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奥运会来临,尼康都会发布旗下专业级的单反相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传统,1999年的D1、2004年的D2H、2007年的D3全部如此。奥运会一届接着一届,尼康相机也是一代接着一代。虽然说地震水灾使得这一代相机的发布稍微晚了些,不过尼康D4仍旧于2012年1月份发布,而且将会在2月份开始销售。
·第4代相机出现 奥运仍然是标志 旗舰级相机往往会被人报以极大的希望,甚至不允许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过随着相机市场的不断细分,目前旗舰级相机已经不再往全能方向发展,而是专心往高速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这台 尼康D4在像素上显然不够给力,不过对于新闻市场来说1600万像素已经够他们巴掌大的图片裁8刀了,从某些角度上并不是缺点。
尼康D4所采用了背光按键在黑暗环境十分实用 可能很多人还对为什么说D4是尼康第4代 数码相机有疑问,其实尼康的相机分代非常清晰,一个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奇偶数,比如上一代相机全部使用了3、5、7、9作为开头,而这一代 产品很显然会以4、6、8为先(D4、 D800、D400、D8000、D6000、D4000),当然其中具体型号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D800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基本不需要怀疑了。
·高ISO是否到极限 像素是否有些低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高ISO,这一年奥运会无论是 佳能还是 尼康一下子都把感光度的门槛拉到了20万之高,很显然这种数字充满了拼命的意味,不过也间接证明尼康 D4在高感方面还是拥有一定的进步,最起码要比上一代 产品D3s强一些才敢放出这样的数字。
型号
| 像素数(万)
| 点距(μm)
| 最高ISO
|
| 1620
| 7.3
| 204800
|
| 1210
| 8.4
| 102400
|
| 2450
| 5.9
| 6400
|
| 1810
| 6.9
| 204800
| 佳能EOS-1D Makr IV
| 1610
| 5.7
| 102400
|
| 2100
| 6.4
| |
如上表所示,毫无疑问目前这一批新 相机在点距上全面小于尼康D3s,所以高感性能具体如何只能看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幅度了。而且由于尼康D4并没有进入公开试用阶段,所以实际实拍照片也是很有限的,笔者在网上搜集到了1张感光度为204800的照片,请大家看看实际情况如何:
尼康D4 ISO:204800
虽然说看起来很难让人满意,但是相信204800肯定是用在非常极限的环境下,而大家最为关注的还是12800的可用度。从笔者个人渠道一些拿到D4的朋友说D4的高ISO相比D3s在纯净度上进步很有限,但是细节保留还是强了不少。考虑到前两年的高感大爆发已经很让人吃惊了,再一次吃惊我觉得很难,能够进步一档已经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了,具体如何还是要等进一步试用结果出来才能断定。
·10年测光终升级 51点小小进化 然后是测光系统和对焦系统, 尼康D4终于抛弃了用过N多年的老测光系统,与 佳能一样使用了全新的高像素测光系统。更高的像素一方面可以让复杂光线条件的曝光值与数据库进行更为精确的比对,另一方面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开端,那就是利用测光系统来给对焦以及追焦系统提供数据。
尼康D4所采用的全新的测光系统拥有高达91000像素 是过去的80倍 对焦系统是目前舆论上最为集中的诟病,很多人觉得尼康D4的对焦系统相比上一代 产品升级实在是小了点,51点无论是布局还是十字对焦点数量全是一模一样的。事实上这一次尼康D4提高了在小光圈下的对焦能力,尤其是中心点提供了f/8十字对焦能力的支持,虽然尼康目前AF 镜头还没有小于f/5.6的产品,但是显然目标是640+2X这种组合,让用户使用2倍增距镜时仍然保留一定强度的对焦性能是D4这一次的目标。
尼康D4可用对焦点分布 黄色为十字对焦点 黑色为一字对焦点
从一些拿到D4的朋友口中,笔者也听到了他们说感觉D4在使用增倍镜以及微距镜头时对焦系统更加迅速,而在常规环境下差异并不大。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尼康过去从来都以无差别的对焦系统做宣传(所有对焦点对所有AF镜头适用),而不像竞争对手那样逼你使用f/2.8级别的镜头。不过无论怎么解释,这一次尼康起码应该把对焦系统改个明显点的名字,否则挨骂总是难免的。
小贴士:对焦系统的光圈适应范围不仅仅与亮度有关,与光圈收合导致的投射角度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对焦系统的光圈适应性远没有亮度那么简单。
·每多一张不容易 全新XQD显实力
然后我们来谈谈连拍部分, 尼康D4将全功能连拍能力从 D3s的每秒9张进步到了每秒10张,虽然看起来进步仅为10%,但是如果计算反光板的起落时间,你会发现这1张是非常可贵的。当然了从某些角度上讲竞争对手其实在早先很久的 产品就实现了这一规格的连拍性能(不要告诉我他不是全画幅,这一系列 相机全部使用了全画幅规格的反光镜箱),但是相对尼康自己也算是一种突破。
对于 单反相机工作原理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提高连拍速度有2个困难,一个是反光板的快速稳定,另一个则是测光对焦系统的快速介入工作。因为反光板在复位但是不稳定的情况下对焦系统是完全无法工作的(测光系统还能凑合来),而连拍过程中对焦系统的连续工作恰恰是比测光系统可以工作重要,所以说提高反光板稳定度非常重要。
进一步提高连拍速度同时还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减速连拍张数的降低, 尼康D4为了面对这一情况采用了2个策略,一个是增加缓存,缓存部分被增加到了2G之多(当然不保证可以全部用于拍照),根据北京的那次试用活动看大概RAW文件可以连拍40张左右。D4同时还引入了全新的XQD卡,首批上市的XQD卡具备125MB/s的写入速度,尼康方面称使用XQD卡连拍RAW文件可以达到100张不掉速,JPEG文件200张不掉速,也就意味着如果拍摄100米可以做到从头到尾手不离开快门,相信对于专业用户还是具备一定吸引力的。
然后我们来谈谈屏幕。 尼康D4并没有学习竞争对手使用更高分辨率的屏幕,而依然停留在标准的640×480上,不过尺寸进行了非常微小的增大,从3.0寸进化到了3.2寸,可视面积增加了13%。当然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尼康D4最大的进步在于这是首台屏幕可以进行色彩管理的 相机,而且具备亮度自动调整功能。
尼康D4在屏幕方面的进步很明显 当然规格还是那么回事
当然了这种色彩管理非常的有限,目前已知的就是可以调整这台相机屏幕的白平衡,这对于需要严格控制偏色的环境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不过尼康D4本身像素数量较低,显然放在商用领域不太合适,能想到的就是之后的尼康D800以及后续机种也会沿用这一系统。不过说回来小尺寸液晶屏目前成像质量实在是欠佳,想要在拍摄过程中直接实现良好的色彩管理还要等OLED或者其他技术的发展才可以。
当然了尼康D4的进化不止如此,这一次尼康D4也想在视频领域展露头角,其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尼康D4自带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目前所有竞争对手都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也就是做到了可以实时监听所拍摄到的声音,对于独立制作人来说这是个莫大的方便。
·3幅1080p很特别 无压输出很强大 既然提到了视频,就不得不说尼康D4在视频方面的进步,这款产品不仅可以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实时监控声音,而且在视频规格上也有很多亮点,比如3画幅视频拍摄功能。这让尼康D4可以适应各种规格的镜头,甚至包括尼康1系统的镜头。虽然说对于尼康D4这种单反系统来说基本不会有人用1系列镜头,不过起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解决方案。
规格
| 实际尺寸
| 倍率
|
| FX
| 35.0×19.7
| 1.1X
|
| DX
| 22.4×12.6
| 1.7X
|
| 点对点
| 14.0×7.9
| 2.7X
| |
如上表所示,尼康D4给我们提供了3种视频拍摄尺寸,当然无论你选择哪种尺寸都可以保证1920×1080/30p规格的输出,这样不仅仅能让DX画幅的镜头也能拍摄1080P视频,同样也是给长焦省了一道手续。不过很多朋友可能认为这种设计只是噱头,实际上尼康D4也有非常实在的东西,那就是HDMI无压缩输出。
虽然尼康D4具备无压缩输出能力 但是也需要诸如ATOMOS NINJA这种外置记录设备 尼康D4在使用存储卡的时候只可以记录24Mbps规格的视频,但是如果使用外置记录仪,则可以记录4:2:2 8bit 无压缩的视频,这一规格甚至可以匹敌诸如 佳能C300这种天价摄影机,当然最终画质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只能等视频用家最终的体会了。
·网线接口不另类 WiFi速度要升级 网线接口可以说是今年伦敦奥运会的特色,由于伦敦奥运会不给现场的记者提供无线连接,使得无论是尼康D4还是佳能1D X都使用了非常传统的RJ-45接口。当然这种接口也未必不好,起码可以很好的保证数据传输速度和正确率,就是届时大家都挂着网线拍照的样子肯定也是非常壮观。
使用网线虽然看起来很夸张 但是实际上用处还是很多的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网线接口很夸张,但是网线接口有用的不止是奥运会,比如在商业影棚当中,使用网线直接连接电脑拍摄可以实时观察拍摄效果,而且还没有USB线的传输问题。不过仍然有人觉得无线已经是一种趋势,事实上尼康也为D4准备了全新的无线适配器,那就是WT-5。
尼康WT-5支持最新的802.11n标准
WT-5相比上一代 产品,不仅缩小了体积,同时也提供了更新的速度标准也就是802.11n。不过虽然看起来方便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无线传输目前对于 相机来说还是不够方便,首先就算是目前最高的民用标准450Mbps在信号质量一般的情况下速度也不够让人满意,最高也就只有XQD卡的5分之一,而且无线网络本身的稳定性也是有待商榷,更何况WiFi组件还会消耗额外的电力,这些都是问题。虽然现在很多消费级 相机已经用上了WiFi,但是诸如新闻报道这种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领域在短期内还是无法引入的。
[ 本帖最后由 尼康派 于 2012-2-13 11: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