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在路上因摄影而结缘多年,也非常喜欢他的摄影作品,钦佩他对摄影的那一份挚爱。最近,反复点击他的【初识老茶馆】欣赏,想说两句吧又恐有为好友吹捧之嫌。不说吧又觉得对不起这组作品。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抛开杂念,凭心而论说一说读后感。
我觉得作品有五好:(一)环境交代得好。作品中老房子的框架结构,文革期间的毛主席像、语录,川蜀风格的竹椅、桌子、茶具。。。。。。。构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的氛围,是“老茶馆”独有的表达元素。(二)人物刻画得好。既然是环境人物纪实作品,环境有了,关键就看人物刻画了。作者很注意选择典型人物,用长焦抓拍了几位老茶客非常有特色的坐姿和抽烟的表情瞬间,达到了“近摄其神”的效果,为组照提了神。(三)镜头运用得好。作者深谙摄影语言之妙,善于运用侧逆光表现环境和人物,或广角表现全景、中景,或长焦抓拍局部和人物,或用前景来延伸空间,镜头变化有节奏,视觉效果有张力。(四)虚实处理得好。有的照片既有坐着喝茶的静静的茶客,又有行走在茶馆里虚动的人影。虚实对比的处理,是摄影功力的体现,又增加了环境里的动感,活跃了画面,激活了空间感。(五)内涵表达得好。环境也好、人物也好、光影也好、镜头也好。。。。都是为了表达作品的内涵思想,这组作品做到了。
我从组照中悟到:老茶馆承载着成都人世代传承的喝茶习俗,无论特殊年代给他烙上多深的痕迹,斗转星移,人们追求轻松自由、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没有变,在追名逐利的当下世俗中,这种追求也足以抵挡一切侵蚀老茶馆的诱惑,因为扎根于民间的茶文化实质上是草根化的人本文化,只要社会上还有草根,这种文化就有顽强的生命!
这组作品还给人以启示,摄影纪实作品并不等于自然主义的作品,好的纪实作品必须有摄影语言,在纪实中审美,在审美中纪实。
作品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