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漠河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纬度高达5333′30″,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北极村(原名漠河村)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开始有人居住,1866年发展为通往胭脂沟的江上驿站。
1914年(民国三年)为设治局公署驻地,1917年由设治局改升为二等县城所在地,1947年解放后并入呼玛,1981年漠河重新建县后,选西林吉镇为县址,漠河村为今漠河乡政府所在地。北极村于是1997年开辟为北极村旅游风景区,成为全国最北的旅游景区。
漠河北极村古风纯朴,静溢清新,乡土气息浓郁,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春季,斑澜鸟雀在绿林中飞翔,鸣啭令人惬意。满山遍野的兴安杜鹃花,花蕾绽开,像云彩飘绕在山坡;夏季,绿草丛中奇花异葩,争妍斗艳,金色的野生罂粟花,粉色的野玫瑰,火红的百合,白色的珍珠梅等,流香溢彩。深秋,霜染群山,树叶五彩缤纷,一片殷红,一片淡黄,一片翠绿,座座大山像天公用彩笔绘画一般,号称五花山。
常年寒冷如冬,夏季只有半个月左右,是我国唯一能欣赏光耀天地、奇异瑰丽的“北极光”的地方。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摄氏度,一派茫茫雪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漠河的冬天非常漫长,夜长昼短,冬至前后白天只有3小时,当地人称之为“黑昼”,所以漠河又叫“长夜城”。本应该是太阳高照的时候,这里却是夜色朦胧,家家户户都亮着灯,若不是街上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人群,还真把这当成了华灯初上的夜晚。到了中午,天上的太阳就像夜晚都市街道上暖色的球形路灯,阳光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白雪、白桦树、松树都被镶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边,宛如现实版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漠河的北中之北就是漠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北极村。在这里,夏至前后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光环由小至大、颜色变幻不定,色彩灿烂艳丽。冬季村里一片白雪茫茫,很多原始的“木刻楞”房子,驮着臃肿的白雪。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清冽的空气中弥散、飘绕,充满活力和生机,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近处,一个木栅栏上贴着的红色大字,充满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找北,请您到漠河。
北极村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意一个地方,都可以说是中国最北端的:中国最北之家、最北的邮局、最北的小学、最北的乡政府……甚至还有最北的厕所。中国最北之家据说是经专家通过经纬度测定验证最北的一户人家,是北极村的地标性建筑。来这里的人,临走前都不忘在中国最北端的邮局里买张明信片,盖上最北端的邮戳,留作纪念。
冬天的黑龙江已经全部结了冰,西北风把上面的冰雪刮成了鱼鳞状,江这边是中国,另一方则是俄罗斯。此时,这里变成了人们的冬季乐园,热闹非凡,打雪仗的闹成一团,一架架马拉套子在江面上飞驰,冰嘎子不停地在冰面上飞旋。零星可见的凿冰捕鱼的漠河人非常可爱,每张脸都被吹得红红的,道道沧桑,像极了爱斯基摩人。走过去询问捕鱼的技巧,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会热情地为你讲解。
远处,茫茫雪原之上是固守着的莽莽林海,勇敢、强悍的漠河人冒着严寒伐运木材,追踪猎物。仔细看,在这白色世界中,曾经作为慈禧御用金矿的胭脂沟也隐约可见,使这片原始森林更加充满神秘感。
白雪皑皑的小村庄里,小木屋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得只能看见窗口橘黄色的灯光,明亮的星星钻石般镶在深蓝色的夜空……这就是我国最北端的小村庄———漠河北极村的剪影,童话而浪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