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淮海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承德避暑山庄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4-8-7 11:09:05 | 只看该作者
久闻大名,名不虚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43: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心常掸 于 2014-8-7 08:06 发表
身居承德,没有这样细致拍摄过,学习陈老师的精彩技艺和认真的态度。
这次来承德承蒙王老师陪伴,再此深表谢谢!暑假期间车票难求,不能如意按排,实为憾事,也许留给下次上坝拍摄。避暑山庄留下深刻印象,在此贴上分享给各位老师,还请多提意见,得以努力向上。
还没完,再续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2:37:53 | 只看该作者
  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其营建历时近90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山庄的整体布局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区面积为57公顷,现有七湖八岛。整个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湖边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御笔题额,乾隆十九年(1754年)列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八景。榭建于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榭3座,南北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的诗意。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

[ 本帖最后由 淮海晨 于 2014-8-7 12:41 编辑 ]

水心榭7.jpg (128.35 KB, 下载次数: 37)

水心榭7.jpg

水心榭9.jpg (165.44 KB, 下载次数: 34)

水心榭9.jpg

水心榭8.jpg (139.33 KB, 下载次数: 36)

水心榭8.jpg

水心榭2.jpg (153.63 KB, 下载次数: 31)

水心榭2.jpg

水心榭6.jpg (149.4 KB, 下载次数: 36)

水心榭6.jpg

水心榭10.jpg (158.57 KB, 下载次数: 34)

水心榭10.jpg

水心榭3.jpg (147.27 KB, 下载次数: 36)

水心榭3.jpg

水心榭5.jpg (134.98 KB, 下载次数: 36)

水心榭5.jpg

水心榭1.jpg (153.02 KB, 下载次数: 39)

水心榭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2:58:56 | 只看该作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荷花》:“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荷1.jpg (145.13 KB, 下载次数: 35)

荷1.jpg

荷2.jpg (132.98 KB, 下载次数: 35)

荷2.jpg

荷4.jpg (148.47 KB, 下载次数: 33)

荷4.jpg

荷5.jpg (135.59 KB, 下载次数: 31)

荷5.jpg

荷3.jpg (141.66 KB, 下载次数: 35)

荷3.jpg

荷6.jpg (149.39 KB, 下载次数: 33)

荷6.jpg

荷7.jpg (123.25 KB, 下载次数: 35)

荷7.jpg

荷8.jpg (146.4 KB, 下载次数: 35)

荷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3:23:51 | 只看该作者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湖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

避暑山庄76.jpg (130.66 KB, 下载次数: 34)

避暑山庄76.jpg

避暑山庄77.jpg (150.27 KB, 下载次数: 32)

避暑山庄77.jpg

避暑山庄78.jpg (179.96 KB, 下载次数: 35)

避暑山庄78.jpg

避暑山庄79.jpg (165.53 KB, 下载次数: 35)

避暑山庄79.jpg

避暑山庄81.jpg (176.76 KB, 下载次数: 33)

避暑山庄81.jpg

避暑山庄82.jpg (172.64 KB, 下载次数: 31)

避暑山庄82.jpg

避暑山庄83.jpg (179.67 KB, 下载次数: 36)

避暑山庄83.jpg

避暑山庄84.jpg (152.08 KB, 下载次数: 37)

避暑山庄84.jpg

避暑山庄86.jpg (182.78 KB, 下载次数: 33)

避暑山庄86.jpg

避暑山庄87.jpg (166.85 KB, 下载次数: 39)

避暑山庄87.jpg

避暑山庄89.jpg (171.19 KB, 下载次数: 34)

避暑山庄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4:18:18 | 只看该作者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主要栽植以油松为主的植物景观。由于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损害等因素以及过度开放导致的古树立地环境改变,景区内的古树名木生存现状令人担忧,亟须开展抢救性保护。

古树1.jpg (168.81 KB, 下载次数: 34)

古树1.jpg

避暑山庄8.jpg (177.17 KB, 下载次数: 33)

避暑山庄8.jpg

避暑山庄38.jpg (160.02 KB, 下载次数: 32)

避暑山庄38.jpg

避暑山庄9.jpg (183.83 KB, 下载次数: 30)

避暑山庄9.jpg

避暑山庄88.jpg (131.16 KB, 下载次数: 36)

避暑山庄88.jpg

避暑山庄1.jpg (157.23 KB, 下载次数: 34)

避暑山庄1.jpg

避暑山庄3.jpg (172.49 KB, 下载次数: 34)

避暑山庄3.jpg

避暑山庄73.jpg (144.13 KB, 下载次数: 32)

避暑山庄73.jpg

避暑山庄74.jpg (156.64 KB, 下载次数: 35)

避暑山庄74.jpg

避暑山庄56.jpg (125.56 KB, 下载次数: 34)

避暑山庄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4:28:38 | 只看该作者
文园狮子林和水心榭隔东湖相对,建成于1774年,似一个精雕细琢的巨大盆景坐落在湖面上,仿苏州狮子林而建,置身园内,处处美景如画,好似天宫楼阁。该岛以围墙环绕,独立成园,占地面积7436平方米,精巧秀丽,
独有一种游玩在江南园林之中的感觉。

避暑山庄68.jpg (173.74 KB, 下载次数: 42)

避暑山庄68.jpg

避暑山庄69.jpg (176.93 KB, 下载次数: 37)

避暑山庄69.jpg

避暑山庄70.jpg (162.98 KB, 下载次数: 34)

避暑山庄70.jpg

避暑山庄71.jpg (178.42 KB, 下载次数: 38)

避暑山庄71.jpg

避暑山庄72.jpg (177.29 KB, 下载次数: 36)

避暑山庄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02:39 | 只看该作者
“山庄”以“山”为名,最大特色就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沟壑纵横的美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加上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江南景色1.jpg (179.89 KB, 下载次数: 35)

江南景色1.jpg

江南景色2.jpg (128.09 KB, 下载次数: 37)

江南景色2.jpg

江南景色3.jpg (147.58 KB, 下载次数: 33)

江南景色3.jpg

江南景色4.jpg (139.7 KB, 下载次数: 39)

江南景色4.jpg

避暑山庄100.jpg (125.06 KB, 下载次数: 41)

避暑山庄100.jpg

避暑山庄101.jpg (162.03 KB, 下载次数: 45)

避暑山庄1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06:58 | 只看该作者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热河行宫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这时的御瓜圃早已是一派盛世田园的景色。汤右曾在诗中道:“稻垂麦仰足阴阳,土厚泉甘草木香。会吐双岐衔九穗,一星天上应农祥。”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将收于山庄御瓜圃的一石早御稻种发给曹雪芹的父亲、江宁织造曹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TempPic\{4FDPP2KKBG(HT]I{6T$34A.tmp
和苏州织造李煦,令二人在江苏试种。他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岁两种,则亩有倍石之收”,彻底改变江南一季糯米、一季稻米的种植习惯,以便大面积提高每亩的产量。第一年,因人们还囿于往年的种植经验不敢提前播种,致使一季稻丰收,二季稻未熟便遇上天气降温大风,收成少了些。康熙听说后,第二年便派出直隶有经验的种稻老农专下江南,提前至三月开始插秧,使得全年稻田均获丰收。这在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中得到佐证。康熙五十五年苏州种五十亩双季稻,早稻“六月初四收割,每亩得稻子三石七斗”;“六月十六日在原田上第二次插秧,九月十五日收割”,因两天大风,“每亩只得稻子一石五斗,两季共亩产五石二斗”。李煦自己也不无遗憾地说:“便与第一次所收无异,但可以收到三石之外矣。”康熙五十六年,苏州又种双季稻八十亩,第一季“六月二十一日收割,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一斗,比上年多收四斗”;第二季“十月初二收割,每亩得稻子二石五斗”,“合计亩产六石六斗”,每亩比上年总计多收一石四斗,比以前丰收时的一糯一稻每亩多收近三石。    从此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开始大面积推广两季稻。最初产自江南的稻谷,经康熙在京都西苑丰泽园精心培育,再经避暑山庄御瓜圃试种和蓝理、赵宏燮的大面积推广,终于又最后改变了长江两岸一季糯一季稻的种植传统,大面积提高了农田单位的产量,为康熙和以后雍正、乾隆等各代皇帝减免税赋的“仁政”提供了物质保证。
正当康熙决心分三年时间将全国各省的钱粮免征一遍的时候,又于五十一年(1712年)做出了一个自我国有史以来没有一个君主敢于做出的决定:“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嗣后滋生户口,勿庸更出丁钱,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这即后世人们称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令。

   这一政策,极大地鼓励了人们繁衍人口的积极性。据《清史稿》载,康熙五十年,全国有人口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余人,至康熙六十年,人口就增至两千九百一十四万余人,十年间实际增加人口四百五十二点七万余人,平均每年增长近四十五点三万人,确是够惊人的了。

  在“普免天下钱粮”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康熙又于五十五年(1716年)出台了“摊丁入地”的新政策,规定丁地税合一。这政策在当时受到了大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康熙只得在广东、四川两省先试行,直到雍正元年才正式向全国颁布,其后又经乾隆数十年的坚决执行,终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于中国最后一个省份贵州全部推广。


[ 本帖最后由 淮海晨 于 2014-8-9 13:21 编辑 ]

避暑山庄花圃9.jpg (165.16 KB, 下载次数: 38)

避暑山庄花圃9.jpg

避暑山庄花圃1.jpg (161.92 KB, 下载次数: 31)

避暑山庄花圃1.jpg

避暑山庄花圃2.jpg (158.82 KB, 下载次数: 39)

避暑山庄花圃2.jpg

避暑山庄花圃3.jpg (162.15 KB, 下载次数: 41)

避暑山庄花圃3.jpg

避暑山庄花圃5.jpg (134.53 KB, 下载次数: 35)

避暑山庄花圃5.jpg

避暑山庄花圃6.jpg (150.68 KB, 下载次数: 35)

避暑山庄花圃6.jpg

避暑山庄花圃4.jpg (117.43 KB, 下载次数: 41)

避暑山庄花圃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31:49 | 只看该作者
热河泉是山庄极为重要的景观要素、湖区的主要水源。春天,澄湖位于泉水的源头,澄澈见底。夏天,浮萍点点,泛起阵阵清香。节令过了白露、霜降,泉水融融,水温高于一般水体,湖中的荷花仍与秋菊同放异彩,乾隆皇帝因而写道:“荷花仲秋见,惟应此热泉。”虽值隆冬,仍不见冰,景色幽绝;尽管白雪皑皑,这里却藻绿水清,碧水涟畸,春意盎然。是热河泉把春天留在了山庄。在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其地流泉四涌,汇成碧波千顷,源远流长。严冬季节,热气蒸腾,有云蒸霞蔚之状;夏季清澈晶莹,冷砭肌骨。清帝曾夸它:“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湖畔立一块自然石,上刻“热河泉”三个秀美的大字。这里是热河泉的源头,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因此,1933年泉旁曾树一碑,上刻“热河”二字,被当作世界上最短的河而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一时名扬于世。  

[ 本帖最后由 淮海晨 于 2014-8-9 13:39 编辑 ]

热河1.jpg (140.41 KB, 下载次数: 37)

热河1.jpg

热河2.jpg (139.44 KB, 下载次数: 40)

热河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去摄影(www.gophotos.cn)始创于2009年,是专注摄影类服务的综合性专业网站。下设:摄影创作部,参赛部,展览部,后期工作室。成熟的国内外摄影路线,实力的后期制作队伍和先进的输出设备,为广大摄影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合肥市寿春路356号徽商国际大厦

400-655-6638(服务时间:8:30-17:30)

395077666@qq.com

在线咨询新浪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59号

皖ICP备15004684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