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7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如果陈词滥调不好,那为何这类照片总是获奖?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12-18 16: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普利策特写新闻奖获奖作品:《子弹横飞》(《洛杉矶时报》/Barbara Davidson)
图片编辑Mike Davis近日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针对陈词滥调的照片题材和获奖之间的关系问题表达了个人观点。
一名摄影师问道:“如果陈词滥调不好,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这类照片获奖呢?”
问得好。
我刚刚参加完亚特兰大新闻摄影研讨会(Atlanta Photojournalism Seminar )比赛的评审工作。内容题材普通的参赛作品数量之多令我震惊——其中以拍摄生病的儿童为甚。说到照片的陈词滥调,曾经以孩子们跑过洒水车最为典型。而现在关于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孩子的故事几乎已经和洒水车一样普遍了。
在过去5年中,仍然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获得普利策奖。而在很多人眼中(不包括我),普利策是最顶级的比赛。
我认为比赛中的现象之一就是在过去引发人们兴趣的东西,现在依然能产生效果。换句话说,我们的印象中都保留着一些经典作品的记忆,当看到有与那些作品类似的作品时,我们在潜意识里就会对它产生好印象。这些作品是模仿出来的。但我们不仅不会对它们有负面印象,反而会产生好感,往往就让它们拿到最高奖项,却没有意识到我们欣赏的只是曾经的那张照片。
陈词滥调中蕴含的潜意识是:我拍摄的内容曾经被证实是好的,所以现在这张照片也应该是好的。作为评委的潜意识则是:这类照片过去已经被认可了,因此我们现在也应该认可它。
这种现象(比如病床上的孩子)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大多数人对其感到厌倦,并意识到这就像70年代的“孩子和洒水车”一样。否则人们还是会继续送这些照片来参赛。
不过,这并不是说你永远也不应该再拍儿童与疾病的题材。这是一个普遍的主题,每一对父母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面临。正是这种普遍性令人们依然关注这类故事。现在大多数这类题材都是关于非常罕见的疾病的,好像罕见性就能让故事看起来有点新鲜感似的。父母如何应对孩子患上感冒其实也可以拍出新鲜感,只要这个故事本身有情节。
你如何能突破已经做过的事?你如何摆脱陈词滥调?我曾经写过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但最本质的问题是你必须首先认识到自己选择的题材是否已经被拍滥了。然后你应该观看所有能找到已经拍摄过的作品,问问自己是否能开辟出新的空间。如果在主题本身上没有新的东西,至少也该在故事情节或你的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
一切的一切,只在于你自己是否有意愿去创新。
关于作者
Mike Davis是一名从业超过20年的图片编辑。他本人及他所编辑的作品都曾获得过最高荣誉,包括曾2次获得“年度新闻报纸图片编辑”称号;2001年获全国新闻摄影师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Sprague纪念奖”等。Mike曾担任过包括POYi全球年度图片奖和尤金·史密斯奖等在内的多项世界或国家级摄影奖项的评委工作。他最近的工作是《The Oregonian》的图片编辑和《MIX》杂志的摄影总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1-12-18 16:55:0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一读。
3#
发表于 2011-12-18 17:05:47 | 只看该作者
受启发、欣赏。
4#
发表于 2011-12-18 17:11: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一读。
5#
发表于 2011-12-18 17:11:5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学习  谢谢转载
6#
发表于 2011-12-18 20:32:16 | 只看该作者
顶。。。。。。。。。。。。。。。。。。。。
7#
发表于 2011-12-18 21:54:2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一读。
8#
发表于 2011-12-19 06:4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余味 的帖子

创新是永久的生命。读后感!
9#
发表于 2011-12-19 10:54:4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章,谢谢分享!
10#
发表于 2011-12-19 10:59:1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谢谢分享。值得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