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5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古已成风 难以磨灭的经典机身设计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6-13 10: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忘掉美丽的颜色、艰涩的技巧、复杂的功能…今天,我们回味经典吧!虽然接触摄影其实时间很短,不过设计的血液在体内流窜,对于产品的外型也有很大的要求,说实话!我选择相机时,机身的外观设计占我几乎有五成的因素!可能是过于肤浅的关系,很少有看到相机外观的文章。
虽然照片本身是跟相机外观毫无关系,但毕竟只是业余玩家,没有职业的“性能优先”也或“画质优先”压力存在,所以可以自由的选择投其所好的产品。另外相机这家伙是要长时间握在手中挂在身上的,整天下来也实在很难不去注意到它。所以,手中操作着一台赏心悦目的机器,说是肤浅的优越感也不否认。在视觉影响心理拍照当下也会较愉快,还有可能比较容易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解释了为什么要在意相机外观后,接下来的是我的牢骚。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0:35 | 只看该作者
近年,各家单反“用尽新机”不管是专业的、时尚的、精巧的各种相机,看下来失望大过惊艳!在这里的失望,纯粹是针对现在机身的外型设计,全力迎合大众“时尚”口味,为设计而设计的流线,机身上布满新技术和mark,(时间久了反而是种过时的标志)有些机身更过度强调不太符合人体的人体工学,甚至接近滑稽的外型设计。对于现在市场的品味庸俗,更甚之是把自家经典设计抛弃,只让人更加缅怀以前的机身。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0:57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笔者为大家总结的那些不可磨灭的经典机身设计把,这些设计很多都在数码时代得到了重生,成为了那些文艺青年的首选产品。好了,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回顾它们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1:55 | 只看该作者
宾得理光 GR DIGITAL IV

当年系列作刚推出充满争议,加上森山大道加持下,宾得理光 GR Digital系列现在几乎等同是宾得理光的代表,而GRD系列外型设计,是直接延续胶片机老大哥GR系列的血统,而GRD系列再推出四代下,除了规格提升外,机身设计几乎维持不变,可见宾得理光对这款外型非常执着且自信。时至今日,宾得理光也没有对其做过很大的修改,可为经典之作。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2:2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家始终处在二流位置上的相机厂家,数码时代的理光算是很长命的了。在数码相机兴起的最初几年,我们看到过美能达,柯尼卡,京瓷,康太时,甚至东芝,日立等品牌的各类数码相机。但它们都已经数码大潮中沉没了。而理光不但屹立不倒,而且以玩票般的投入在这个行业混得有声有色,在高端爱好者中的出境率更是出奇的高,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理光的奇迹从何而来,说穿了就是“GR”这个品牌。正是当年GR这个系列的高档袖珍相机打下的江山,维持了理光作为一个相机厂家的生命。如今的 GR DIGITAL可以说是靠玩弄概念开辟了一块鲜有竞争的相机领域,不免有取巧之嫌,但是在90年代,GR系列也是靠着自己的理念和实力,与CONTAX T系列,MINOLTA TC-1,KONICA HEXAR等名机分庭抗礼,在高级袖珍相机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4:11 | 只看该作者
90年代的高级袖珍相机每个都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当CONTAX T2把精良的做工和优异的成像做到极致的时候,人们发现HEXAR的大光圈和匹敌徕卡的拍摄体验同样令人着迷,MINOLTA奉献给人们的TC-1则小巧精致到像一件艺术品。这时,再把理光的GRD系列拿在手里,油然而生的感觉,是一台最趁手的超小型拍摄工具。实用性,道具感正是它的设计理念。
乍看普通的外表下,我觉得GRD有着淡淡现代工艺的线条,没有过度复古的机身,也没有追求时尚的设计,这种经典的外型很让人愿意挂在身上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由于印象太深刻了,在路上凭外观,瞬间一撇就可以反射性的判断是GRD机种!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5:06 | 只看该作者
尼康FM2

这台已经列入最不需要介绍的相机之一了,不过这篇是在谈我心中经典的外型,当然还是要放上名单中。FM2是尼康于1981生产的全机械相机,它跟一代FM外型机乎一样,充满浓厚的机械感。
尼康FM2是尼康于1981年发表的单镜反光相机,是世界第一部快门高达4000分之一秒全机械式单眼相机,号称快门可击发15万次以上。FM2最特别之处是其快门速度高达1/4000s,比起当时已属电子快门的同门旗舰F3还要快一倍,其最初版本的最高闪光同步快门更高达1/200s,后其版本更提升至1/250s,方便了不少在影楼工作的摄影师,更提升了使用闪灯时的清晰度。
由于快门需要承受开合时的冲击力,固此尼康不得不使用上当时已十分成熟的钛合金来充当制造物料,并且在焦平面快门上偷薄,尽可能减轻快门叶的重量,后人俗称其为蜂巢式快门。一年后,尼康更新了FM2的快门,放弃原本使用的钛合金蜂巢式快门,改为使用铝合金平面式快门,最高闪光同步速度提升至1/250s。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6:0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尼康对外宣称改善特殊环境下,高速连拍时蜂巢快门较易损坏的问题,但大多数用家则认为尼康此为减轻成本之作,故早期的FM2由于产量少的关系,加上使用钛合金快门,其二手价一般较新版的来得高。 早期的FM2,大约在1982-1983年生产,其特征是快门设有15档,最高闪光同步为1/200s,以红色的x200标示在1/4000s之后,快门为蜂巢式钛合金。新版的FM2,大约在1983年开始生产,其特征是快门设有14档,比起第一版少了x200一档快门,最高闪光同步提升至1/250s,并且以红色的250标示。
之所以经典,在于当年强悍的性能及耐用度!全机械表示不用额外电力也能使用,对我来说算是人类工艺技术的高峰代表作之一吧!FM2这类军舰部顺着五菱镜而尖头的设计,也是最贴近我脑海中单反相机的模样,对我来说地位也有如AK47般的经典!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8:50 | 只看该作者
富士FinePix X100

富士从好评中的S3 S5 pro等数码单反功成身退后,令人意料之外的决策是转换系统,主打旁轴旁轴机外观的相机,在一片的数码单反热潮中,X100的出现非常令人惊艳,这种旁轴旁轴机,从镜头大小和观景窗位置的外观比例,是我认为在相机视觉上最平衡且协调的设计,X100机顶复古的转盘、精致到难以置信的定焦镜头,以及光学电子取景器切换设计,曾经一度认真考虑也败入一台二手的。
结合了富士最新的相机技术,1200万像素CMOS传感器,混合型取景系统和高度对比检测AF对焦系统的富士x100,就像一台穿越了时光的机器,就这么直直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像富士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我们将回到过去,重新书写相机历史上的新篇章”。
富士x100出现是不是再次让你坠入摄影的“爱河”,我相信这绝对是许多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富士x100的造型实在是太复古了以至于我一开始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不是一台福伦达新推出的底片旁轴机,但是当我看到机背的显示屏后我就瞬间明白这台富士x100并不那么简单。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0:29:42 | 只看该作者
从外观上来说,相机整体趋于旁轴的设计思路,无论是取景框的位置或是机顶上的转盘设计,都和旁轴相机接近,机顶的刻字铭牌,快释放按钮、特别是转盘和自动对焦的设计简直和康泰时G2一模一样。
为何经典就在于,此机种设计通常只能在天价的徕卡产品上才能看到,而富士提供徕卡以外的选项,连后继机种X100s都不舍更动外观设计,X100虽然是仿制旁轴外观,但是用料细节上毫不含糊,让为数不少玩家,无视贫弱的机身性能,败倒在迷人的旁轴机身外型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