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瑕疵,但瑕不掩玉——简述安徽省第十八届摄影展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1-3 21:2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瑕疵,但瑕不掩玉——简述安徽省第十八届摄影展

有瑕疵,但瑕不掩玉
——简述十八届摄影展

    由省摄协主办的《安徽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圆满落幕了。这是我省摄影人的又一次盛会,是我省近年来大量摄影佳作的集中展示。许多摄友对18届摄影展各抒已见,说明影展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见仁见智之中不乏对我省摄影作品的考量和对我省摄影事业如何健康发展的思考。摄影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入人心,蓬勃生机,影响广泛。
    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待,不可偏执一辞。应该说,18届摄影展的整体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公正,公平程度较过去有很大提升。我的观点是“是块美玉。有瑕疪,但瑕不美玉。”为了“琢”好这块美玉,省摄协可没少花心思。据我所知,有两点是值得称道的:一、拓宽评委渠道,让非摄影界的相关专家学者进入评委序列。摄影艺术本来就与美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民俗等众多学术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题材的宽泛性也少不了相关学术界给予较准确的解读。这次的评委中就有省美协主席、著名画家张松和我省著名文艺评论家王长安。他们的参予起码可以防止有些好作品被人们从单一的摄影角度去解读而误判。18届摄影展不少颇其不同风格画意作品的入选和赋有深刻人文内涵作品的入选,其作用已初现端倪。二、采取封闭个人信息的评选方式。我在向省摄协递送参赛作品时,亲眼看见省摄协的工作人员正将一幅幅作品背面贴上白纸,再一张张插入薄薄的塑料袋,13000多张的手工操作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方式起码可以从明处防止“打关系牌”。正如一位省摄协副主席所说,这届影展的评选是最顺利的一次。至于18届影展的规模、水平,总体评价及对部分获奖作品的解读,省摄协副主席、秘书长乐卫星和文艺评论家王长安分别在《序》和《获奖作品评述》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表述,我就不再赘述了。
    那么,18届有没有瑕疪呢?有。相比较而言,纪录类、商业类作品的水平高于艺术类的水平,人文类片子好于风光类片子。比如民俗片《寺庙上梁》镜头变化灵活,非常具有民俗片记录性、民间性、叙事性、传承性四要素。瑕疪主要出现在艺术类的作品之中。
    当下,人们对于摄影作品的分类,归属很难有准确的界定。但是,到底艺术类作品和纪录类作品有没有区分的标准呢?也有。那就是艺术类作品应该更侧重于审美式样和审美情趣。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可是对摄影的技术、技巧、技法娴熟运用及综合文艺素质、艺术灵感、思想情操等总体水平的考量。正因为如此,有些入选作品确实有欠“艺术含量”,有值得商榷之处。当然,我们应该尊重评委们的评定,但尊重和艺术探讨是两码事,探讨是对评委尊重的最佳回馈。组图《舞动的旋律》为表达动感,6张全虚,有绍华舞台片的影子,应该说想法是好的。但组图都是平拍,缺少镜头语言的变化和叙事性。国标舞比赛是很难拍的题材,舞者在舞池中没有确定的“台口感”,在场上任意流动,捉摸不定,要想不用闪光灯拍实,难度是很大的,拍虚是最容易的。这是一组平常的玩味影调的作品,如能拍出虚实相宜,则是佳作了。再如组图《正在消失的风景》只对某一处拆迁工地不同角度的空镜头平拍,缺少镜头的人文内涵和艺术视角,构不成组图。《万水千山总是情》也是缺少构成组照元素的。单幅作品中的《享受自然》,三个偌大的背影呆板直堵画面,背影上看不到情绪语言的表达,“自然”也一般。《升井》中,三个人正面走来的逆光下的剪影重叠度太多,形体糊成一片,且无轮廓光的美感,暗部死黑,缺少细节,谈不上“艺术”。《翔》的画面仅仅是一只飞鸟,用光、影调、瞬间都很一般。还有一些作品或缺少光影和主体,或缺少趣味点和空间感,也营造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意境,如《春意朦胧》、《大堡礁》、《诗意池塘》、《春韵》、《晨曲》等。有的片子在过去看算有新意,但时过境迁,拿到现在来看就不算新鲜,也缺少新意。如用“光之绘”变幻视觉效果的《夜羽》,用一般国画形式再现图片的《水墨徽州》,用无序的与画面元素不相关的色块填充画面的《梦徽州》等。
    从整体审美取向来看,评委中相当一部分更钟情于中国文人画书斋韵味的“灰、旧、暗、淡”的作品。即作品的调子灰,形式旧,光影暗,色彩淡。这也就难免产生了一些迎合评委口味的作品。不同的评委,换一批评委的话,评出的片子肯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理解和谅解。诚如,在安徽省古建筑摄影大赛中,拔得头筹的作品,在全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中却名落孙山,道理很简单,评委的审美取向不同。作为独立评片的“特约评论员”,我的看法只代表我自己,并不界定评委审美取向的对与错,只是担心会有更多的人会仿效,似乎反映博大精深的现实鲜活的古徽州难以找到新的摄影语言去表达,而“集体趋同”。我们的思维是不是可以再开放些,眼界再开阔些呢?
     今后,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可能减少评选作品中的“瑕疪”呢?我建议:1、继续扩展评委的结构。要吸纳美学、文学、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者专家介入,吸纳文艺评论家,摄影理论家、评论家介入。2、继续实行对参赛作品的信息封闭制度。3、从各市摄协推荐一名中摄协会员和省网的各位版主共同组成“摄友评审团”。对有争议的作品实行最终投票表决。4、省摄协班子成员在赛事前一段时间应该特别注意加强自律,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承诺,不串联。5、同一作者的作品投稿数量不限,但入选作品不得超过3幅,等次奖作品只能有1幅。要把机会留给更广泛的摄影人,以避“联展”之嫌,更好地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近年来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安徽省摄影事业的发展可圈可点,只要我们摄影人携起走来,互勉共进,广泛团结,真诚相待,就一定会共铸明天的辉煌。


[ 本帖最后由 海啸 于 2013-1-3 22:5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4 09:26:07 |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是仁者见人,智者见皆,百花齐放,快乐摄影!
3#
发表于 2013-1-4 12:17:23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就是图个乐!
4#
发表于 2013-3-21 15:48: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