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70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格与主义的对峙和角逐—25届国展艺术类评选感受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0-31 18:5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2015-10-27
孙慨
10月24日晚8时,夜凉如水,但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多功能厅里却暖意融融。由25届国展艺术类评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孙慨带来的题为《摄影离艺术到底有多远》的讲座,从世界摄影史讲到中国摄影史,再从史及今,深入浅出地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极为丰富也极具时代思考的一场生动的讲座。

艺术,好大的一个题。
孙慨说,在几乎所有门类的艺术中,评奖都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评奖,从来就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艺术品的生产以及价值衡量,都是一定的艺术生态以及艺术之上的意识形态的产物,而评奖结果,又势必对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在未来的艺术创作方向乃至相当时期内的艺术思潮,造成直接的影响。

摄影的评选,同样如此。同时,由于摄影行为在今世的大众化,群体参与的广泛性,尤其是商业资本在其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普遍介入,使得各种类型的评奖层出不穷——这种状况在中国,尤其热烈。但是国展,因其鲜明的国字号背景和久长的历史渊源,从而具备了当然意义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因此,他说,作为一名热爱摄影并致力于摄影问题的观察和研究的书写者,能够成为此次第25届国展的评委,着实是一份荣幸。然而,从初选到终评,从北京到武当山,累计10余天的参评经历结束后,辛劳之余并无欣慰,却有一股难以言表的沮丧。

和其他的评委一样,无论是初评时从电脑上观看还是终评时对每一幅纸质作品的审视,每一天都期待着眼睛一亮的时刻,都希望有从视觉到内涵全然一新的作品出现;但是直至最终金银铜作品的产生,这样的感觉始终稀缺和罕见——在5·6万件共12万幅参赛作品中遴选出525件获奖作品,并不艰难,但是期望以此525件作品来代表中国摄影艺术在至少近两年内的最高水平,显然相距甚远。

作为一名艺术组的评委,他发现,参赛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题材、手法与观念的高度雷同现象。 那些少说也有三十余年历史的“热门”题材,至今仍是许多摄影家热衷追逐的对象:漓江笠翁、惠安渔女、版纳泼水、苗寨斗牛、草原策马、龙舟竞渡、雪域礼佛、藏地秘境、广西梯田、侗寨之夜、福建土楼、皖南炊烟、婺源乡居、徽州古韵、江南烟雨、边疆牧歌、坝上风光、茶园春色,等等等等;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多为沿袭数十年的概念图解:微笑必定比喻阳光,沧桑必然象征岁月,跃动就是青春节奏,粉墙黛瓦即诗意,满眼春色即生命,有鸟必和谐,有水必静谧,少女肯定怀春,老者难逃怀旧,广阔田野必然喻指希望,寺院深深必然玄机重重,风雪之路一定是漫漫人生途,钢花飞溅一定意指绚丽人生,人物特写不是凝思、遥想就是追忆、盼归,晨雾弥漫谓之晨曲,霞光满天谓之牧归;题材上的盲从与跟风,手法上的俗套和陈旧,主题提炼上的刻板和模仿,显示出普遍的自我高估,一致的单向崇高,期望以平庸的想象换取艺术的担当,刻意附会,比比皆是。

这些,虽然不是参赛作品的全部,但它们占据的比重,超乎每一位亲眼目睹者的想象。作为一名对中国摄影的进展始终保持着持续观察的书写者,我和许多评委的感觉一样:参赛作品的整体面貌,远远不能代表中国摄影在今世发展的状况;也可以说,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并未进入国展的评选。本应具备相当的专业性、权威性的国展,并未能汇聚这两年以至于这个时代里中国摄影的精品力作,也未能真实体现中国摄影发展的客观状态。然而评选却只能据此展开,于是,在可选度较为狭小的范围中,作为评委的沮丧,势所必然。

在评选过程中,关于何为艺术的摄影,也曾屡经思量。窃以为,时代性、真实感和想象力,堪称艺术摄影作品的三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时代性的思想内涵在一帧或一组照片中似乎很难在极短时间的浏览中获得恰当的价值考量,但是重复和效仿他人拍摄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的题材,其内容已经很难萌生新意,更难以体现深度。中国现实的变化,从国家到个人都已十分显明,而摄影,从产制方式到传播效果以及艺术生态,均以远别于过往的十年、二十年,然而摄影人的观念之变,相比之下远不及生活本身的变化,摄影人捕捉现实之变、时代之变的敏感程度,远不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赋予的启示。观念的固化,牵制了许多人从事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思路;在急速前行的时代面前,许多摄影人的创作观依然滞留在作品影响的单一层面而未能从生活本身的生动性里寻求发现。

真实来源于真诚——从摄影师到作品,真诚的认知、真诚的表现,真诚地还原生活。在许多参赛作品中,作者的确在新意和内涵上作了用心的开掘,但在表现手法上过于雕琢,显得缺乏信心、缺乏诚意,也让观看者觉得虚假而令人生厌。而很多作品原本就来自于生活,真实是无疑的,然而同样是在表现手法上落入俗套,太过于讲究对以往的所谓“名片佳作”的模仿与抄袭,反而削弱了固有的意蕴或特殊性。至于那些伪民俗,其本身就是远离生活、远离真实的虚构和表演,期望以此打动观众,无异于舍本求末——虽然这样的作品在本届评选结果中依然存在。少一些光影炫技或者故弄玄虚,多一些真诚朴实、生动真切,作品距离艺术的脚步,也就会更近一些。

想象力是通向艺术之路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路径,在艺术摄影作品的创作中,想象力体现在:
在独特性和公共经验之间寻求一种从事理逻辑到观看视觉上的契合。仅仅体现公共经验,就显得过于肤浅和平庸,大众化的视觉与感知,缺乏回味的触点,也就失去了深思的起点;但是单单为了所谓的创新而追求奇特怪异,甚至连自己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寓意的话,就等同于游离在生活之外了,曲高和寡是一回事,自以为是则是一种偏狭。二者的结合,源于对生活常识的深切体悟以及对非常态现象与问题的敏锐感知,也源于对摄影作为媒介和艺术的双重身份所展开的深刻理解。
同时,他也谈到艺术摄影,不只是风光摄影,在全民摄影的时代,大众摄影的繁荣,同时也让摄影艺术多了许多的娱乐性。从而导致了一些伪民俗与伪艺术作品的产生。

评选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既非每一个有志于摄影艺术者所乐见,更非国展主办者所愿。

深究起来,从历史渊源看今日中国的摄影生态,却可以多多少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并对中国摄影的未来走向获得一个相对明晰的思路。

热衷于美术特征且获取了艺术地位的画意摄影,和专注于人的生存处境并致力于现实社会的改造的纪实摄影,是摄影发展史上的两种主要的风格;早在民国年间,这两种风格即已在中国形成。1949年后,宣传摄影对画意摄影风格的艺术化借鉴,切合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新的国家形象塑造的需要,从此,画意风格对新闻宣传摄影的侵入获得了“中和”式的认可。国家改革开放后带来的风景摄影的普及以及摄影大众的兴起,逐步使主流层面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也越来越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而走向所谓的高雅旨趣,直至唯美、画意的摄影一度进入了独步艺术之境的程度。1980年代纪实摄影运动的兴起,二者才渐渐地形成了分庭抗礼的价值对峙之势;至世纪之交,随着关注现实的纪实主义摄影从风格到理念、从实践到传播,在艺术和纪实两个领域越来越深切、越来越普遍的介入,既有的格局才得以彻底改变。至此,对峙变成了角逐——两种风格的摄影已经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平台展开了价值观之争;但很明显,远离生活的唯美画意虽然仍旧拥有数量庞大的大众,但在价值评估和功能衡量上,却越来越回归其业余的本位;而纪实摄影的发展则与之相反。

在风格之争的背后,实质乃是两种主义的艺术在中国的角逐,从风光摄影在艺术领域的统领到伪民俗摄影的泛滥,自然主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倾向始终主导了摄影作为艺术的理念,摄影家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对大自然给予的启示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和依赖;其作品表现为对主观理想的倚重,希冀通过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以及与自然貌似贴近的民俗,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怀;同时在本质上脱离了鲜活的生活,置严峻的现实于无视。而在纪实摄影领域,人文主义、现实主义才是它始终恪守的艺术理念,这部分摄影家以深入、精确地反映现实作为艺术的追求目标,其作品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将人作为艺术的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处境与现实需求,在根本上,这些作品在努力承担起参与社会改造、推动国家进步的间接使命。主义的区别,实质上确定了当今中国摄影生态中相互“鄙薄”的两大群,即:具有专业主义精神和摄影的职业理想的精英分子,仍然滞留在业余爱好层面或者本来就属于以此怡情娱乐的大众群体。

而今,大众依然自得其乐,而精英早已不屑于与之为伍;就像摄影术诞生早期的摄影艺术家为逃避摄影大众的追逐而开辟新的摄影风格、开创新的摄影流派——精英与大众,却正是当今中国摄影的生态改造中互为对手以寻求突破与变革的一种必须。

从一种风格、一种主义独步天下,到两种风格、多种主义分庭抗礼,从对峙到角逐,中国摄影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和国家进步的趋向,越来越明晰,也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中国摄影从实践到理念,从艺术形态、社会功能到价值衡量标准,均在发生难以阻挡的改变;但在改变中,有些力量依然会成为阻滞,有些力量则有可能成为疏导和推动。在本次25届国展评选的初评与终评结束后分别召开的两次总结会中,大多数评委的中肯意见均得到了评委会以及中摄协领导的高度重视,都认为国展理当承担起引导、提升参赛作品整体质量乃至中国摄影艺术整体水平的责职,而从下一届开始将在广泛征稿的同时,同步实行推委制等一系列新办法,以期让国展汇聚更多的优秀作品,则体现了国展主办者以及中摄协从自觉、主动地大胆改革自身规制入手,积极参与改变、努力推动进步的信心和决心;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决心,相信国展将会在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承担其特有的引领艺术思潮、规范价值评价机制、促进摄影艺术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力和影响力;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向着重塑国展的权威性、专业性,令国展名副其实这一目标,更进一步。
2#
发表于 2015-10-31 20:54: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分享。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0-31 21:28: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0-31 21:49: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0-31 22:46:48 | 只看该作者
大陆老师辛苦了,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1-1 08:41:5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1-1 09:44:35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激情澎拜,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