古朴而独特的造型,堪称江南一绝,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
庆源在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两位巨商驰名中外,其中詹福熙在上海垄断国内照相器材市场,巨商詹励吾在中缅公路开凿之际,垄断生活物资和建材物资的供应,其在庆源的建筑有“福绥堂”、“敬慎堂”,外表中西合壁,内仿南京总统府结构,并以精湛的手艺在正门墙壁上砖雕成108个形态各异的寿字,称为“百寿门”,在深山峡谷之中,竟有如此惊世之作,使庆源村不仅具有徽派古建的魅力,又不失近代都市广厦的气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