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拍摄中,光圈优先(Av 档)无疑是最常用的一种拍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我们必须先手动设定一个光圈值,再调整其它拍摄参数来进行曝光控制。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选择光圈值呢?大光圈,小光圈和不大不小的光圈,各自有啥不同的画面效果?使用这些光圈值,有什么注意事项? ![]() 1. 大光圈的优势与应用f/4 以下的大光圈,景深很浅,焦平面外的清晰范围很小,很容易拍出主体模糊而背景清晰的效果,有效地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如下图,在大光圈下,离主体很近的其它花朵都变模糊了,有力地突出了主体。 ![]() ![]() 除人像外,静物摄影,包括商品展示,植物花卉乃至美食摄影等题材,都可以利用大光圈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 如下图,大光圈清晰地告诉观众:“我拍的是右下角那对打啵儿的,而不是那一堆游人还有那个巨大的摩天轮”。 ![]() 2. 大光圈的问题大光圈制造的浅景深,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有时候景深浅得过分了。什么叫“景深浅得过分”?一张图说明一切!如下图,景深太浅,浅到了半张脸都模糊的地步――如果拍照的是这妹子的男友,估计会被收拾一顿吧! ![]() 那就是,如果光圈开得太大,会导致主体的锐度降低,也就是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不足。光用文字说明可能有些不好理解,还是老样子,举例说明吧。下图左侧的石狮子显然是画面主体,整体位于画面清晰范围内,看着好像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 ![]()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不是问题,反而是值得我们利用的一种福利,比如说这位天才的,利用大光圈淡化女友脸上痘痘的仁兄。如下图,光圈越大,脸上的瑕疵越不明显――当然,他好像不在乎“一只眼睛清晰一只眼睛模糊”的问题...... ![]()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光圈除了控制景深,还是控制曝光的一个因素。如果你在大晴天,大太阳下,开大光圈拍摄,又没带减光镜,而且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又不是很高,那么你的照片可能会过曝: ![]() 3. 小光圈的优势与应用和大光圈刚好相反,小光圈有着很大的清晰范围,能最好地发挥摄影的“记录”职能,适用于风光、旅游、纪实类等拍摄题材。拍风光基本上都是用小光圈。配合泛焦操作,可以让整个巨大空间尺度的画面,都位于清晰范围内。 ![]() 好,接下来要讲的是小光圈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讲小光圈的应用,这也太少了吧”?拜托,小光圈都能让画面整体尽可能地保持清晰,最大限度地还原你所见到的画面,这作用已经很巨大了,还用得着我多说? 4. 小光圈的问题之前说过,小光圈能获取大景深,让画面清晰范围更大。那么,是不是光圈越小越好呢?并不是的。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小孔衍射”实验,而在很小的光圈值下光圈正好变成了一个小孔,可能发生衍射作用,部分影响画质。 ![]() 可以看出,小光圈衍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画质损失,虽说对整体影响不大,但还是尽量避免的好。所以,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开到最小光圈,调到倒数第二或第三档就行。 小光圈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低光环境下手持拍摄,可能会导致快门速度降低,低于安全快门值而出现手抖现象: ![]()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调高 ISO,以出现噪点为代价,避免拍出手抖烂片;或者带上三脚架,以消耗额外体力为代价,使用低速快门。 现在,已经为您讲解了大小光圈的基本特性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要为您讲解一下,大光圈和小光圈能产生的不同光学特效。 5. 光圈的光学特效光圈的大小所产生的光学特效,主要体现在画面中点状光源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在相同的时间地点,相同的其他拍摄参数下,以不同的光圈值拍两张太阳,效果是这样子的: ![]() ![]() ![]() ![]() ![]() ![]() 6. 最佳光圈不少人有过这样观点:小光圈的画面比大光圈清晰。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因为小光圈只是清晰范围更大,而不是清晰程度更高。要讨论“在哪个光圈值下画面最清晰”这一问题,我们要对各光圈值画面中最清晰的部分,即焦平面成像进行横向比较。 ![]() 保持除光圈值之外的其他拍摄参数不变,以不同的光圈值拍摄数张照片。选取 f/22 和 f/9 的两张成像进行比对,观察松树的针叶和投射下来的阴影,会发现左图的阴影边缘,比右图的更为模糊。 ![]() 一般来说,最佳光圈往往是中等大小的光圈值。当然,最佳光圈值只是一个参考,在实际拍摄中还是先考虑景深,对景深没有特殊要求时再考虑使用“最佳光圈”。 7. 焦距与最大光圈镜头能使用的最大光圈值往往受其焦距影响,一般来说,焦距越长则可用的最大光圈值越小。举个例子,某品牌的变焦头标注着“1:4-5.6,18-50mm”,意思就是,当你使用 18mm 广角端时,可用的最大光圈值是 f/4;而随着你把焦距变长,可用的最大光圈值也会逐渐变小,当你使用 50mm 焦距时,可用的最大光圈值变成了 f/5.6。 ![]() |
版权与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与网络,仅作为影友会员研究学习用途,如存在版权等问题请与影像中国摄影网联系告知,将尽快删除存在版权问题文章
客服部:0551-62832977
创作部:0551-62832877
参赛部:0551-62836363
工作室:QQ-395077666
创作部:QQ-838307777
参赛部:QQ-838306666