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0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秋将至,又是摄影好季节,相关秋色摄影景点介绍:皖南塔川(一)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9-19 11:3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皖南塔川秋天里的春天
“一生痴绝处,无不梦徽州”。古往今来,安徽皖南究竞是什么魔力使人们魂牵梦萦和心驰神往呢?概括起来说,是皖南灿烂的文化,是皖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皖南丰富人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是皖南的丽山秀水构成了连绵不断亘古不变的梦。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在谈及家乡皖南古徽州时,他不无骄傲地说:“那里山灵水秀,气候温和,人们安居乐业,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与相媲美。”
当打开皖南旅游这部优美画卷,首先映入人们眼帘不仅是黄山、宏村等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而且还有许多各俱特色的景观与黄山、宏村相依相伴,不断丰富着徽州文化的内涵,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安徽黟县宏村镇有个名字叫塔川的古村落就是一个独具魅力风景绝佳旅游之地。塔川的古村落是黟县目前保留了3800多幢明清时代古民居中一个靓点。塔川最美的季节应该是秋天了,由于,古人在塔川村周围栽种了许多乌桕树、枫树、樟树、榧树等树,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的乌桕树、枫树色彩斑斓,灿如朝霞,塔川村变成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塔川秋色也被誉为国内三大秋景之一。
在一个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午后,我和影友们肩挎“长枪短炮”全副武装乘汽车经过6个多小时长途颠簸后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梦中佳境----塔川。远远望去,塔川背倚高耸入云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墅湖。古村落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30多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就像一座巨型宝塔。房前屋后、山坡上的大片乌桕树、银杏、枫树等一些不知道名字子的树木向游人展现了红、黄、橙、绿、紫等五彩缤纷的色彩。塔川古村落“层林尽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她又好像一位久居深山天生质丽的农家美少女,古朴典雅,美丽端壮,浑身散发着浓郁的古徽州乡土韵味。
下了汽车,我来到了村头,首先映入眼帘是五棵巨大的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树、榧树、枫树等,这就是“五树参天”景观。每株都有200多年的历史,树干有20多米,最粗的直径有12米,最细的一株也有9米,10多人才能环抱,我走到古树下,抬头仰望着大树,古树叶繁叶茂,郁郁葱葱,五棵古树犹如一柄柄巨伞遮天敝日。古树是小村人引以为自豪的,几百年来,村民们和古树朝夕相伴一起走过岁月,走过风尘,历经世事变迁。古树使小村更富有凝重古典之感。你看那凸出地面的一条条树根有大人的胳膊一样粗壮,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古树林下,三五成群的村民和游客们坐在粗大的树根上小憩,最快乐要数那些孩子们了,一会儿,手拉手连接成一个长链围绕在古树的周围唱儿蹦儿跳儿,一会儿,他们又玩起了捉迷藏相互追逐嬉闹,欢笑声荡漾在村子的上空。古树是山村的骄子,是山村的骄傲,它为古老的小山村赋予了诗情画意。
据了解,在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黟县宏村镇,像这样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很多很多……
穿过古树林,顺着下坡道我信步走进了塔川村,一条清澈小溪从村中穿插而过,一路欢歌流进风景秀丽的十里墅湖,河沟里还不时看见鱼儿游来游去悠闲自得。我环顾村庄,惊奇地发现,原来小村地处高庵与低庵两个山峰之间,(因为原来山峰顶上一座西林寺禅院而得名),小村由一条清澈小溪“川”过而富有了灵气,同时小溪也“川”“塔”而过更显得生机勃勃,塔川由此而得名。沿着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往前走,村头的路旁边小涧里水车静静地停着,村子里30多户人家大多数是单门独户间隔相继十几米,不规则地公布在大山的各个角落,村子里很静寂,偶尔才能听到几声狗的叫声。古村落远离城市间喧嚣,远离现代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是现代人回归大自然,品味山村古朴纯情生活乐趣的清静之地。整个村子被山峰包围着,古人为什么要在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深山里安家落户呢?为了躲避历史上政权连接更替带来的动荡和战火的侵袭,一心向往祖祖辈辈躬耕田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田园生活,这大概是古人们隐居深山的奥秘吧。
此情此景,使我便想起了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家农户院子里面一棵棵柿子树上硕果累累,那通红的柿子活像一支支红里透亮的小灯笼,这是山里人种植的特产野柿子,是纯正的绿色食品,柿子肉香甜可口,让人看了眼就馋,口里还不时直流口水。走到一幢白墙黑瓦典型的徽派建筑的农家庭院前,我看到房屋四周都被郁郁葱葱的菜地包围了,一位农妇正在园地忙碌着。自古以来,塔川村人多地少,土地是十分珍贵的,当地有句俗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意思是说,村民每年种植的粮食不能养活一家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徽州人流浪四方经商挣钱养家糊口。古往今来,徽州人发挥聪明才智,四处打拼,才为徽商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徽州人外出打工经商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村舍旁有一棵银杏树叶子在逆光下照射下呈现出金黄色,每片叶子闪闪发光,而当你顺光看它时却又变成了桔黄色了,树下一头老黄牛正在安详地嚼着野草。像这种树龄在200年以上的珍贵树种在塔川随处可见,随着一阵阵萧瑟秋风过后,树叶子一片片地飘落,当人走过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叶落是在位移,它是在完成使命后光荣退休,它是在回归大自然,是在完成生命最后一次升华啊。
与宁静的塔川村相比,村庄前面的田野里却是游人如织一派热闹景象,远到而来的游客成群结队来欣赏这里独特的田园美景----乌桕树。乌桕树属荷叶乔木,树冠像球状,枝叶茂盛,叶色四季变化多样。深秋季节,田埂上、水塘边和田间地角一棵棵高大的乌桕树枝繁叶茂色彩斑斓,像春天田园里盛开的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村庄周围和漫山遍野都被“鲜花”包围了,变成了“花”的海洋,因此,游客在皖南没有“潇潇秋风吹落叶”的悲凉,却有一种“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的万紫千红春天般的感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是这样赞美皖南秋天:“枫松相间,五色纷枝,灿若图绣。”深秋季节,田地的稻子等庄稼已收割完了,干涸的稻田成了天然的旅游休闲场所。这些乌桕树在塔川村生长有上百年的历史,一棵乌桕树就是一个迷人的景观。在深秋季节里,乌桕树的叶子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由于受阳光照射的强弱影响,不同地方的乌桕树在一个时节里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有时在一棵树上竞会同时出现绿、黄、橙、红、紫、桔红等不同颜色,一棵“熟”透的乌桕树当你顺着光观赏时,叶片就会呈现火红色,当你绕树转半圈逆着光看时叶子又变成了桔黄色,再用侧光观赏时却又变成了青紫色……只要你围着每一棵乌桕树转上一圈,从不同角度去观赏一番就会惊奇发现树叶会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色彩,让人不得不被大自然魔法所折服,你一定会为在这个万物萧条的秋天能欣赏到这样一幅田园美景而陶醉。在游览塔川村的游客中绝大部分都是那些手拿“大炮筒”的摄影发烧友和手持画夹和画笔大中专院校美术系的学生们,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每一棵乌桕树下都能看见他们在一丝不苟地创作的身影,这里是摄影和绘画创作的天然乐园。国内有10多所大中专院校把塔川村作为美术和摄影专业学生写生和创作的基地。每年的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是旅游旺季,短短的50多天,塔川村就要分期分批接待全国各地院校写生创作的学生达8000多人。来自五湖四海的摄影家们痴情于塔川秋色,在田野里我遇见福建省四位摄影发烧友,他们不惜花高价包租一辆出租车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拍摄秋景,其中还有一位中年女士呢,她可是位“星”级发烧友,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在野外一泡就是七八个小时从不感觉着累,她兴奋地说:“这里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塔川秋色是永远也拍不够的。”交谈中得知,这几位福建摄影家们每年秋天都要自费来这里进行为期半个月摄影创作。大自然不仅赐给了广大游客一幅幅美妙的田园风光,而且也给热爱艺术的人们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大半天过去了,夕阳西下,一轮红日慢慢向西山落去,天际边晚霞似火,太阳的余辉洒满了塔川的每个角落,也给远处青山和粉墙黛瓦涂上一层层金黄色。这时,缕缕炊烟从家家户户农舍的屋顶升起,放牧人赶着老牛哼着地方小调沐浴着夕阳向村子里走去。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一架架照相机早已摆开了架势占据有利地形,影友们纷纷各显神通拿出看家本领抢拍定格下了又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美誉的黄昏美景。
夜幕慢慢降临,我和影友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汽车。半天的时光让我恍然如梦,陶醉在了塔川那勾魂夺魄的田园美景里。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40:37 | 只看该作者

金秋将至,又是摄影好季节,相关秋色摄影景点介绍:皖南塔川(二)

全国四大红叶拍摄基地——塔川 欢迎您!  
          塔川位于皖南黟县城北,黄山北麓, 距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仅2公里。是古黟桃花源众多美丽富饶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秀丽山间村落。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徽派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好似一座巨型宝塔,藏身于山谷之间,掩映在浓丛中。群峰之间,一条山溪破石而出,贯村而下。村庄因有“川”过而富有灵气,清溪也因寄“川”更显活力。塔川即有此而得名。      清晨,山岚弥漫乡野,丛树遮掩的村子被抹上一层白晕,村后紫黛色的峰峦,隐约可辨,仿佛一幅泼墨图卷。傍晚,袅袅炊烟依偎着村子,牧童骑着老牛、打着唿哨、披一身灿烂的霞辉、悠悠然走入画中来。与宏村相比,塔川更富有几分自然朴素的田园寺意。       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五、六颗巨大的古树,他们分别是樟、榧、枫等。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都得二、三人合抱。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树种类别,使得村口这片古林形态各异。那露出地面的粗壮的盘根错节的树根,有的向远处伸去、极像深海的龙抓;有的搞高抬起、又猛然扎下,穿破岩石,像一双双巨掌,支撑起一柄柄遮天大伞。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      穿过古木林 ,依清溪沿石阶拾级而上,跨过一座古朴的小桥,便进入了塔川。      漫步在村中,即可领略到村中居民古朴纯情的生活乐趣,又可观赏那特有的质朴典雅的徽州古民居建筑。粉壁黛顶、马头高墙、八字门楼、清石门楣、三间二进,均为普通的明清建筑。但一条清溪从屋后绕至屋前,沿墙根分级而下,终年不断,潺声不绝,去给这普通的民居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推开村中一座像古城堡一般的民居院门,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一株百年丹桂亭亭而立于院墙一角,这就是有名的“斯馨室”。典型的徽派厅堂陈设,飞挂盘柱的楹联,鸟鸣花香的环境,往往使游人流连忘返。      最吸引人的,是秋天的塔川。      寒霜开始敖然万物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枫树,乌桕树等, 便开始要去一身的翠绿,由深绿而淡黄,而浅绛。随这秋风阵阵,颜色越来越来浓,最后而鲜红。地上也铺上厚厚的一层红地毯。这时,粉墙黛瓦炊烟袅袅,乌桕叶璨如云霞,枫树枝叶红若山火,而香樟、木榧却依旧绿似翡翠,此时“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慨一定会感受的最深。 这就是著名“塔川秋色”。
3#
发表于 2010-9-19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皖南秋色是摄影人的必去的地方,感谢楼主详细介绍!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46:33 | 只看该作者

金秋将至,又是摄影好季节,相关秋色摄影景点介绍:皖南塔川(三)

叶落知秋,枫红几许。深秋,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深秋,因为她的五彩缤纷而吸引着人们。在这个深秋季节,我和家人踏上了去皖南古徽州寻访五彩深秋之路。
   塔川秋色,以她绚丽多彩的红叶而挤身于中国三大最美秋色之中。塔川东北方向山谷中的协里村,由于没有象塔川这样的知名度而默默无闻,去过协里村的人无不为之美丽的秋色而动容。当我们到达宏村后,在住宿旅馆老板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去协里村,再徒步翻越东山去塔川的赏秋线路。
   机动三轮车沿着小路把我们送到了东山脚下的协里村。下的车来,只见满眼秋色,山上是火红的枫树,村口屋前是开满红叶的乌桕树。晚稻已收割后的稻田中,农夫正在牵牛犁地,一只牛犊低头寻找着稻草。稻田里,山坡上群鸡在散步,村口路头小狗在徘徊。中午时分,古老民居屋顶飘荡着阵阵炊烟,好一派原始淳朴的田园风光。虽然天不作美,没有阳光。可我还是被这秀丽的山村秋色迷住了。我们走在松软的田埂上,眺望着远处五彩斑斓的群山,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气,顿觉精神气爽。
   在农夫的指引下,我们穿越协里山村,迈向了去塔川的山路。当我登上了村边的山坡时,美丽的协里山村尽收眼底,远处群山苍翠,红枫树叶点缀着青山更显得火红,安详的小山村在美丽的秋色中显得那么宁静,我用相机摄下了她那美丽的身影。
   在微风吹送下,我们迎着蒙蒙细雨,迈进了密林之中。脚下是松软的落叶,树枝上是跳跃着的小鸟,耳边听到的是林中小鸟美妙的歌声,眼前看到的是山谷中翠绿的田地和深黛色的树林。山风吹在身上给人丝丝凉意,而当我们穿越在山谷中时,那徐徐山风吹走了身上的汗水。一条山溪蜿蜒在路旁,清澈的山泉发出丁冬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宛如美妙的音乐,捧起清凉的山泉水,洗走脸上的灰尘,带走身上的疲倦。喝一口清泉水,甜甜的,凉凉的,清澈心扉。
   当我们翻越东山后,一条公路出现在眼前,那就是宏村到黄山的宏黄公路,而塔川就在沿公路往下走的不远处。公路旁停满了小车,桥头只见手拿相机的摄影人,因为这儿的金黄色银杏,火红的枫香,还有那满山的红枫和苍翠的竹林,把路边的山坡和山川打扮的如此绚丽多彩。沿着公路往下走不多久,只见前方路边人流如涌,车来车往,一块塔川景区的指示牌告诉我们,向往已久的塔川到了。
  塔川,又名塔上,离宏村只有2公里,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因美丽秋色而被摄影爱好者们推崇为中国最美三大秋色观赏景区之一。      
  塔川,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座巨型宝塔,藏身在山谷之间,掩映在浓荫丛中。
   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等树。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那露出地面的粗壮树根,有的象巨掌,支撑起一柄柄遮天巨伞。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树种类别,使得村口这片古木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来到古木林中,绿荫遮目,青草铺地,让人感受到塔川村的古朴和谐,清新美丽。 穿过古木林,依清溪沿石阶拾级而下,便进入了塔川村。秋天的塔川村,宛如卸了春装的羞嫁娘换上了五彩的盛装,沐浴着那一抹厚重的徽派古村落气息,粉墙黛瓦边是那一簇簇火红的红叶,愈看愈有风韵。
  村前的山川中,层层梯田里水牛在休憩,山脚下的清溪上,一个大大的水车矗立在水中,稻田中孩子在玩耍,小狗在散步,骡子在吃草。那么安详平和。而村中古朴的徽派古民居上班驳的墙面、坍圮的矮墙和栩栩如生的精美木雕,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粉墙黛瓦掩映在斑斓的秋韵中,真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看着这斑斓的秋色,看着这古朴的村落,看着这祥和而淳朴的塔川,我的心被震撼。是因为她的美丽、她的古朴、还是因为她那深厚的历史古韵?我无法解释。我心中有一个默默的愿望,那就是真希望有机会来这儿住上一段时间,感受这如世外桃园般美丽山村的宁静生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51:27 | 只看该作者

金秋将至,又是摄影好季节,相关秋色摄影景点介绍:中国最美的画里乡村婺源(一)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江西上饶180公里,西距江西景德镇80公里,北距安徽黄山市(屯溪)96公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是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县域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26个乡镇。
       对于初来婺源的客人来说,最令他们头疼的是不知如何开始婺源的行程,对攻略上所说的“北线、东线、西线”以及各个景点弄得一头雾水,我这篇文章就是先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婺源的三条线:

       县城
   
       “婺源”是一个县,各地的交通车注明的从某某地到婺源,指的就是到县城紫阳镇,婺源旅游的三条线就是从县城为中点,向西面的为西线,向北面的为北线,向东面的自然就是东线了。不管从什么方向过来,乘长途汽车一般是在婺源西站或者是北站下车,不管在哪里下车,建议最后到汽车北站集中,因为发往各乡镇的交通车都在这里乘坐。县城里可供参观的地方有:博物馆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馆藏文物1万余件,珍奇异宝令人大开眼界,现位于汽车北站往江湾清华方向一公里;其二就是走走新建的步行街,这里的建筑多是仿古特色,可供观赏,有两座牌坊可以留影,表示到了婺源。至于购物,这条街并不是旅游用品的集散中心。购物店多集中在文公北路和文公南路,天佑路一带,还有民俗风情街可以去看看,也有不少土特产店。

       婺源北线 :
   
       北线的风景与东线相比,内容丰富一些,有古村,廊桥,山水自然风光等,虽然称为北线,但景点不是一条线上,而是到了清华以后象一棵大树一样分散开来。因此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到清华转乘车辆。从县城出发,依次有丛溪飘流、思溪延村、清华镇彩虹桥;从清华分散开来,其一:浙源、虹关及理坑;其二:大鄣山卧龙谷,黄村百柱宗祠、菊径、灵岩风景区,石城;其三:长寿古里洪村,严田古樟;
    北线的交通:从县城到清华的交通极为方便,上午二十分钟即有一趟车,下午约半小时一趟。但要去清华以远的地方,多数要到清华转车。
   
       延村: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现村中保存有商贾建造民居56幢,多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体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徜徉其间,有如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令人如痴如醉,为省古建筑群重点保护村。
   
        思溪:村内的古建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旺时达七十余栋,现有三十余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于清雍正年间,房屋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花园等组成,占地面积一亩多,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厅内为长方形藻顶,古色古香,是《聊斋》主要外景地;更为罕见者,由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望在十二扇扇门的中间,堪称“精品”,另村中还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济桥等景观。
   
       清华镇彩虹桥:彩虹桥横卧于清华镇上街,初建于宋代,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组建而成,木板铺设桥面,木椽青瓦结顶,廊亭两侧有栏杆和坐凳,供行人观赏憩息。镇上还有老街、“从”字木桥,双河等景点。老街位于清华镇大桥与彩虹桥之间,长达1.5公里,可惜已比当年逊色不少。 木桥位于清华镇大桥旁边,很独特的“从”字型木桥,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彩虹桥
   
       浙源龙天塔: 耸立在婺源县北凤山村头的浙溪旁。该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30余公尺,腰檐层层支出,宽度向上递减,每层檐角上悬铁铃,风起时,铁铃铮铮有声。塔内有阶梯上升,可直登顶层眺望。古建筑风景。
   
       虹关村: 徽墨名村。建村于南宋建炎年间,明清时有墨铺80余家。村头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3亩,有“江南第一樟”之誉。是北线的精华景点,从清华出发,经浙源,虹关一线,沿途都是未开发的村庄,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田园风光。
   
       理坑村: 是婺源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个村庄,历史上文风鼎盛,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称,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进入了中国申请世遗预备名单,村中有诸多明清官邸,建村于南宁初年,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沿溪构筑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书余懋学“尚书第”、吏部尚书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礼科给事中余懋药“都谏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驾睦堂”、兵部主事余维枢“司马第”等,翘角飞檐,“三雕”工艺精湛,图案寓意隽永,被艺术家称为获取作灵感的源泉地。相当闻名的景点。
           
       洪村:北宋初年建村。村民养生有道,高寿者多,有“长寿故里”之称,距离清华九公里。
   
       黄村百柱宗祠(经义堂):古坦乡黄村黄氏宗祠经义堂,又名百柱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公尺。前进为九脊顶,五凤楼式门楼。正堂中央悬挂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经义堂”匾额,遒劲有力,大梁上木雕精美,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该祠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其照片曾于1982年到法国巴黎展出。
   
        灵岩风景区:这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国家森林公园,以溶洞、古村为主要特色,这一带有三十多个溶洞,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其中不乏朱熹、岳飞、宗泽等名人。

   
       婺源东线 :
   
       东线由近及远可选的有月亮湾、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段莘水库,庆源。这条线多数游客是走李坑,汪口,江湾,晓起,优点是在一条线上,交通方便,但缺点是内容单一,都是古村落为主。
   
       月亮湾:这里往往给许多游客以想像,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弯月形的水面,路过这里,有时间停车拍照停留五到十分钟足矣。当然摄影爱好者在光线合适的时候还是值得多等等的。
   
       李坑: 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古建、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内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在李坑下车即可,这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景点,因此游人众多,旅游设施开发得比较完善。
   
       汪口俞氏宗祠:李坑再往江湾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同时汪口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下车即可。

       江湾: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不过,这里的出名,是因为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和认祖归宗,成了伟人故里。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即可到达。
   
       晓起: 从江湾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村屋多为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园景象。主要景点有古樟、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乘江湾镇到晓起的三轮摩托车,或者到溪头,段莘的交通车在晓起下。
   
       江岭风光:上晓起往上行九公里到达江岭,可见田园风光,这里在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的时候是很漂亮的。乘到段莘,庆源等地的车中途下,不过,多是农用车,中巴很少。
   
       段莘水库: 很多游记里写着高山平湖就是这里,去庆源要路过。

    庆源: 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由于庆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欲去者最好是自己有交通工具(或租,或包),因为路况较差,自驾车者要有心理准备;
   
       婺源西线 :

    婺源的西线在三条线中算是比较冷的,去的人日渐稀少。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山上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位于县南部晓林乡境内,距县城紫阳镇29公里。山上林木葱翠,主要景点有积庆亭、古驿道、朱熹祖墓、桂花塘、仿竹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现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围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誉。1985年列为江

西省级风景名胜区。
   
       鸳鸯湖:位于县西部赋春镇,水面2300亩,湖区幽雅恬静、空气清新甘美、山林葱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岛、岛上建有“湖心亭”,辟有桃、李、柑桔果园。每年冬季有2000多对鸳鸯翩然汇聚于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乐乐。
   
       游山村:建村于唐天宝年间。一条小河呈太极阴阳鱼形穿村而过,一派山里水乡的美景。
6#
发表于 2010-9-19 11:57: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介绍详细,塔川、婺源都是好地方,秋色迷人,值得一去!
7#
发表于 2010-9-19 12:01:5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介绍详细值得一去!
8#
发表于 2010-9-19 12:06: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介绍!
9#
发表于 2010-9-23 14:15:16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资料,楼主辛苦了,学习!
10#
发表于 2010-9-23 14:21:59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