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塔川秋天里的春天
“一生痴绝处,无不梦徽州”。古往今来,安徽皖南究竞是什么魔力使人们魂牵梦萦和心驰神往呢?概括起来说,是皖南灿烂的文化,是皖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皖南丰富人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是皖南的丽山秀水构成了连绵不断亘古不变的梦。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在谈及家乡皖南古徽州时,他不无骄傲地说:“那里山灵水秀,气候温和,人们安居乐业,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与相媲美。”
当打开皖南旅游这部优美画卷,首先映入人们眼帘不仅是黄山、宏村等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而且还有许多各俱特色的景观与黄山、宏村相依相伴,不断丰富着徽州文化的内涵,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安徽黟县宏村镇有个名字叫塔川的古村落就是一个独具魅力风景绝佳旅游之地。塔川的古村落是黟县目前保留了3800多幢明清时代古民居中一个靓点。塔川最美的季节应该是秋天了,由于,古人在塔川村周围栽种了许多乌桕树、枫树、樟树、榧树等树,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的乌桕树、枫树色彩斑斓,灿如朝霞,塔川村变成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塔川秋色也被誉为国内三大秋景之一。
在一个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午后,我和影友们肩挎“长枪短炮”全副武装乘汽车经过6个多小时长途颠簸后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梦中佳境----塔川。远远望去,塔川背倚高耸入云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墅湖。古村落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30多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就像一座巨型宝塔。房前屋后、山坡上的大片乌桕树、银杏、枫树等一些不知道名字子的树木向游人展现了红、黄、橙、绿、紫等五彩缤纷的色彩。塔川古村落“层林尽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她又好像一位久居深山天生质丽的农家美少女,古朴典雅,美丽端壮,浑身散发着浓郁的古徽州乡土韵味。
下了汽车,我来到了村头,首先映入眼帘是五棵巨大的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树、榧树、枫树等,这就是“五树参天”景观。每株都有200多年的历史,树干有20多米,最粗的直径有12米,最细的一株也有9米,10多人才能环抱,我走到古树下,抬头仰望着大树,古树叶繁叶茂,郁郁葱葱,五棵古树犹如一柄柄巨伞遮天敝日。古树是小村人引以为自豪的,几百年来,村民们和古树朝夕相伴一起走过岁月,走过风尘,历经世事变迁。古树使小村更富有凝重古典之感。你看那凸出地面的一条条树根有大人的胳膊一样粗壮,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古树林下,三五成群的村民和游客们坐在粗大的树根上小憩,最快乐要数那些孩子们了,一会儿,手拉手连接成一个长链围绕在古树的周围唱儿蹦儿跳儿,一会儿,他们又玩起了捉迷藏相互追逐嬉闹,欢笑声荡漾在村子的上空。古树是山村的骄子,是山村的骄傲,它为古老的小山村赋予了诗情画意。
据了解,在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黟县宏村镇,像这样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很多很多……
穿过古树林,顺着下坡道我信步走进了塔川村,一条清澈小溪从村中穿插而过,一路欢歌流进风景秀丽的十里墅湖,河沟里还不时看见鱼儿游来游去悠闲自得。我环顾村庄,惊奇地发现,原来小村地处高庵与低庵两个山峰之间,(因为原来山峰顶上一座西林寺禅院而得名),小村由一条清澈小溪“川”过而富有了灵气,同时小溪也“川”“塔”而过更显得生机勃勃,塔川由此而得名。沿着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往前走,村头的路旁边小涧里水车静静地停着,村子里30多户人家大多数是单门独户间隔相继十几米,不规则地公布在大山的各个角落,村子里很静寂,偶尔才能听到几声狗的叫声。古村落远离城市间喧嚣,远离现代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是现代人回归大自然,品味山村古朴纯情生活乐趣的清静之地。整个村子被山峰包围着,古人为什么要在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深山里安家落户呢?为了躲避历史上政权连接更替带来的动荡和战火的侵袭,一心向往祖祖辈辈躬耕田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田园生活,这大概是古人们隐居深山的奥秘吧。
此情此景,使我便想起了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家农户院子里面一棵棵柿子树上硕果累累,那通红的柿子活像一支支红里透亮的小灯笼,这是山里人种植的特产野柿子,是纯正的绿色食品,柿子肉香甜可口,让人看了眼就馋,口里还不时直流口水。走到一幢白墙黑瓦典型的徽派建筑的农家庭院前,我看到房屋四周都被郁郁葱葱的菜地包围了,一位农妇正在园地忙碌着。自古以来,塔川村人多地少,土地是十分珍贵的,当地有句俗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意思是说,村民每年种植的粮食不能养活一家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徽州人流浪四方经商挣钱养家糊口。古往今来,徽州人发挥聪明才智,四处打拼,才为徽商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徽州人外出打工经商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村舍旁有一棵银杏树叶子在逆光下照射下呈现出金黄色,每片叶子闪闪发光,而当你顺光看它时却又变成了桔黄色了,树下一头老黄牛正在安详地嚼着野草。像这种树龄在200年以上的珍贵树种在塔川随处可见,随着一阵阵萧瑟秋风过后,树叶子一片片地飘落,当人走过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叶落是在位移,它是在完成使命后光荣退休,它是在回归大自然,是在完成生命最后一次升华啊。
与宁静的塔川村相比,村庄前面的田野里却是游人如织一派热闹景象,远到而来的游客成群结队来欣赏这里独特的田园美景----乌桕树。乌桕树属荷叶乔木,树冠像球状,枝叶茂盛,叶色四季变化多样。深秋季节,田埂上、水塘边和田间地角一棵棵高大的乌桕树枝繁叶茂色彩斑斓,像春天田园里盛开的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村庄周围和漫山遍野都被“鲜花”包围了,变成了“花”的海洋,因此,游客在皖南没有“潇潇秋风吹落叶”的悲凉,却有一种“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的万紫千红春天般的感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是这样赞美皖南秋天:“枫松相间,五色纷枝,灿若图绣。”深秋季节,田地的稻子等庄稼已收割完了,干涸的稻田成了天然的旅游休闲场所。这些乌桕树在塔川村生长有上百年的历史,一棵乌桕树就是一个迷人的景观。在深秋季节里,乌桕树的叶子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由于受阳光照射的强弱影响,不同地方的乌桕树在一个时节里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有时在一棵树上竞会同时出现绿、黄、橙、红、紫、桔红等不同颜色,一棵“熟”透的乌桕树当你顺着光观赏时,叶片就会呈现火红色,当你绕树转半圈逆着光看时叶子又变成了桔黄色,再用侧光观赏时却又变成了青紫色……只要你围着每一棵乌桕树转上一圈,从不同角度去观赏一番就会惊奇发现树叶会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色彩,让人不得不被大自然魔法所折服,你一定会为在这个万物萧条的秋天能欣赏到这样一幅田园美景而陶醉。在游览塔川村的游客中绝大部分都是那些手拿“大炮筒”的摄影发烧友和手持画夹和画笔大中专院校美术系的学生们,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每一棵乌桕树下都能看见他们在一丝不苟地创作的身影,这里是摄影和绘画创作的天然乐园。国内有10多所大中专院校把塔川村作为美术和摄影专业学生写生和创作的基地。每年的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是旅游旺季,短短的50多天,塔川村就要分期分批接待全国各地院校写生创作的学生达8000多人。来自五湖四海的摄影家们痴情于塔川秋色,在田野里我遇见福建省四位摄影发烧友,他们不惜花高价包租一辆出租车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拍摄秋景,其中还有一位中年女士呢,她可是位“星”级发烧友,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在野外一泡就是七八个小时从不感觉着累,她兴奋地说:“这里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塔川秋色是永远也拍不够的。”交谈中得知,这几位福建摄影家们每年秋天都要自费来这里进行为期半个月摄影创作。大自然不仅赐给了广大游客一幅幅美妙的田园风光,而且也给热爱艺术的人们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大半天过去了,夕阳西下,一轮红日慢慢向西山落去,天际边晚霞似火,太阳的余辉洒满了塔川的每个角落,也给远处青山和粉墙黛瓦涂上一层层金黄色。这时,缕缕炊烟从家家户户农舍的屋顶升起,放牧人赶着老牛哼着地方小调沐浴着夕阳向村子里走去。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一架架照相机早已摆开了架势占据有利地形,影友们纷纷各显神通拿出看家本领抢拍定格下了又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美誉的黄昏美景。
夜幕慢慢降临,我和影友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汽车。半天的时光让我恍然如梦,陶醉在了塔川那勾魂夺魄的田园美景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