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玮:让镜头贴近你的家庭(作者:霍玮)
有人认为,摄影就像公园里的唱歌、跳舞一样,很有自娱性,所不同的是,摄影给人留下了记忆。如果持这样的观点,摄影就意味着对大多数人而言,不是艺术,只是一种高雅的自娱仪式。
含有审美价值的活动,能表现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以接触者产生共感者,谓之艺术。这么来简单的理解,实际上,家庭的照相也可以归属到艺术的层面上来解读啦。
摄影,最普遍的功能是用于家庭照片,如结婚照,家庭纪念照、家庭旅游照。这种方式,像老一套的祝酒词一样,从百年前摄影诞生起延续至今,永远不变。照相机与家庭息息相关,甚至在一段时间里,照相机是家庭身份的象征,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从孩子出生到结婚的生活变化,成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记忆。如果不拍这些有人生纪念意义的照片,就会感觉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
孩子长大,将走进结婚礼堂,家长将孩提时期成长的照片,汇成一个影集,交给儿媳,这将是多么弥足珍贵的礼物啊。
所有的家庭,都通过照片编织出一部由肖像照片作为编年史,抑或是一套便携的证明家庭关系的影像档案。照片中并不讲究艺术感觉,重要的是,只要记录了那时的感觉就行了,家庭照相簿,成了回忆家庭美好关系的磁带。
作为职业摄影人,徐永辉拍摄了一户农民家庭40年的《全家福》后,被新闻界、摄影界的专家们誉为“跟踪摄影第一人”。1994年2月徐永辉应邀出席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其作品在晚会上做了现场直播,他成为摄影界第一位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亮相”的人物。从那时起,中国的摄影界好像忽然发现,原来全家福的照片,随着岁月流失也很珍贵啊。这一举动,不但为摄影界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也为有相机的家庭注入了一份摄影的新希望。全国的家庭,几乎家家户户开始了家庭的合影新尝试,这成了家庭的时尚。2008年,央视顺应民意,征集春晚全家福活动开始了!征集稿是这么说的:
新的一年到了,又是阖家欢庆的时刻,您是否猛然惊醒,为了工作,已经多长时间没有陪在父母身边了?是否发现,对家人的关注越来越少了?是否还记得,家人的每一张笑脸?那么,请翻出尘封中的记忆,找到您的全家福照片,因为它记录着您曾经的生活,代表着您家庭的历史,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全家福”中找到最真实的一刻。
几万个家庭的照片,像雪片一样来到了央视。
艺术,广义的词汇是这样解释的:凡是含有技术与思虑的活动及制作,皆谓艺术,这和技术意义很近。艺术,如果这样的来理解,我以为,家庭的摄影也可以纳入艺术的范畴中,然而,有人会反驳,如果家庭照都可以和艺术通语,那么艺术也太不值钱了。其实应该这么认识,艺术的魅力在于,作品能否直抵心灵,引起观者激动、遐思、畅想、喜怒的。如果能够不间断地跟踪拍摄一个家庭的经历,历经几十年后,这些照片有了历史考证意义,通过照片中人的服饰变化,以及背景的变化,可以在这些元素中考证出时代印记。这样的照片,难道不是艺术吗?记录照片的深远,年代的久远,也是衡量艺术价值的重要一部分,愈久愈弥香,这是奥秘。
所以说,只要有照相机的家庭,只要有手机的人们,你们都可能成为艺术的实践者。
中国有这么庞大的摄影队伍,可以说是摄影大国了。然而,请记住,进摄影的门槛低了,娃娃们也可以搞摄影了,这种态势,是对摄影的考验。摄影要搞出名堂来越来越难了,将简单技艺升华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上来,需要思想、知识的支撑。快门背后的好孬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才是驾驭摄影作品能否进入艺术殿堂“宠儿”的关键。
中国有2亿人在摄影,但出类拔萃的屈指可数。所以说,中国的摄影太缺钙了,太需要知识的充电了。
摄影的素材,家庭最让人熟知,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相机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可以说是举手之劳。然而,即令是这样,还是应该主题先行,事先要有策划,要有文案准备,经过反复的文案推敲,感到可以是一个有意义的文献或者是艺术的再现才开始积累。这样的有准备,厚积薄发出来的,一定是精品,一定会轰动。小家庭大天地,是以小见大的最好表现方法。
请再别说你没有摄影条件了,只要你有心,将相机对着你的亲人你的家庭,你也一样能成为一名闪光的摄影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