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紫罗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罗旺斯之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08:13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0:44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都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约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由于教皇的迁居,教徒们就把阿维尼翁做为朝拜的圣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0:56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1:08 | 只看该作者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1:19 | 只看该作者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3:44 | 只看该作者
 阿维尼翁还有一处有名的古迹———贝内泽桥。传说,800多年以前,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他独自将一块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巨石搬到河边,确定了建桥的位置。当地民众在他的率领下,历时8年,终于将大桥建成。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通过它往来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间的朝圣者及商务人士无不感到欣喜。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有一首老歌《在阿维尼翁桥上》唱道:“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圆圈跳舞……”这首歌使大桥声名远扬。不过,大桥建成后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如今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站在罗纳河中的断桥上举目四望,更能体会古城的沧桑,断桥也成了阿维尼翁的一处胜景。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3:59 | 只看该作者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4:17 | 只看该作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14:35 | 只看该作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35:25 | 只看该作者
加尔桥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加尔河的桥梁,而加尔河则是因为加尔省而得名。加尔河是由许多支流汇集而成,而当中有几条支流被叫做加登(Gardon)。 在奥古斯都全盛时期,当时古尔南边的尼姆是在罗马的统治之下。奥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个城镇,公元前19~20年,阿格里巴占有这个城镇及周边地区。当时,城内有许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证城内居民的饮用水得到足量的供应,还必须从尼姆以北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将泉水运送到目的地,加尔桥便是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许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经过周密谨慎的计算和设计,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这就是运用一个简单的地势落差避免了安装、设置压力系统来排除水流动过程中的障碍和促进水流动的动力。位于地表的一段横渠需跨越加尔河(附近约21公里处),于是加尔桥被建造。它是这输水管道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跨越加德河的通道,供敞蓬双轮马车、行人通行。在尼姆的城墙内,人们仍能见到一个圆形水池。它带有一个沉淀槽以及一系列闸门和出水口。这些设施曾在需要时用于将水引到城市的供水系统。 加尔桥总共有三层,高49米,最长的一层(上层)长度为275米。建筑该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 下层:6个拱,142米长,宽6米,高22米。 中间层:11个拱,242米长,宽4米,高20米。 上层:35个拱,275米长,宽3米,高7米。 在第一层有一条道路,在第三层则为输水道,输水道为1.8米(6英呎)深,1.2(4英呎)米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