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国展来稿规模创世界重大影赛新纪录 1.5万余人18万余幅作品业界震惊
摄影界万众期待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于6月6日起在北京开始第一阶段评选。据统计,本届国展共收到15114位摄影人投送的参评作品183661幅,参评者和参评作品数量比上届大幅增长,实现了国展创办50余年来的新高,在世界众多重大摄影展览和比赛中也当属首屈一指的创纪录之举。
本届国展的来稿规模不仅让组委会有些始料不及,而且大大超乎业界预料,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评委专家倍感震惊,认为这样的天文数字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大家都说,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与2007年举办的上届国展相比,本届国展来稿呈现出喜人形势。参评作品数量较上届的近10万余幅增加约84%,参评人数较上届的9262人增加63.2%。18万余幅参评作品中,纪录类以96037幅的来稿量占据半壁江山,艺术类72116幅仅居其次,商业类2649幅仍留给主办方极大拓展空间,为鼓励新锐摄影师而设的青年组参评作品数量高达12859幅。本次大展的总来稿量,远远高于荷赛(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奥赛(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等世界知名的摄影比赛的参评作品数量。
本届国展的参评者覆盖了我国内地全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直机关、解放军,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更有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摄影人辗转寄送作品、倾情参与。投稿参评者中既有媒体摄影记者、商业摄影师、图片库签约摄影师、企事业单位及部队专职从事摄影宣传等工作的职业摄影师,更有从国家干部到外企白领,从大学教授到基层村官,从其他门类艺术家到商业界人士的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大家信心饱满,热情高涨。这其中,既有每届必投稿参评的“老国展”,他们的名字让每位国展收稿的工作人员口中都如同老朋友般熟悉,又有初生牛犊的新新人类,谋着要在国展这个广阔的擂台上一试身手。本届国展参评者当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10岁的小朋友,虽然他连青年组的年龄段14至28岁都不能满足,仍然是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打包寄来,欲在藏龙卧虎的三个传统类别里比拼高下。更有一批七八十岁的长者,作为本届国展“最资深”的参评者,一辈子与相机为伴也好,半路出家迷上摄影也罢,这个不容错失的平台都让他们向往。
本届国展得到全国各级各类摄影组织及海外部分摄影组织的高度重视,积极有效地组织本地或本行业摄影人送稿参评。据统计,全国有22个省级摄影家协会集体送稿参评,组织选送作品参评青年组及其他类别评选的高校摄影系或摄影专业达到25家,还有73个基层摄影组织以集体名义送来参评作品。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国展的莫大支持,更是国展优秀组织工作奖的有力竞争者。刚刚结束评选的河北省第22届摄影艺术展览,采用了国展的整个投稿参评表格等系统,意在同时为国展征稿优秀参评作品;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分头行动,动员全省各地摄影人参评,山西省摄影家协会曾召集了数百人参加的作品观摩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摄影家协会克服传输等困难,积极组织参评稿件……
来稿数量的攀升,不仅对参评者的作品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其实也是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与自己“比赛”:调动全部的智慧与能力,保证收稿不丢失无差错,查找调用方便,评选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一项考核摄影人从拍摄到后期处理、照片制作等综合水准的摄影展览,本届国展依惯例不收电子文件投稿,一律要求选送纸质作品参评,并首次启用条形码用于作品登记。种种条件曾令主办方略有担忧:纸质作品需要制作等成本,远不如电子文件投稿的渠道便捷;条形码虽是考虑到评选中快速调用照片的方便,但需要提交电子版参评表格,摄影人是否适应并能按标准完成?随着参评作品的登记完成,组委会才松了一口气,经过统计,80%来稿均提供了达标的电子表格,从而使条形码这一新鲜办法可以顺利实施。部分表格填写等未达标的作品也经过工作人员的协助,得以顺利进入评选程序。
中国摄影展览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经过条形码扫描、人工统计、重复核准、装箱验货等几道程序,“多管齐下”保证了参评作品数量统计的准确度。为体现了主办方对每一份参评作品的珍惜与尊重,只要收到作品,主办方就会以手机短信方式告知参评者“作品已收到,请放心”,成为一项广受赞誉的温馨服务。
据悉,本届国展的评选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北京和江西宜春举行,评选时间将较往届大大延长。为了方便工作,保证评选顺利高效,主办方还将海量的参评作品订制了专用包装箱,每箱可装1450幅照片;装箱时将各个类别中题材相似的稿件归在一起,以方便评选中评委对比查看,达到公平公平、举荐佳作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