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剽窃者将照片旋转后获摄影大赛特等奖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7-23 17:3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14日,兰州某报社摄影记者任世琛上网时,发现2010年“人与水”国际摄影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他点开一看,却被一张获得特等奖的摄影作品惊呆了。“我明明没有报名参赛,为什么我的作品会得特等奖。”看到获奖作品和自己原来那张内容一致却方向相反,他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人剽窃了,而修改版的作者则是来自成都的张子平。

作品“被”参赛还得了特等奖
7月14日,“2010‘人与水’国际摄影大赛网友获奖名单”的消息吸引了任世琛的注意。“这个摄影大赛以前举办过两期,我都参加过,还拿过奖。”任世琛说。
任世琛点开了作品展示的网页,一张名为“千里寻水”的作品猛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明明是我的摄影作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任世琛仔细一看,发现该作品虽然内容与自己所摄的完全一致,但是构图方向却截然相反,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作品被剽窃后修改了。
为了这张照片他守了6天
这幅作品是任世琛10年来拍摄的《旱区的孩子》中的一幅。
1999年以来,任世琛花费近10万元,深入到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100多个干旱乡村,拍摄了3000多张有关干旱少雨导致孩子饮用水困难的纪实图片,该组专题图片还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
“这张照片我在2007年2月22日拍摄于甘肃省正宁县,当时听说这里的人们经常为了取水打架。”任世琛说,因为干旱,当地的机井没有水,人们都到山下的山眼泉里去挑。等到第六天,他站在村民取水的山路上观望时,眼前出现了照片上的一幕,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
组委会致歉获奖资格被取消
接到任世琛的举报电话后,大赛组委会迅速调查,在张子平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对作品的著作权后,组委会遂于7月16日在网上发表声明,取消了其获奖资格,并向任世琛发去了一封致歉函。
“这次投稿参赛作品有2000多张,我们人手有限,所以不能一一核实。”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李景峰说,他们对照片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现在也只是把获奖作品放在网上公示,就是为了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有人对作品提出了质疑,组委会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
“我们还没有给剽窃者颁发任何证书和奖品。”李景峰说,因为任世琛举报及时,他们还考虑对其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但具体细节还需与任世琛沟通。
改版者来自成都摄影界称不知其人
修改任世琛作品后并拿去参赛得奖的人名叫张子平,来自成都。
“他将我的作品从网上下载后,再经过处理图片的软件旋转方向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任世琛说,自己辛苦换来的作品,被人轻松地拿去参赛。他希望张子平能够道歉,并对他著作权和名誉权造成的损害作出赔偿。
记者在网上搜索“张子平”的信息,发现该人曾多次参加国内的各项摄影大赛,还有不少作品获了奖。但当记者询问川内摄影界多名知名人士时,他们均说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昨日下午5点半,几经辗转,记者终于拨通了张子平的电话。当听说记者所询是“剽窃”一事时,张子平称自己不愿就此事发表评论,随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声明:文章转载网络,不代表网站观点!)
2#
发表于 2010-7-24 09:14:13 | 只看该作者
摄影界新闻不断,摄影人当好好深思!
3#
发表于 2010-7-27 14:00:03 | 只看该作者
如此剽窃,也能获奖?
4#
发表于 2010-7-28 08:40:10 | 只看该作者
但从照片来说,拍摄非常成功,反应了山区用水的困难,取水之路的艰辛!
5#
发表于 2010-7-28 22:16:01 | 只看该作者
可耻之徒张子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