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摄影:香港禁拍事件
摘要: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公司Dolce&Gabbana(D&G)店外划禁拍区和一些不当言论而触痛了香港民众的神经, 日前遭到两千余港人集体围拍和抵制,市民运用手中的相机,手机等拍照设备想D&G发起“围攻”。 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公司Dolce&Gabbana(D&G)店外划禁拍区和一些不当言论而触痛了香港民众的神经, 日前遭到两千余港人集体围拍和抵制,市民运用手中的相机,手机等拍照设备想D&G发起“围攻”, 针对在此事件中摄影所扮演的角色,连线了正在对话的策展人蔡萌,评论家李媚,摄影媒体人海杰。
李媚:这件事情从某种角度上说甚至可以写进当代摄影史,我们已经意识到在我们未来的时代,摄影是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的一种权利, 一种表达权利,当我们抛开其他的都不去谈时,摄影对于我们人的交流的贡献,表达的贡献,我觉得这件事就很了不起。 海杰:从这件事情来看,D&G作为一个高端时尚品牌,有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一个“私享”的时尚分层意识, 但这样的意识触及了公共空间,商业的过度运作会产生商业暴力,D&G就算其中的一种。而相机也会产生权力, 这个权力的持有者是网民,他们运用这种权力来对抗商业暴力,并且相机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武器”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来讲, 这种影像的自觉性是我们乐意看到的。摄影是一个表达心声的媒介,而且可以从中看出大家对于摄影这种手段的自发性, 包括国内的很多事件都是通过摄影来呈现。 蔡萌:我们常说的“有图有真相”。 李媚:尤其对于那些拍客而言,对于那些突发的事件,有很多图片都不是来自专业的记者之手。 海杰:我们先不说他是不是语言夸大了一下情况,单从他的传递上来说,拥有一些优势:快捷,有效,直观。 李媚:所以我一直觉得,进入了20世纪以后,除了文字,口述这两种语言外,摄影图像将会成为第三种语言。 蔡萌:成为言说,表达的一种公共媒介,当然它可能也是一种武器,可以用来维护个人权益的工具。 香港的这个事件也和香港居民维护个人权益有关,表达一种个人诉求,借助了摄影。
李媚:如果我们只来谈这件事情,为什么香港市民都会拿着照相机去拍?有没有想过? 蔡萌:因为禁拍,一开始是禁止狗仔队进行拍摄,禁止他们去拍摄这些来自大陆的疯狂购物的土大款、富二代和官二代,怕暴漏他们的隐私。 李媚:所以这样的禁拍和反禁拍这样的冲突中就表达了摄影力量和公共性。 蔡萌:本来是想颠覆一种作为证据和监控的摄影,结果又被市民反控制了。 海杰:实质是扮演了一个民间的角色。 蔡萌:有一点被调侃,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李媚:再联想到我们现在上微博也好,博客也好,无论什么样的人,他都会用图片,贴上图片去记录自己的生活。 海杰:因为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迅速的让读者的视角抵达现场。 (雅昌摄影网讯 邬树楠)
来源 环球网摄影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