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5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阵父子兵——腾龙微距双雄对比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11-1 11: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天又来了!娇艳的花朵已经绽开,嫩绿的叶子挂满枝头,那些蛰伏了一冬的小虫们也开始爬出来迎接日渐温暖的阳光。人们纷纷来到户外,赏花、踏青、观景……而对于摄影人来说,户外微距拍摄的季节又拉开了序幕。
说到微距摄影,我们无疑需要具备一只高品质的微距镜头。在这方面,日本的腾龙公司可是声名卓著的专家。今天我们就拿到了两支腾龙微距镜头——SP AF 90毫米F2.8 Di和SP AF 60毫米F2 DiII IF,并会对它们进行一番比较。
图1: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前世今生:
腾龙的90毫米微距镜头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979年的SP 90毫米F2.5(编号52B)到2004年的本文主角之一(编号为272B,专门为数字相机做了优化),总共经历了5代。90毫米微距镜头一直是腾龙公司的代表作,在众多的产品测试和用户的口碑中都获得了高度的赞誉。
十多年前我刚接触摄影时,曾在香港的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段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它(SP90微)不是为了讨好BUDGET(节约型)消费者而推出的廉价货,也不是原厂镜的替代品,因为它在许多方面甚至比原厂镜更为出色。”
而本文主角之二的SP60微则是腾龙公司最新的微距镜头,它是该公司去年重点打造的倾力之作,也是世界上首支光圈达到F2的专为APS画幅数字相机设计的1︰1微距镜头。
无论从身世还是从焦距上看,SP60微都是SP90微的晚辈。那么在性能上它们有什么异同?在购买微距镜头时是选择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锋芒毕露的新锐呢?请看下文。
外观:
虽然SP90焦距较长,还可用于全画幅相机,但将二者放在一起时,它们体形上的差别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大。SP90长一些,但SP60粗一点。不过SP90没有采用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镜身会伸长5厘米多,这时看起来就比SP60长许多了。
SP60的镜身上有一个对焦方式切换开关。SP90采用了较为独特的推拉对焦环的切换方式,在镜身上就没有对焦方式开关了,但有一个对焦限位旋钮。
关于外形上的差异,可参见下表和下图。
图2:指标对照表。
图3:外形对照。
图4:外形对照2(镜身伸长)。
图5:镜身前端对照。
图6:镜身后端对照。
图7:镜身上的开关。
自动对焦:
这两支镜头问世时,腾龙还不能提供超声波对焦马达,加上它们都是微距镜头,因此你不用指望它们能具备快捷的对焦速度。
相比而言,SP60的对焦速度稍快一些,而且对焦时的噪音也要小一点。SP90的对焦声音真是很吵,我觉得在腾龙的镜头里面可以名列前茅。
不过SP90具有对焦限位开关,这可是它的老大哥SP180微距头也没有的东西。根据拍摄对象的不同,你可以使用这个开关将对焦范围限制在29~40厘米或是45~无限远之间,以此来缩短对焦时间。
手动对焦:
SP90的对焦行程将近250度,十分惊人。而倍率在1︰3以上的微距对焦行程约占了170度,使你能进行超精细的手动对焦,十分利于微距的拍摄。
SP60的对焦行程也接近250度,倍率在1︰3以上的微距对焦行程接近130度。
SP90对焦环的宽度约为3.6厘米,SP60的约为3.1厘米。它们对焦环上的橡胶纹宽度同为2.5厘米,使用食指、中指加拇指都能方便地进行手动对焦。
SP60上的纹路开槽比SP90的更宽更深,对焦时手感更好,磨擦力更大。
图8:对焦环的对比。
转动对焦环时,SP90的手感比较顺畅,阻力适中。而SP60的对焦环阻力偏大,转动起来较为费力。
在手动和自动对焦方式的切换上,SP90使用的是推拉对焦环的做法。切换时较为费力,机械震动也较大,有时会干扰对焦和构图。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SP60上采用的常规切换开关。
虽然没有采用超声波马达,腾龙也在SP60上实现了全时手动对焦,这在拍摄微距照片时会很有用处。
焦距与视角:
SP90是腾龙的Di镜头,可用于全画幅相机。SP60是腾龙的DiII镜头,专用于APS-C画幅的相机,这时它的等效焦距是90毫米(或96毫米)。如果按设计初衷分别用于各自画幅的相机,它俩的视角差不多。
当然,SP90也能用于APS画幅的相机,这时它的等效焦距为135毫米(或144毫米)。如果用于人像等常规拍摄,它的焦距会显得稍长一些,要获得相同视角的照片,拍摄距离就得更远。这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也不利于与模特沟通。
下图展示了用于APS相机时,在相同机位上两支镜头的不同视角。
图9:常规拍摄时的视角差异。
图10:常规拍摄时的视角差异2。
用于微距摄影时,由于成像倍率相同,使用相同画幅相机和相同倍率拍摄时,获得的视角也是相同的。
微距对焦距离:
微距镜头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最近对焦距离,它是指在进行1︰1等比倍率的拍摄时,主体到相机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通常来说,微距镜头的焦距越长,它的最近对焦距离也越长。比如SP60的这个指标是23厘米,SP90的是29厘米,而腾龙180毫米微距头的是47厘米。
最近对焦距离越大,越利于你在拍摄微距时布光,也更不会惊扰昆虫等拍摄对像。
除此,微距镜头还有一个更为实用,但通常不被列入规格表的指标——最近工作距离。它是指进行等比倍率拍摄时,主体到镜头前端的距离(不含遮光罩)。这个指标与镜头的结构设计有关,也是越大越好。
SP60采用了内对焦设计,最近工作距离达到了10厘米,在同焦段的微距镜头中名列第一。而SP90由于对焦时镜身会伸长,这项指标仅有9.9厘米,在这方面吃亏不少,将最近对焦距离较长的优势抵消殆尽。
下面展示了拍摄这张1︰1倍率的照片时,两支镜头的最近对焦与工作距离。
图11:等比倍率的实拍照片。
图12:最近对焦与工作距离对比。
微距成像:
成像照的拍摄使用了三脚架、液晶屏取景对焦、反预加定时自拍、最佳JPEG格式和标准照片风格,未用任何滤镜,并尽量保证镜头光轴与所拍立面的垂直。每种设置拍摄两张照片,选用表现更好的那一张。未做后期处理。
图13:微距成像照全图。
图14:微距照片中央成像原大对比。
图15:微距照片边角成像原大对比。
两支镜头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边角与中央、全开光圈和最佳光圈的差距均很小。值得嘉许的是SP60的中央在F2时即有出色的成像,不过在F8之后,它的成像水平下降得较快,不利于在微距拍摄时追求大景深。
常规成像:
图16:常规成像照全图。
图17:常规照片中央成像原大对比。
两支镜头常规成像的水准和均衡性同样值的夸赞,但全开光圈和最佳光圈之间的差距较微距拍摄时稍大。SP60的边角部分存在轻微的横向色散,但它有更好的反差表现,成像比SP90更明锐一点。
图18:常规照片边角成像原大对比。
微距景深与焦外:

微距摄影的景深计算公式为:
景深 = 2 × k × u ×(m + 1)/m2
其中k = 光圈、u = 弥散圆、m = 放大倍率。
由此可以看出这时的景深只与光圈和放大倍率有关,而与焦距无关。因此,当使用相同的倍率和光圈时,以上两支镜头的景深是一样的。
不过SP90的焦距较长,照片具有较强的空间压缩感,处于焦外的背景物体显得稍大稍模糊,它的照片看起来具有较强一点的背景虚化能力。
图19:等比倍率、F5.6时的背景虚化对比。
常规景深与焦外:
常规摄影时,景深与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都有关。SP90的焦距长了50%,SP60的光圈大了一挡(两者的有效口径很接近),在保持照片视角相同的情况下(比如拍半身人像,SP90的拍摄距离按4米算,SP60的按2.7米算),它们最大光圈的景深谁大谁小呢?
通过计算,这时SP90的景深约为8厘米,SP60的景深约为6厘米,看来还是更大的光圈稍占便宜。
经过实拍我们也发现,虽然SP60的焦距较短,但大一挡的最大光圈还是能让背景中的物体更加虚化。
图20:SP90全开光圈时的背景虚化能力。
图21:SP60全开光圈时的背景虚化能力。
我们的观点:
现在我们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选择题。
首先,这两支镜头都表现出了上佳的成像水平,真正达到了焦内锐利、焦外柔和的境界,尤其是在微距摄影时。即使在某些方面互有伯仲,差距也在毫厘之间。所以在做选择时,我们不把成像作为参考的对象,因为它们都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要求。
图22_焦内锐利、焦外柔和的成像表现。
如果你使用的是全画幅相机,那问题很简单,SP90会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你使用的是APS画幅的相机,那SP60作为最新的产品,在F2的最大光圈、内对焦、全时手动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腾龙公司的进步,我想选择更新的产品不会有错。
2#
发表于 2010-11-1 11:59:15 | 只看该作者
好镜头值得拥有。
3#
发表于 2010-11-1 12:30:3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不错,不知价格如何。
4#
发表于 2010-11-1 16:38: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介绍,学习。
5#
发表于 2010-11-8 09:07:2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拥有的镜头,谢超版精彩的介绍!
6#
发表于 2010-11-15 09:09:03 | 只看该作者
样张效果不错,可以考虑的镜头!
7#
发表于 2010-11-21 10:28:2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镜头,谢谢楼主精彩的介绍!
8#
发表于 2010-11-24 21:55:08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11-26 14:05:05 | 只看该作者
偶已有90微,不再考虑其他啦。该头是好头,性价比特高。只是自动对焦慢,犹如拉风箱。不过微距拍摄常用手动对焦。慢——可以忽略。
10#
发表于 2011-8-21 03:42:5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很不错的噢,,顶起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