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食,大家都养成了「相机先吃」的习惯,甚至“忘记拍照不就等于白吃了”。很多人可能以为要拍出令人眼睛一亮的照片,非得需要专业的单反相机不可,其实我们利用每个人的手机就可以拍出超美的照片。 ![]() 一、自然光是王道!闪光灯OUT!充足的自然光可以让照片看起来明亮自然又温暖,更能呈现食物最原始的色彩。是拍出好照片的最佳利器。如果可以移动你的食物位置,例如是想记录你自己的手做的甜点,绝对不要在灯光昏暗的厨房里照,尽量移到光线明亮的窗户旁边,甚至是户外也可以。家里若有黄灯,拍摄时也建议关掉,尽量以白光、自然光为主。 如果是白天时间去餐厅用餐,很多专业的美食部落客也会特别指定窗边的位置,利用自然的采光拍出比较好的照片。 闪光灯或任何人工光源很容易制造出不必要的阴影,而且只要有足够的自然光,根本不需要任何专业相机,手机也能拍出色泽饱满又清晰的照片。 虽然自然光是拍到好照片的关键之一,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如果光线是直接对着食物照射,那么画面会太过明亮,而旁边有可能会过于黑,而且层次感会减弱,所以不妨把食物移一下位置,尝试一下其他光线的方向出来的效果,像是逆光或者是侧光,这两种所打造出光也能营造出不同的效果。上边这张照片就是利用侧光时水杯的倒影与桌上的食物交错,让家常的食物在光影的陪衬下变得有趣许多! ![]() 二、食物是照片的主角焦点要对在主角上。如果你的主角是面包,那就要确定焦点是对在面包上,这样照片才会清楚。如果光线不平均或是不够,也可以把主食放在光线充足的位置,因为我们的视线会第一个注意到整张照片较亮的部分这样也可以增加立体感跟层次哦~ 或者是将主角摆在在前方亮处,而当焦点是对在前面,其他在后方的背景、道具就会显得有点模糊,那么会让画面更有立体感。 ![]() 三、食器和摆盘,道具也很重要 由于食物是主角,所以餐具越简单越好(花花绿绿的盘子单看很可爱,可是会抢了主角,食物,的风头)。一开始,百搭的全白或全黑的基础款盘子是最安全的选择。另外,任何道具像是酱料、餐具、书本、杯子、或人,都可以帮忙衬托出餐桌上整体不同的意境。 ![]() 四、找出最「对」的角度食物不可能360度都是完美的,所以找到对的角度很重要!在拍照前,可以先全方面的观察一下盘(碗)里的食物,并找出你觉得最能完整呈现这道菜的重点。一般来说,选择食物馅料最丰富的、颜色最好看的、或是最有层次感的一面,能自动把你的食物照变的更好吃。可以将馅料最丰富或层次最鲜明的那面转向相机,或者是在摆盘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颜色的穿插。例如,将豆芽菜放在虾跟豆皮之间,不然虾子跟豆皮沾满了咖喱酱料,都是咖啡色,这样可以让每样食材更加鲜明。 ![]() 以手机做食物摄影的四大基本要素,自然光、主角、食器和摆盘跟角度。最重要的主角:食物掌握好了,可是也要有称职的绿叶来衬托出主角的美。虽然说是配角,可是它们却是在整体图片中占最大面积的:背景跟角度。 背景大部份的人在拍照时往往相机拿起就直接拍了,而不会去顾虑到桌上是否凌乱不堪或是颜色很杂。其实一开始,背景越简单越好,例如白色与黑色。这就跟上次提到的盘子的道理一样,越简单、越干净、越能彰显食物本身的色彩。背景简单二分法为浅色和深色,该怎么选择是要用白色或黑色呢? 白色背景 / 浅色背景白色能给人有种明亮、清爽跟有朝气的信息,而黑色会比较有个性,可是在食物的选择上可能就要注意。白色是个百搭的颜色。基本上,只要不是整个食物本身都是白色(或接近白色),都可以用白色作为背景。它很容易跟食物的颜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可是如果只是一碗白米饭,它就很容易跟背景融为一体。 ![]() 黑色背景 / 深色背景黑色背景大多数会给人一种moody(忧郁感)的感觉。可是有时候更能跟食物的颜色形成更强烈的对比,例如浅绿色的蔬菜 (eg. 萝美生菜、小黄瓜)、红色蔬果 (eg. 小萝卜 (radish)、石榴、小西红柿)或黄色蔬果 (eg. 芒果、黄椒)。可是像容易变黑的食物,如茄子、肉燥、巧克力等,在使用上就要小心,因为很容易糊在一起。在食器的选择上限制可能也就比较多。 ![]() 干净的桌面是不变的规则使用白色或黑色都好,可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桌面绝对不能脏乱或有污渍!只留下对构图有帮助的物品,例如餐具、花瓶、书等,而不是揉成一团的卫生纸或是残留在桌上的水渍。拍摄前可以实验不同的背景 (eg. 大理石、木质),看看哪些颜色和纹理最适合展示你的料理。 ![]() 角度每种食物的形状都不一样,有长有短,层次也有高有低。所以不是靠同一个角度走天下,就想要拍摄出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照。拍摄的角度大多数取决于食物的摆盘方式,以下这几个是基本常用的角度:鸟瞰、水平、侧面,大家可以参考看看喽~ A. 鸟瞰角度鸟瞰角度也就是我们近年来常看到的由上往下拍摄的方式。这样的摄影手法常用于拍摄整个餐桌的样貌,不只局限于食物本身,连周围的布置也一起入镜。满桌的美食,加上餐桌上的石器、摆设,甚至用餐人士的手都可以让画面加分、更有意境。 如果是单一道菜,鸟瞰角度适合用于平铺的摆盘方式,也就是说这道菜本身并没有高度,就好像上图。两张照片是同一道菜,可是因为厨师的摆盘方式是平面的,所以如果从侧面拍会有凌乱的感觉,没办法看出这道菜的重点。 B. 水平角度水平角度非常适合用来拍摄多层次或是有高度的食物,例如千层蛋糕或是有夹心的美食。这种有高度/层次的食物如果用鸟瞰角度拍摄,多半都会太平,并且无法显现出可口的内馅。 ![]() C. 侧面角度侧面角度就是俗称的45度角,也就是刚好我们坐在餐桌前看着食物的角度,所以利用这个角度拍摄很容易让人觉得食欲大增~这个角度也可以把食物拍的有立体感,因为食物的顶端跟侧面都可以呈现出来,算是初学者最安全的摄影角度。 ![]() 构图&增加故事性构图以白话来说,指食物的摆放,其中又包含了比例、近距离、裁切。 a. 比例 / 画面平衡比例跟平衡有个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比例正确、画面平衡,整体感觉会让人很舒服。画面的比例不单单指摆设或位置,画面装饰(食器、背景、道具等等)跟食物的比例也很重要。你应该不会希望配角比主角还要来得抢镜。一开始,可以从上次提到的,完全干净的背景开始(如图)。 再进阶到开始丰富背景的摆设。如果不知道要从何开始,可以将要拍摄的主角放置在画面的正中央,然后以它为正中心往画面的四周慢慢加入要摆设的道具。 除了主角跟摆设道具之间的平衡,食材之间的色彩搭配也要好。想象衣服穿搭概念,但食物的颜色搭配可以比衣服来的跳tone一点和鲜艳一点! ![]() b. 近距离: 单一的食物拍出气势感 & 也适合料理的过程照在美食摄影界有句玩笑话说:如果你感觉照片不够美,表示你拍得不够近! ![]() C. 裁切:去芜存菁!让主题更突出一开始会觉得说,如果构图一次搞定,为什么还要裁切呢?其实有时候适当的去掉一些背景,或是多出的空间,可以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和谐。裁切可成为构图的助力。有时候构图本身不差,可是去除多余的部分可以让主题更突出、照片更完美。 裁切的时候也要注意切除点。不要太过于专注在中心点而忽略了周围,好比裁切后的餐盘在中心点,手却被切掉一半,让整个画面有点不对劲,或是拿着叉子的手被裁掉,像叉子浮在半空中一般。 故事性如果觉得单纯拍摄食物太单调无聊或是整个画面没有活力,又想要在自然情境下生活化照片,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完全免费的道具――双手。当然,手在照片里面还是配角,它在画面里是要有意义的(拿着三明治、刀叉、酒杯、MENU等等),而不是随便加入来捣乱。 ![]() 如果拍摄的主体比较单一或体积比较小(如:水果、果干、坚果),可以采双手捧住或集中在碗里来拍摄。这样不仅可以帮忙看的人聚焦,也可以展现出食物的实际比例。而且也有人家把食物端在你面前邀请你试吃的氛围。 然而,不是每次拍摄的时候摆盘或是食物本身是在最好的状态。最后一种(也是我最近蛮爱拍的)的拍摄手法就是营造出「正在吃」或是「即将开动」的感觉,让看照片的人有种期待的气氛。例如汤匙已经挖了一口或是刀叉呈现正在切的情况。(例如图中手正要把食物包起来故意营造中一种“即将要发生”的实时感) 要注意的是,被享用过的食物要注意它的切面。大部份的情况都可以接受,除了不太好看的齿痕或是完全毁了食物的完整性。营造随便感之余,还是很多细节是要特别注意的。 在最后,替各位总结几个每次拍摄之前需要注意的四个大重点 (thumb of rules):自然光、新鲜的食材、整洁的摆盘和干净的桌子!所谓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一切从简开始! ![]() |
版权与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与网络,仅作为影友会员研究学习用途,如存在版权等问题请与影像中国摄影网联系告知,将尽快删除存在版权问题文章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