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园茶社”有一群平时喜欢玩鸟的老茶客,这群人都有着较为严格的生活规律:早起带着鸟儿去河畔、公园等清幽场所遛达晨练,至午时回家吃饭,然后小睡一会儿,约下午两点左右再提着鸟笼子陆续相聚于“兰园”。此刻的茶铺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约二十张茶桌座无虚席,鸟语人声杂伴相存,弥漫出一派快乐详和的环境气氛。赖大爷、俞大爷、张大爷……先来了,不消招呼,“眼镜”很快摆起了茶碗、续上了水。紧跟着王大爷来了,还未坐定,先到的大爷们都要争着为王大爷付茶钱,纷纷伸出握钱的手,冲“”眼镜”大声地呼喊:“收我的,收我的!”而“眼镜”会很自然地从那些伸过来的手上选取一位,然后也喊道:“王大爷的茶钱,裘大爷付了!”王大爷很骄傲,裘大爷更荣耀,其他的大爷们也不失“面子”。如若一会儿陈大爷也来了,刚才争付茶钱的那一幕又会再一次重现……。这种争相为别人付茶钱的行为,过去称做“喊茶钱”,主要是一种礼节,以表示相互的友好和尊重。唯其是礼节,所以也不必真付,除非是特殊的关系或有其它目的,作为堂倌的“眼镜” 非常识趣,该收谁的不该收谁的,拿捏得十分妥贴。近几年俗务缠身,我也很少去“兰园”喝茶了。更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兰园”铺面前百多平米的街沿,已被政府搭建起临时的板式营业房,出租给卖猫猫狗狗的商贩们。茶铺退隐于营业房的后面,场地缩小了,与街面之间只留下一条不足两米宽的通道。尽管如此,我每次打这里经过,总还能听见“眼镜”热情、熟悉的招唤:“陈锦,来喝碗茶嗬!” 或者:“是鬼撵起来了嗦!总看你匆匆忙忙的,还是抽空过来坐一坐哈。” “眼镜” 的招唤声,令我日渐冷漠浮烦的心境,多少添上了一丝儿暖意、带来了片刻的安宁……。
若是在小乡镇,到茶馆来第一位客人(可能是王大爷)是不用给茶钱的,老板免费奉送三花茶一碗,第二位客人李三爷进店,王大爷喊“三哥的,这里这里……”堂倌收下王大爷的钱,“李三爷的茶钱,王大爷付了!”尽管这时茶馆里仅有两位茶客,堂倌的喊声依旧响亮,如此后续往复。自己的茶钱多半是别人付了,自己争着抢着为别人付茶钱。现在这种习俗还有,却淡了好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