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为索尼全画幅 E 卡口设计的 28-75mm F2.8Di III RXD 镜头已经发售一段时间了,由于这只镜头较小的体积和近年来腾龙培养的良好市场口碑,在上市之前这只镜头就已经获得了大量关注。 6 月 8 日,腾龙在北京举办了 28-75mm F2.8Di III RXD 镜头媒体&摄影师品鉴会,我们也有幸上手体验了这只最近热度颇高的镜头。 首先由腾龙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川健二先生致辞并分享了在腾龙 28-75mm F2.8Di III RXD 研发过程中的一些趣闻轶事。 随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讲师隋晓龙;《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杂志前主编著名人文摄影师陈仲元;法国旅游局签约摄影师,著名器材专家 Oliver 三位老师先后分享了他们各自对新镜头的体验心得并现场展示了样片。 分享环节之后就是上手试拍,在这一环节我使用的相机是索尼 A9。 ![]() ![]() 首先拍摄的是拳击表演,经过数百张照片的实际拍摄,我们认为在搭配索尼 A9 使用时腾龙 28-75mm F2.8Di III RXD 镜头的对焦表现是非常出色的,无论是追焦还是眼控对焦,在使用中我并没有感觉与原厂镜头有任何不同。 ![]() 人像环节,除了继续试用了这只镜头结合索尼微单的眼控对焦能力,我们还发现即使在 f/2.8 最大光圈,其画质依然可圈可点。虽然模特面部已经位于画面靠外侧区域,但放大后五官细节依然不错。 ![]()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简单的静物拍摄,之所以拥有这一环节,主要得益于 28-75mm F2.8Di III RXD 镜头不错的微距能力:它在广角端时最近对焦距离近 19 厘米,长焦端时为 39 厘米,用来拍摄模型、一般的静物完全没有问题。 简单体验下来,腾龙 28-75mm F2.8Di III RXD 镜头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除了体积小巧,让微单更加轻便,它的画质不并未妥协,完全可以满足摄影师的需求。 如果你是索尼微单用户,又恰巧需要一只大光圈标变镜头,它会是不错的选择。 更多实拍样片![]() ![]() ![]() ![]() ![]() 产品特点1. 清晰画质兼顾美妙虚化效果为了更完美展现全画幅无反相机的优越画面表现力,对 A036 的光学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12 组 15 片的镜片结构中,采用了 XLD 超低色散镜片和 LD 低色散镜片各 1 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以及复合非球面镜片等多种特殊镜片也合理配置于镜头内部,不仅有效抑制了色差等问题的产生,同时实现了光学结构整体的紧凑、轻便。同时配以 BBAR 宽频抗反射镀膜,全焦段即使是逆光拍摄也能最大限度抑制造成眩光和鬼影的光反射,实现通透清澈的成像效果。9 片圆形光圈叶片的采用,即使是收缩光圈档数仍能保持近似圆形,不会出现影响美观的多边形光圈形状,享受各种拍摄乐趣。 2. 小型轻便超强实用性的大光圈标准变焦“正因为是最常使用的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所以才要保证小型轻便”。A036 重视实用性,因此实现了仅 550g,长 117.8mm 的紧凑体积。不管是日常扫街、还是人像或者风景拍摄,可随时随地灵活运用于各种拍摄场景,完美适配小型轻便的全画幅无反相机,最大限度发挥其实用性。 3. 实现最近对焦距离 0.19m(广角端)和 0.39m(望远端)打破变焦镜头全焦段同一最近对焦距离这一传统观念,在 28mm 广角端实现了 0.19m 的最近对焦距离,同时最大摄影倍率达到 1:2.9。此时从镜头前端到被摄物仅仅 5.7cm 的工作距离,可以体验到具有广角端独特透视感的近距离拍摄乐趣。同时,75mm 望远端的最近对焦距离为 0.39m,最大摄影倍率 1:4,近摄时能获得如同微距镜头般的背景虚化效果。 4. 搭载高速超静音步进马达 RXDAF 驱动系统中搭载高精度位置检测传感器,配合针对自动对焦控制系统进行最优化处理的步进马达组件“RXD 高速超静音步进马达”。高速精确的自动对焦,无论是拍摄持续运动的物体,或者拍摄动画视频,都能精准合焦。由于具有十分出色的静音性能,拍摄视频过程中,镜头的对焦驱动声音也不会被相机记录到。 5. 传承品牌风格,对性能和操作性不断追求的外观设计腾龙近年来的全新设计理念“人性触感”也同样用在了 A036 的设计上。尤其是辉耀金商标环,当镜头装置于机身上时,也能凸显腾龙对完美细节的追求。设计沿袭了品牌特征,并保持一贯的上佳操作手感。 6. 防污涂层和简易防滴构造镜头具备简易防滴构造,镜筒的各个机械可动部、结合部装有防滴溅密封圈,可防止水分入侵。同时,前端镜片采用了具有出色防水防油性能的氟素化合物涂层,镜片表面附着的灰尘、水滴和指纹十分容易去除,让保养变得更为轻松。 7. 可对应相机以下主要功能・高速混合自动对焦 ※可矫正性能根据相机型号会有所不同。详情请确认相机的使用说明书。 |
版权与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与网络,仅作为影友会员研究学习用途,如存在版权等问题请与影像中国摄影网联系告知,将尽快删除存在版权问题文章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