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自前年新疆游记的部分内容:
25年后寻访出生地20100920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有时偶尔想起伊犁,就在唐诗里遥忆下伊犁河。
伊犁河---亚洲大河,上游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主要支流有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河源均出自天山。经婆罗科努山和天山间盆地西流汇合後称伊犁河。西流入哈萨克境内,经阿拉木图以北最後注入巴尔喀什湖,全长约1,500公里。在中国伊宁附近河谷宽展,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有大批农、牧业人口定居,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在伊宁以下水浅沙滩多,河道分叉,不利航运。
从山顶往厂里看,基本都被推平变成了田地,前几年有同学去拍还有不少残破的破房,我要是再不来真是以后痕迹都没了!
杂草丛生的是露天电影院,最早之初是在地上摆石头占地盘,有时候一家可以占许多地方,自己家晚上搬长条凳子,后来建了围墙,长条木凳,就往凳子上放石头表示有人占了,一般大家都守规矩,也有因为座位被侵犯两家发生争吵的事,后来都是买票入场,以前因为小还容易混进去,再后来长个子就难混进去了,就像别人一样爬上电影院旁边的篮球架或周围人家的屋顶看。那块水泥地是露天旱冰场,一群人接龙滑很有意思,一开始高音喇叭放着音乐,后来周围人不堪忍受才不播音乐了,但每次放电影,高音喇叭都会播报电影消息,早晚各播一次,相信下午8点的中央广播新闻的悦耳声有的岁数的人都记忆深刻。
七座山,由七座连绵的山峰得名,河水的日夜侵蚀造成山坍方,慢慢变的越来越矮,河边,永远是我们当年小孩玩耍的快乐天堂。
爬上高山望南望,连绵群山尽头是覆盖着皑皑白雪长着茂密松树的雪山着,望北看远处的伊犁河就像一条蜿蜒的飘带,望不见头后不见尾。那时的天很蓝,朵朵白云,群山也很静,就是河两岸里也飘着阳光和河水的味道.伊梨河河床广阔,河流湍急,常能看到河面上有旋涡,不管小孩还是大人,只要水到了腰上就感觉站不住了,脚下也能踩到许多光滑的鹅卵石.夏天水也比较凉,据说是从雪山上下来的水 年年都要发生因为游泳而淹死人的事,学校和家长都严厉禁止我们游泳,还清楚记得高年级有个学生淹死在下游才找到,其他同去的几个同学在全校师生面前对着麦克风一边哭一边做着检查的情景. 人们常说,鲛龙是"上天入海",可我是"上树下河("上树这是后话以后再叙).很遗憾,生在河边确没学好水性,至今只比旱鸭子好点.也可能是我没怎么学会游泳,没出啥事,我哥就因为会游泳比我更野,结果游泳抽筋险些丢了小命,幸好被路过的厂长救起,但这些依然挡不住我们下河游泳"不屈不挠"的劲头 家长怀疑我们去游泳的好办法就是用手指头刮我们的胳膊,因为伊犁河水含有比较多的泥沙,胳膊上一划就是一道印记.有次伙伴们去游泳,一个胖子把一只凉鞋给丢了,他父亲外号"小老大",脾气那是相当的大,用现在的话叫杠杠地,自然一顿皮鞭炒肉,挨打的惨叫尖叫声我们当时形容"杀猪声"传个老远,据说是站在凳子上手吊起来脱了裤子光着屁股打的,有他给我们看的伤痕为证,过了几天另外一个伙伴说他在河边找到了那只凉鞋 乖乖,还敢去 我们没事常结伴到河边玩,有些年常能遇见一群放木排的维族或回族,一棵棵松木钉在一起一片片,吃饭就在河边生火做饭,有时还能看到跪着排起来做礼拜的场景,若我们汉人看着笑闹,他们礼拜完起身会骂的.我还好,不会去触这种霉头
伊犁河水虽然湍急,但盛产鱼,白鱼泥鳅最多,河边常有钓鱼人,有人说还钓到过苏联鱼,身上有俄文标牌.可我吊过一两次压根就没钓过一条,朋友接过我的鱼杆(弯弯曲曲一根竹子),结果一分钟不到就钓到了一条小鱼,晕,我怎么这么笨呀 不过我自愿帮过别人拖过一次小鱼网,两头一拉兜一会,水急鱼进网根本跑不了,总能网到一些鱼.虽然一条鱼都没给我,可我乐此不疲,要的就是那种快乐,没钓到过鱼我总网到过鱼,总比有些家伙把买的鱼说成钓到的强 嘻嘻 有几个冬天,天冷到能把河面整个冻住,解放牌汽车都能直接开过河,不用摆渡(也没办法摆),当然也发生过雪开始融化马车陷在河里的事
今夜无月,可是窗外却夜凉如水。夜真的很深了。信马由缰地写到这里感觉有些累了,就先敲到这里吧
很多照片我就不贴了,因为大家主要欣赏新疆风光,而不是要看我这些废墟图。
借着皎洁的月光看着火车外的周围的熟悉而有陌生的夜色,我一点都没困意,由于乌鲁木齐到伊犁是7月份才开通,火车都是新的,硬卧也跟以前的传统硬卧不同,跟软卧一样两边有隔板,只是没有门还是三层,被子实在软且热,充分体现新疆棉花太好。火车上明显少数民族多了,洗手碰到一个大胡子不知道是回民还是维族老者,我们都相视点头微笑。由于我出生在新疆,第一故乡觉得是伊犁,所以对少数民族没有内地人一些道听途说片面的误解,交流也比较自然。吃完饭,我们俩就约上新疆另外一个同学直奔我的出生地,88公里外的当年叫伊宁734厂的一个前二基部的地方。伊宁的城市跟我小时候走的时候以显得陌生,房子也不高,但比较整洁,不看维语汉字兼有的标牌以及偶尔典型的少数民族建筑感觉就跟内地城市一样。路上吃中午饭,同学说上次吃的一家鸡丝面好吃,一个不起眼的小店,一看价格要70(三人以上),有这么贵的鸡丝面?结果一端上竟然是只切成块的整鸡,哇!味道好极了,绝对是土鸡且没放一点鸡精,吃完了鸡,才开始上光面,原来这就叫鸡丝面,面自然都是拉面,吃完了不够你可以再加面,面不要钱,这就是新疆的特色行规。 以前88公里加船摆渡至少要走2个半小时以上的路程,如今只要1个小时就被同学开到了,沿途有诱人的新鲜葡萄摊位,我馋涎欲滴地买了四公斤好的花了40元,就是买贵了也比内地便宜多了。
从山顶往厂里看,基本都被推平变成了田地,前几年有同学去拍还有不少残破的破房,我要是再不来。
真是以后痕迹都没了!站在学校门口,小学到初二上学期我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我们都惊讶门咋这么小了,学校当年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起,觉得很大。趴学校墙头往里看,全被里面的灌木小树挡住视线,啥也看不到,唉..................
要走了,回头再看几眼,也许今生还会再来,也许今生这是最后一次来这里
有些惆怅,彷徨,但没有先前来时想过的可能落泪,没有流泪,几人还是欢声笑语地寻找曾经的点点滴滴
[ 本帖最后由 txj123 于 2012-3-11 04:2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