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2021-4-15 16:21| 发布者: 影像中国摄影网| 查看: 4431| 评论: 0|来自: 网络


影展宗旨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影展之一,以双年展的形式举办,选择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优秀民族志纪录片进行学术研讨,并在次年安排学术巡展活动。2021年将承袭2015、2017、2019年三届影展的成果,举办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不仅是中国民族博物馆通过遴选和典藏优秀民族志纪录片来构建中华各民族记忆资源库的盛典,更是一场以学术展映和研讨来促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会。所遴选出的优秀作品将进行集中展映和学术研讨,其中部分作品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主办单位
中国民族博物馆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联合主办单位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民族文化影像传承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

征片时间
2021年3月1日至 2021年7月31日


评选结果公布
2021年8月15日

学术展映
2021年10月中旬

投片类别
全部参展作品应遵循影视人类学学术规范,以非虚构影像获取方式,在较充足的田野积累基础上制作完成(需于投片时填表说明)。参展作品在以下六个单元中选择一个单元投片(参展报名表打勾选择,多选无效)

主展映单元
主题:共同体
人生而在共同体之中,小至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与全人类,皆有某种共同思维、情感与行为准则。共同体既有边界,故可形成大大小小的文化系统与价值体系,又可彼此交流互鉴,故能在不同群体之间建立共识,合作分享。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影像媒介,民族志纪录片能够超越族群边界,寻求理解与共通的可能性,以影像为津梁,建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志纪录片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如水一般的重要价值。民族志纪录片的主体是具体人,民族志纪录片的客体也是具体人。举凡社会实践,通过民族志纪录片即抵达具体人的具体生活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志纪录片是如水一般接地气的实践道路。哲人阐发理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有妙喻云: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民族志纪录片以具体人的具体生活为对象,呈现鲜活生活如其所是,以此赋予理论以色彩。民族志纪录片由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兼有理论之纯粹和生活之千丝万缕的纠葛。
本届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之举办,时值“新冠”疫情仍需全体人类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之时,我们以“共同体”为主题,期以民族志纪录片作品探索该主题并振奋我们的共同体精神。

乡村影像/社区影像单元
乡村和城市社区以非虚构影像方式记录并呈现本地社会文化事项。
本单元影片可与本届影展主题无关。
非遗影像单元
以非虚构影像方式记录并呈现中华各民族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片可与本届影展主题无关。

学生单元
近年来高校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专业逐渐开设影视人类学课程,电影院校纪录片专业逐渐开设影视人类学课程,传媒院校纪录片专业逐渐开设影视人类学课程,推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跨界融合创新,大学生民族志纪录片创作逐渐活跃。本届影展创设学生单元,报名作品要求:
(1)具备民族志电影旨趣;
(2)在校学生独立创作的民族志纪录片作品。
本单元影片可与本届影展主题无关。
短视频单元
近年来社交媒体短视频蓬勃兴起。除了娱乐社交、商业传播等功能,社交媒体短视频有潜力发展成一种新的民族志纪录片类型。本届影展创设短视频单元,报名作品要求:
(1)具备民族志电影旨趣;
(2)用手机制作并主要在手机上呈现的民族志纪录片作品;
(3)时长在20分钟以内的单片作品或系列片作品。
本单元影片可与本届影展主题无关。

实验影像单元
提倡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手段、新视角进行民族志影像的创新与实验。
本单元影片可与本届影展主题无关。

合作单位特约展映
主题一:老龄关怀
应联合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艺术学院特约,本届影展特设“老龄关怀”主题展映。
以非虚构影像方式记录并呈现老龄生命历程中,老年群体的生命经验及人生体悟。内容包括且不限于老年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代际沟通、生死观念、优逝行动等。影像单元将安排老年学、艺术学等专业学者进行展映专题研讨。
展映影片在全部入围影片中择优选择。
主题二: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
应联合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特约,本届影展特设“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主题展映。
我国有28个人口数量少于30万的“人口较少民族”。这些民族大多数没有传统文字,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经由史诗、传统民歌、民间故事、口述史等口头传统流传下来。因此,以影音方式记录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具有特殊意义。
展映影片在全部入围影片中择优选择。

评选与公布
影展主办方将邀请影视人类学、影视界、博物馆、专业媒体的资深人士担任评委,负责全部参展作品的初选和终评工作。评审工作将严格遵照独立、公平、公正原则进行。
组委会将在征稿结束后公布评审组专家名单及聘书。评审结果将及时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官网、官微公布。

学术活动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将举办下列学术活动: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高层论坛
(论坛主题将于近期公布。敬请垂注!)
主竞赛单元相关入展作品研讨
特别展映单元相关作品研讨
(由组委会邀片)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纪录与研究主题论坛

参展细则
1.作者应对所提交的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2.一位作者至多投2部影片参展;
3.参展影片需附上中文字幕;
4.除短视频单元外,参展影片时长不得少于15分钟,不得多于180分钟;
5.每部影片文件大小不得超过10G。

特别说明
1.本学术展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退稿。对于所有投稿作品,主办方有权在本届影展活动宣传中使用,不另付稿酬;
2.本影展不接受重复投片。已经参加过本影展往届评选的作品不允许再次投稿,如果发现将视为作弊处理;
3.中国民族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对本届影展所有入围影片均具有收藏权(特指:永久、非专有、公益性使用权);投稿作者必须确保对作品的独立处置权,或可以协同其他权益方在作品入围后被我馆收藏并签署收藏协议;
4.作者投稿时必须正确填写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如因填写错误或联系不畅造成资格取消,主办方不承担责任;
5. 本届影展所发放征集奖励金,需按国家相关规定由主办方代扣代缴税金;
6. 主办单位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7. 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款规定。

参展方式
1.填写报名表
欲参展作者首先下载、完整填写 “参展报名表”,参展的每部作品都必须单独填写一份“参展报名表”
2.投稿方式
方法一:作者将作品上传至个人“百度网盘”,并将视频文件设置为“加密分享”模式,分享有效期设置为“永久有效”。将分享的“链接”和“提取密码”复制粘贴到邮件正文,将填写完整的 “参展报名表”作为邮件附件,发送至影展组委会邮箱Film@cnmuseum.com,工作人员审核后将通过原发件地址发送确认邮件。
方法二:参展作者将作品内容和“参展报名表”存储至U盘或DVD数据光盘,通过顺丰速运或EMS寄送至: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3号楼306室于游 收(邮编:100080 电话:15101013669)。
方法三:港澳台及国际参展作者如无法使用“百度网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Film@cnmuseum.com)附件发送“参展报名表”,并在邮件正文中告知工作人员其它作品传递方式。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10 82684897
E-mail:Film@cnmuseum.com
负责人:于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院3号楼306室
邮编:100080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655-6638 周一至周日 8:30-17:30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